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軍 劉小妹
摘 要:“互聯網+”時代,共享在各個領域掀起熱潮,推動著社會的創新發展。高校實驗室的開放共享是必然趨勢,有利于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實驗室資源。本文分析了江蘇科技大學物理實驗室開放共享的背景和重要性,并以實驗室區域開放共享實踐為基礎,分析了共享實驗室的運行模式和管理方式,探索實驗室共享服務平臺和實驗室師資隊伍的建設等問題。
關鍵詞:物理實驗 開放共享 信息化平臺 高校園區
Practic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Open SharingCollege Laboratories
GAO Guojun* ?LIU Xiaomei
(School of Scienc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Province, 212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sharing is raising a fever in all fields, pushing forward the soci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open sharing of college laboratori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laboratory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of the open sharing of physics laboratory i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regional open sharing of laboratory, it analyzes the oper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shared laboratory. Further more, we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red service platform of the laboratory and the teaching staff of the laboratory.
Key Words: Physical experiment; Open shar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Higher education zone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 ?A
1 高校實驗室共享的背景和必要性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各高校應依托于大學科技園、創業園、高校園區等,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實訓中心等建設,提高實驗教學平臺的利用率,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因此,多所高校開展了相應的共享實踐及理論研究[1-6]。
目前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京江學院、鎮江高等專科學校等6所學校,陸續搬遷位于十里長山的鎮江市高校園區。按照規劃,共享區的實踐教學資源、工程實訓中心將在政府協調下依托于學校或企業,整合多方資源,為學生提供在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本著“定位合理、模式創新、機制完善、資源共享”的原則,面向高校園區各高校,為大學生開展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工程訓練提供支撐,為“卓越計劃”的實施提供必要的工程實踐共享平臺。
而本校物理實驗中心為江蘇省教學示范中心,將位于共享區,并且是新校區入住后的首批開課單位,所開設的基礎實驗課程為本校選課學生最多、涉及專業最廣、教學工作量最大(年人時數約10萬)、影響范圍最廣的實踐課程。因此,建成服務全面到位、資源高度共享、影響或示范范圍廣的教育實訓基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將有著不容小覷的實踐意義。通過對國內外高校園區、大學城資源共享典型模式進行分析,對鎮江市高校園區辦學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探索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主導的基礎類實踐教學基地的共享運行機制。對實驗室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合并和共享,優化資源利用率,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教學資源共享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各高校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升,通過共享實現實驗教學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1],并在交流合作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改革以提升教學水平,從而提升整個共享區的教學質量。以實驗中心的開放共享教學實踐為基礎,進行探索和研究,最終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第一,通過教學資源的共享,實驗中心的開放從時間、空間上開放,進一步提高到校際間的開放,同時也是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開放。
第二,提高高校實驗基地的利用率,避免重復建設而造成浪費,實現校際間資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但同時各校的課程仍應保持自身的特色。
第三,通過實踐探索,對教學管理系統進行優化,形成一個操作簡便、運行流暢、功能完善的共享管理平臺。
2 實驗室開放共享運作模式的探索
2.1 基礎類實驗開放共享模式
基礎類實驗是理工科各專業學生均需完成和掌握的實驗項目。學生根據授課計劃,完成實驗項目后,根據自身對各實驗的掌握情況,選擇需要重做或進一步加強的實驗項目。該類實驗可以根據學生預約,開放運行,主要是針對那些想要進一步提高的低年級、跨專業和跨學校的學生而搭建的開放共享實驗室。
2.2 設計性實驗開放共享模式
設計性實驗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完成每學期教學計劃內的實驗項目后,根據自身需要和專業發展,可以選擇教學計劃以外的綜合性、設計型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關實驗課題,獨立思考,收集資料,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然后提交指導教師審核,通過后,研讀教師指導意見和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實驗。學生獨立地進行實驗,完成后,撰寫實驗報告并遞交給指導教師。通過設計性實驗及其報告的完成等訓練,學生逐步形成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從而提高其綜合能力[7]。
2.3 虛擬仿真實驗開放共享模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融入,虛擬仿真實驗這一教學模式越來越受關注,它獨特的開放運行模式便于教學資源的及時分享。圍繞虛擬仿真實驗,探索確立“虛實結合”的資源建設模式與教學運行模式,可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作用[8-9]。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安排,相對自由地完成課程要求的那些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此外,對于那些想要學習課程要求外其他實驗項目的學生,可進行登記,教師錄入,即可開始學習。
