摘 要:在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但是在實際音樂教研的過程中,存在教研活動單一、教研效果具有局限性的問題,阻礙了教研活動的長遠發展。因此,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對音樂教研活動進行創新,提高教研的有效性,進而提升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研活動;創新;實踐
一、 引言
教研活動是教育行業中特有的活動形式,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進行音樂教研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自身對音樂的理解,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通過教師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分析整理出可行性較高的音樂教學方式。在以往初中音樂教研過程中,教研活動的形式較為固定,教研內容有較大的隨意性,導致教研活動流于形式化,教研效率比較低。因此,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對教研活動進行創新并不斷完善,使其真正發揮教研的作用,為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二、 教研活動的定義
教研在狹義上是指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研究,廣義上則是指教師對所有教育實踐的研究。教學研究活動主要包括課題研究與問題研究,教研的范圍比較廣,內容呈現多樣化,其中包括理論依據、教研目標以及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等模塊組成,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有著積極的影響。教研活動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到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取其精華進行融合吸收,從而制定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計劃,實現多樣化教學。在音樂教研過程中,學校要為教師制定教研主題,并構建良好的音樂教研模式,形成音樂學科教師互助的現象,這有利于提高教師參加教研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推動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 初中音樂教研活動的現狀
現階段,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人們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大了對音、體、美等科目的重視程度。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提高對教研活動的認識,創新教研形式,才能達到高效教研的目的。因此,音樂教師只有了解初中音樂教研活動的現狀,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與優化。當前初中音樂教研活動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教研活動缺乏特色。大部分初中音樂教師在教研過程中,延續了傳統的教研形式。教研參與人員基本都是本校的音樂教師,教研活動圍繞著教材與教學進度開展,再加上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參與觀摩課與聽評課,教師之間比較熟悉,很難形成特色教研活動。教研活動缺乏特色,教研內容與形式單一,導致音樂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興趣較低,教研過程中的參與性差,也就無法達到音樂教研的目的。第二,教研活動的投入力度不夠。在初中音樂教研過程中,部分學校并未創設專門的教研活動室,也沒有投入相應的教研資金支持,導致教師在實際教研過程中無法獲得良好的教研場所,教研的整體性較差,更無法對教研活動進行創新。第三,教師的教研意識較差。在初中音樂教研過程中,常見的教研模式中,教師生搬硬套教材內容,這種教研形式容易受到時間、空間和人員的限制,再加上部分教師的教研意識較差,認為只要上好自己的課就行,不需要對別人進行點評。這樣就造成只有少部分教師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無法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使得教研活動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導致音樂教學效果停滯不前,教研活動也會形同虛設,失去了教研活動的本來目的。
四、 初中音樂教研活動的創新實踐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
在制定音樂教研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根據教材計劃設計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教學主題,完善音樂教研的計劃。同時,還要做好音樂教研小組學習計劃,其中主要包括學習《音樂課程標準》、觀看優質公開課視頻、參加音樂教研專題講座,以及地區教研活動聽課等。通過與教師商討制定可行性較高的教研計劃,能夠在教研實際開展時,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每位教師都要提出自己的教研觀點,實現教師思維的碰撞,進而完成教研工作的創新。
(二)制定明確的教研主題
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特長,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定位,主動發揮自身的特長,制定相應的教研主題。對初中年級的教研活動來說,教研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才能適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比如,變聲期唱歌教學方式、器樂教學與曲譜教學融合,以及在音樂教學中常見的教學問題:如何協調文化課與音樂課的矛盾、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等。初中音樂教師在擬定相應的教研主題時,要學習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長處,比如有的教師擅長舞蹈,有的教師擅長樂器,有的教師對聲樂研究比較通透。對具有特長的教師,在擬定教研計劃時要各盡其能,安排好器樂、聲樂以及舞蹈的教研時間。這樣不僅能讓教師發揮自身的優勢,還能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并且能夠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能靈活應用到各自的音樂課題中。例如,對樂器教學有問題的教師,通過樂器主題教研活動,學會了簡單的演奏方式,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提高了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轉變傳統的教研觀念
在新課改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更加明確了音樂的重要性,對音樂教研活動有著積極的影響。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主動轉變教研思想,打破傳統教研的方式,推陳出新完善教研活動模式。首先,要遵循整體性與系統性,并且在教研活動中將學生看作教研的核心,不斷提升自身的樂理知識與文學經驗,從而能夠實現靈活的應用;其次,音樂教研活動的開展需要結合課程目標與教學計劃,樹立正確的目標觀,從指揮能力、音樂情感以及社會屬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從而保證教研活動能夠符合學生發展的需求,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最后,教研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學校要提供一定的支持,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老教師帶新教師,能夠發現新教師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有利于更快提升新教師的能力。
