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揚思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21世紀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建構自主學習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注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其針對性和實效性,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自主 實效性
合作課堂是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反思與提升作為重要途徑,?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的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教學中各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依據這一理論,從現實教學出發,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一、組織形式要有科學性
我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通常視班型及教室面積大小而定。編組時先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由組合,然后教師再綜合男女生心理與生理差異、能力與智力差異及個性與氣質差異等方面情況,進行更加合理的調換搭配。分組的原則應該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二、時間安排要合理
合作學習程序包括:任務分配、自由討論、表達見解、師生總結四個階段。要完成這一過程,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裕的自由討論時間,環環相扣,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內在潛力。那討論時間究竟需要多長,沒有定數,教師應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只要教師給小組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展開合作學習,使人人都有表現的機會,就會撞擊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樂趣和帶來的成功感受。例如,正當學生積極性正濃、勁頭正足的時候,教師中斷了學生的合作討論。很明顯,合作并沒有結束,學生仍然處于積極的探索之中。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仍然沒有解放,要說合作也是在傳統教學觀念覆蓋下的合作學習。有些合作學習的時間不足3分鐘,顯然這是一種沒有實際意義的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這樣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相反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剛剛體會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成功感便被時間熄滅了。另外,沒有學生合作后的匯報和組際間的交流、沒有學生的成果展示,而是教師先入為主、依教學設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試想按這樣的教學,先前的合作學習還有什么意義?與其這樣不如不合作。很明顯,這樣的合作在當前課改的前提下有“追星”之嫌,追求一種形式上的表面合作,是一種沒有任何價值的形式合作。目前,課堂上像這種流于形式的合作學習存在依舊,要么像本案例那樣合作走走過場,一會兒就盲目、草率收兵,要么合作學習之后不進行組際交流、似乎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關系不大,有脫節現象。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有一種依賴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主性習慣。
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把握好合作學習需要解決的問題,要給足學生在探討時可能需要的時間,不可過多,不可過少,過多浪費時間,少了則是一種表象,流于形式。
三、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標準倡導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同其他教育教學思想的貫徹一樣,我們必須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因而,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當中,真誠地和學生探討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傾聽并尊重學生的意見,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得把握好以下幾個角色:
1.恰當選擇合作學習內容
2.討論過程中觀察和介入
3.采用多樣化的合作評價
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要給學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機會,并及時地反饋和總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學習中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當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得出即使是不成熟或不周密,甚至是錯誤,但確實是經過學生自己大腦思索的獨特判斷,教師要盡可能找出其中的閃光點,當以肯定和表揚為主,讓其獲得成功的快感,從而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三是評價形式要多樣化。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的評價方式中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口頭評價,多樣、靈活、豐富、親切、明朗的評價語,使學生如沐春風,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躍課堂的氣氛。
四、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起到如下作用:
1.規范行為。
2.發現火花。
3.排除障礙。
4.引導深化。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在小組學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發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嘗試探索,對創造性的適應環境變化的創新個性品質的形成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陳燕.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杭州大學教育系?1997 年教育學碩士論文.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2001.
3.趙紅菊. 初中教學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 .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3(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