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藝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應用,為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改革創新的活力,也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持,已成為現代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重視并做好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能夠革新教學觀念,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思想指導,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與鉆研,把握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的正確切入點,保證二者融合有效性,充分激活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感受,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簡化教學過程,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現狀,思考其中需改進的問題,結合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初步探討了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一、關注心理變化,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具有貪玩好動的天性特征,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學習狀態極易受外界各種因素影響。如果這時教師沒有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采取相應對策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會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進而影響教學效率,無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密切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集中學生注意力,避免學生分心,給學生提供交流討論學習問題的空間,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二、把握好教學原則,優化語文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把握好信息教學輔助性原則,要明確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避免“畫蛇添足”破壞語文獨特的美感,要能夠通過多媒體輔助促進課堂順利進行。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教師采用信息技術,是為了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信息技術應用不妥當,不僅會打斷課堂教學思路,還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教學目標很難實現。所以,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實用性教學原則,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既不能束縛教師的發揮,也不能影響學生的參與,運用時既容易操作,又不煩瑣。要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每一篇文章寫得都很好,深刻誦讀領悟文中的意蘊,都會有一種美的感覺。如果采用傳統簡單枯燥的教學模式,只是反復誦讀,學生感覺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握好信息化教學輔助性原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游走,將學生帶入神奇的情境,就會讓學生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師不能只單一重視學生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而應該把對學生培養設置為綜合素質的提升。其次,教師要善于通過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化社會的紅利,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 韓旭.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 孩子天地,2020(02):134,137.
[2] 蔡軍虎.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 文理導航,20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