(四)開展交流互動型的教研活動
音樂教研活動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教研形式的多樣化,使教師樂于參與教研活動。在眾多教研形式中,交流互動的形式受到了廣泛好評,教師的接受程度高,教研效果也得到了明顯提升。互動交流型的教研模式是由主講教師進行闡述,隨后其他教師發表不同的觀點,再相互討論與交流,分析總結出優質的解決方案,從而促進教師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討論“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時,有教師反映一些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不重視音樂課程,經常忘記帶樂器,導致課堂教學進度受到阻礙,整體的教學效率較差。針對這一問題,其他教師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確定了解決方案,可以讓本班班主任教師在班會中進行強調,并與學生進行談心,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培養對音樂的喜愛。在進行教研的過程中,只有教師積極發言,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五)同課異構型教研活動
同課異構型的教研活動是指教師的教學內容相同,但是教學方法與環節存在區別,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和情況確定具體的上課形式,隨后根據學生的課堂狀態,進行評課的教研活動形式。這種教研活動的優點在于能夠了解不同音樂教師上課的優缺點,通過吸取別人的優點,充實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而確保教研的有效性。同時在教研的過程中,還能激發教師的內在潛能,音樂課內容一致的情況下,教師會專心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識點,豐富自己的課堂,從而能把優質的音樂課堂展現給大家。在此過程中,教師相互學習對方的長處,督促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從而使學校的整體音樂教學水平顯著提升。
(六)微課型教研活動
在現代教學領域中,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微課是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利用微視頻的形式講解知識點,方便學生進行觀看與學習。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教師也可以融合微視頻,每位音樂教師利用10分鐘的時間講解一個知識點,制作成微視頻,在教研時相互傳閱。其他教師在觀看視頻時,要記錄好講解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并在探討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督促與進步。通過微視頻教研方式,能夠更好地適應現階段教研的需求,形成教學資源,幫助音樂教師完善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七)教研創新與實踐相結合
初中音樂教師教研活動的開展,最終目的是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之前,需要了解學生對音樂課堂教學的意見與建議,判斷學生對音樂教材是否感興趣。只有學生的興趣高,才能主動地探索與學習,從而實現高效的音樂課堂。首先,教師與學校都要意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研內容要圍繞著學生開展,服務于學生,將學生的需求放到第一位;其次,在教研過程中要研究教材內容,確保符合學生年齡段的發展需求;最后,教師還可以在教研中融合特色課程,將創新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樂趣,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教研活動是學校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途徑,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積極的影響。學校要加大對教研活動開展的力度,引導音樂教師之間主動交流,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并且組建教研團隊,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教研途徑,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培養優秀的音樂教師人才。
(八)單一學段教研活動與多學段教研活動相結合
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教研活動時,對象基本都為初中學段音樂教師,整個研討的對象也都為初中音樂課堂或者初中學生。其實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我們可以嘗試將單一的學段教研活動與多學段教研活動相結合。也就是除了跟初中學段教師一同教研活動,也可以與小學音樂教師、高中音樂教師一起進行教研活動,讓各學段的音樂教師不但對本學段的知識內容及學生有所研究,對其他學段也有所了解,這樣能更加有力地貫徹“大單元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其實教學就是一個不斷鞏固求知的過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會更利于新知識的掌握。再結合今后會遇到的相關知識,來確定現階段知識點需掌握的程度。這完全可以通過單一學段教研活動與多學段教研活動相結合的教研活動方式來達成。
五、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研活動的開展,能夠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因此需要提高對教研活動的重視程度,創新教研活動形式,確保音樂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研活動。這就需要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引導教師轉變教研觀念與形式,通過交流互動型、同課異構型以及微課型等不同的模式開展教研活動,使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中,吸取別人的長處,內化為自己的特點,推陳出新,使學生在接受音樂熏陶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毓茜.教師專業發展視野下的中小學音樂教研活動模式研究[J].文化月刊,2021(6):152-153.
[2]張桂秋,劉鴻亮.煙臺市初中音樂優質課比賽暨教研活動剪影[J].音樂天地,2015(12):66.
[3]方玲.備·曬·議:教研三步曲的變奏探索——一次教研活動引發的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9):18-21.
[4]何貞彥,沈慧凱.深耕 細作 不輟——基于“聯校式”音樂教研的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策略[J].中國音樂教育,2019(9):18-21.
作者簡介:
黃曉潔,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橫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