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軍
[摘? ?要]學校辦學的轉型提質,既要著眼于校內,深入挖潛,又要放眼于校外,廣泛取經。特別是面對辦好優質均衡教育的新要求,學校必須積極提高教育教學的開放度,推進區域校際間的資源共享、合作共建,從而補短板、強優勢,縮小校際、學科和群體間差距,以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
[關鍵詞]優質均衡;教育教學;資源共享
為實現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這一美好愿景,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小學聯合了區域內的五所學校組建了“區域研學聯盟”。區域研學聯盟以深化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為出發點,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學校管理水平為落腳點,推動區域內學校相互學習、共同研究、優勢互補、齊頭并進,從而形成區域優質學校集群,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
一、組建區域研學聯盟的應然追求
區域研學聯盟中沒有“井底之蛙”。就一個學校而言,是集體也是個體。從學校層面來看,由于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相對封閉,使其往往從自我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容易產生“坐井觀天”的后果。為了避免這種不良后果,學校有時需要從另一個或者多個角度來觀照自己、審視自己。而研學聯盟可以實現聯盟成員校的自我審視和相互審視,推動彼此走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小我”之態,步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超我”之境。
區域研學聯盟中有著“他山之石”。一所學校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會呈現出一種“高原現象”,面臨發展瓶頸問題。如何破解?如何從一個平臺躍升到一個更高的平臺?研學聯盟或許可以給出答案。聯盟成員校之間的交流、共享和主動求解,往往會讓處于困惑中的學?!傲祷鳌薄?/p>
區域研學聯盟中有著“源頭活水”。學校的發展要有思想,有思想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為避免走入“山窮水盡”的尷尬之地,學校自身除了要進行積極思考之外,還需要積極向外尋求“源頭活水”。而研學聯盟成員校之間通過思想的碰撞,會激發出智慧的火花,能夠幫助聯盟各成員校打開思路,激活思想,注入“源頭活水”。
二、推進區域研學聯盟建設的關鍵要素
推進區域研學聯盟建設,要圍繞“學習、研討、交流、共贏”這一宗旨,積極營造一種寬松而不失嚴謹、密切而不受制的氛圍。作為一種切合學校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教研平臺,研學聯盟中各成員校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彼此輪流主持,都來做平等中的首席。但要真正在這種草根教研活動中有所收獲、達成實效,還需具備以下關鍵要素。
1.用心。面對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世界,研學聯盟要保持自己的本色,用心做好教育事業,既不做表面文章去應景,也不因好大喜功而動搖。研學聯盟的動力應該來自于大家對教育事業的忠誠熱愛與執著追求。如此,研學聯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充分彰顯。
2.求真。研學聯盟直面學校發展中的問題,但正如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聯盟也不能為解決學校面臨的所有問題打包票。研學聯盟的求真是指要忠實于學校發展的原貌,哪怕是暴露一些值得研討的教學問題,也要真實地再現學校課堂。
3.務實。研學聯盟有著平民化、草根性的基本特點,這就決定了研學的課題是來自教育教學一線的真實問題。聯盟成員校需要自主地思考這些問題,并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答或基本說清楚其中一些問題。即把自己作為研究的對象,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在求真務實中落實研學。
4.反思。研學聯盟既要積極展開學習和研究,也要認真地反思。比如,反思學習了什么,解決了什么,研討中還缺失了什么。通過不斷地反思,對預設的計劃、既定的課題進行及時彌補與矯正,以使研學聯盟的方向更明確、措施更精準。
三、探索區域研學聯盟的活動路徑
區域研學聯盟從實際出發,因校制宜,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本真教研活動,形成了“課例展示—觀摩資料—主題沙龍—專家講座—研修反思”的五段互動式研學。
1.課例展示。研學聯盟統籌安排,針對各學校薄弱學科以及優勢學科,采取同課異構的方法,對課堂教學進行探索和展示。同時,研學中重視點評互動環節,通過執教者的自我剖析、聽課者的評價以及互動辯課,進一步厘清課堂有效教學行為。課堂教學展評,一方面展示了學校的課堂教學水平和風采,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學習平臺。
2.觀摩資料。觀摩資料包括教師的備、批、研資料以及學校教學管理檔案等。這些內容雖然是靜態的,但都真實記錄和反映了學校、教師的工作過程和管理特色。各成員校之間可以相互學習教學管理的過程性資料,學先進,取“真經”。
3.主題沙龍。沙龍議題簡要,可以圍繞當前教育的熱點、管理中的難點、發展中的困惑等進行設計。沙龍主題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是系列化的。沙龍不囿于程式,大家各抒己見,智慧碰撞,從而更多地實現了思想的交換、思路的拓展、境界的提升。