2.4 科學研究型實驗開放共享模式
科學研究型實驗給本科生進入科研領域搭建一個好的平臺和實踐基石。我們可將教師科研課題中相對好上手的課題充分利用起來,組建科學研究型實驗室,吸引一些有志于做研究的優秀學生參加工作。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引下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做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并逐步學會論文寫作和表達。通過該類型實驗的鍛煉,學生將熟悉科學研究的整體思路和過程,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該類型實驗可以將大學城內不同學校、有相關專業興趣的優秀同學吸收進來,促進各學科新思路新想法的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及其團隊協作能力。
3 實驗室共享管理模式的探索
3.1 基礎類實驗開放共享管理模式
對于基礎類實驗在正常授課之外的開放共享,可以組建學生管理團隊來進行管理。由高年級同學自愿報名參加,經過導師的統一培訓,團隊合理排班,給低年級同學進行輔導。這不但能減輕實驗室老師的工作壓力,同時,高年級學生通過這項工作,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和提升。
3.2 設計性實驗開放共享管理模式
對于設計性實驗開放共享,可以組建教師管理團隊和學生輔助團隊同時進行管理。教師團隊需經過綜合培訓,能將各專業的知識要點融會貫通到同一實驗中,能在學生迷茫時給以正確的引導,對學生的實驗進行綜合把關。學生輔助團隊,則主要負責具體的管理工作,包括實驗預約,設計方案的提交,實驗安排,實驗報告的提交等。
3.3 虛擬仿真實驗開放共享管理模式
對于虛擬仿真實驗的開放共享,可以采用教師統一管理和學生輔導團隊。教師負責實驗賬戶的管理,學生輔導團隊則主要負責答疑解惑。可以將學生輔導團隊,分成電學組、熱學組、力學組等,分別進行培訓,熟悉實驗,實驗中遇到問題的學生可以找學生輔導團隊,當然遇到較難的可以找實驗老師。
3.4 科學研究型實驗開放共享管理模式
對于科學研究型實驗的開放共享,可由教師和學生助教同時管理。教師負責科研課題的選擇和設計,緊跟科學前沿。學生助教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的安排。當然學生助教的選擇很關鍵,一定是由具備一定科研基礎的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組成。
4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以及實驗室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
要對實驗室教學資源進行共享和整合,首先要明確資源包含的內容,本校的基礎實驗資源大體可以分為3個內容:實踐教學管理平臺、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場所;實驗教學理論資源,實驗成果。因此,共享區各校欲實現實驗資源的共享與整合,也必須以這3項實驗資源的基本組成為基礎,對相關的實驗資源進行系統管理,科學統籌,在不損害相關各方現有利益的前提下,既保持各方的相對獨立性,又充分利用各項資源,減少重復建設,達到資源配置最優化,實現有效共享。
網絡信息化管理平臺是進行各類資源高效管理和運行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可將平臺系統建成2個子系統,一個用于儀器設備的管理和預約,統計實驗室各類設備資源,包括規格、型號及其使用狀態,便于需要者進行查詢和預約,從而實現資源的高效開放和共享[10];另一個用于學生進行選課和成績管理,也就是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實驗室每學期開設一定數量(多于教學計劃數量)的實驗項目,學生根據教學計劃、喜好和需求相對自由的選擇實驗項目,及時查看實驗消息和課程成績,有必要時通過平臺與教師進行交流。
高水平、高質量的師資力量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實驗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實驗室師資力量的建設顯得尤為關鍵[11]。實驗室既需要高水平的實驗管理和建設師資力量,也需要專注于實驗教學的高質量教師隊伍。因此,學校一方面可通過待遇和職稱評審上的制度改革,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創造與專業教師同等的平臺和機會,吸引一些優秀人才加入實驗室;另一方面可加大培訓力度,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提供學習和培訓機會,提高管理水平和綜合業務能力。實驗室的整體開放共享,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無私奉獻。[11-12]
5 結語
本文在調研國內各高校實驗室開放共享模式和實踐的基礎上,對鎮江大學城物理實驗中心共享模式、管理模式、資源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高等學校實驗室的開放共享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奮力堅持才能達到的。要做好這項工作,就要不斷轉變觀念,調整優化體制機制,采取有效舉措,大力推進物理實驗中心各種模式的開放共享,為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高質量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濤,許建飛,孫安龍.高教園區實驗室資源共享探索[J].科教導刊,2011, 9(136):195-196.
[2] 喬海蓮,賴思琦,楊應洪.產教融合共享開放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研究與實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9):23-25.
[3] 莊三舵.大學城校際資源共享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
[4] 王曉麗.高校物理實驗室現代化管理體系構建思考[J].科技資訊,2020,18(239):239-241.
[5] 白潔,劉麗艷,吳素煥,等.高校實驗室資源共享模式和管理機制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0):207-209.
[6] 翁麗芬.大學城開放實驗室建設研究[J].科教文匯,2008, 3(27): 29-31.
[7] 肖暢.高校設計類實驗室開放共享管理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20,39(19):93-94.
[8] 張智煥,張惠娣.機械工程控制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 31(7):102-103.
[9] 胡今鴻,李鴻飛,黃濤.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2):140-144.
[10] 施鎏鎏,韓東.區域型“共享實驗室”建設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9):282-285.
[11] 黃利利,唐俊峰,張海生.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松江大學城實驗室資源共享模式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1):245-248.
[12] 劉霞.應用型本科高校實驗室資源共享現狀及對策[J].棗莊學院學報,2021,38(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