4.專家講座。研學聯盟邀請教研員、優秀校長、名教師等為一線教師“傳經送寶”。專家們舉辦講座,介紹有關教育教育的新理論、新觀點、新研究,幫助教師站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制高點上發現、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指導教育教學科學發展。
5.研修反思。一是組織者(主持者)的反思,主要反思活動的成敗得失,以及下一輪或者今后活動方向。二是參與者(教者)的反思,主要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優劣,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三是參訓者(聽課者)的反思,主要反思有何學習啟發、借鑒收獲等。
四、聚焦區域研學聯盟的活動成效
基于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初心,區域研學聯盟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本土化的教研活動。實踐表明,研學聯盟可以有效推進學校各項工作,促進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在研學聯盟活動框架下,教師主動發展,學?;盍Υ笤?,成員校之間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活動效應。
1.建章立制,規范運行。組建區域研學聯盟,目的是真正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為了解決研學活動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問題,解決聯盟成員校之間的發展矛盾和利益沖突,研學聯盟實施制度化管理,保障聯盟的規范運行和聯盟活動的常態開展。一是成立聯盟組織機構,明確人員分工,組建聯盟工作溝通協調網絡;二是超前謀劃,系統制定聯盟發展規劃、學期活動方案和實施要求,以保證聯盟工作順利開展,扎實推進。
2.突出重點,學用結合。研學聯盟始終圍繞“有效教學和有效提升”這一主題,以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為目的,以“課例展示理念,讓理念回歸課堂”為原則,精心策劃,認真組織,著力解決課堂一線的實際問題。不管是“一課多磨”還是“同課異構”,不論是主題沙龍還是專題講座,以及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等,聯盟研學都注重增加互動環節,力圖實現所有參與者的智慧碰撞、思維砥礪、觀念融合,從而把實踐經驗和先進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教育教學行為,既提高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也激發并增強了教師的發展活力。
3.分享資源,融合發展。提高師資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當前的迫切需要,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僅憑一所學校的力量難免“力不從心”。對此,研學聯盟積極整合區域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流動與共享。比如,建立了網絡研修、遠程共享的平臺,通過QQ群、微信群以及集體備課系統,提高教育教學信息交流的迅捷性,促進校際發展、教師發展的均衡化,同時也減少活動經費的投入。此外,針對學校發展的具體困境,打破校際壁壘,構建區域參與、整體聯動的互動格局,通過創設條件、“報團取暖”和精準幫扶,促進區域學校協同發展、共享發展、融合發展。
五、追求區域研學聯盟的文化再造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研學聯盟要為廣大教師搭建體驗成功、分享成長經驗的良好平臺。要堅持平民化、制度化、常態化、自覺化的管理,努力實現從規范走向文化自覺,從人為設定走向文化感召。并且要進一步思考自身的文化再造,繼續加強智慧管理和價值引領,努力做到目標全面化、內容綜合化、模式多樣化、方法規范化、手段現代化和保障人性化。
1.讀書漂流。為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主動性和參與繼續教育的自覺性,研學聯盟可以在教師個人學習研修的基礎上,著力推進校與校、師與師的讀書對接和結對共建。通過讀書接力、書香漂流,豐厚教師的文化底蘊,涵養教師的師德情懷。
2.素養比拼。為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研究氛圍,研學聯盟應當借東風,變“要我研”為“我要研”,積極開展教師綜合素養挑戰活動。在“大合作,大進步”的前提下,開展校際對抗賽、邀請賽、挑戰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進一步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真正發揮聯盟研訓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3.智慧共建。研學聯盟要幫助學校突破自身限制,倡導資源共享、合作共贏。一要廣泛分享優勢課程資源,打造“區域共享課程”;二要充分發揮區域名師作用,通過“走?!薄白呓獭钡刃问剑瑤椭撁顺蓡T學校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學??沙掷m發展。
一定區域內的學校在辦學環境、發展情況、目標定位上有諸多“共同語言”,因此,區域內的學校可以構建校際研學聯盟,以改變學校個體“孤掌難鳴”、運行乏力的現狀,統籌區域資源,共建共享,互利互補,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當然,區域研學聯盟也要積極克服自身的局限性,特別是要警惕校際間低水平的重復,更要警惕不良風氣的侵襲。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