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君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力合作”教學理念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高效學習,使得學科教學更加高效。但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如何讓“力合作”在課堂上有效發生,仍然是一大難題。本文主要圍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力合作’的有效發生”這一主題展開探索,旨在尋找促進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徑,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有效策略
一、“力合作”的有效發生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上,“力合作”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通力合作。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關系,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有著重大意義。當學生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助的氛圍時,整個班級內部就彌漫著良好的學習風氣,這對于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借助“力合作”模式,構建高質量的課堂,發揮出合作學習模式的價值,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力合作”的有效發生實踐
(一)創設情境,讓“力合作”有效發生
良好的課堂情境,是激發學生合作意識,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關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效落實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在實際的授課過程,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星期一的早上,小明同學被鬧鐘吵醒,趕緊從自己2分米長的床上爬了起來,來到衛生間,拿了2米長的牙刷開始刷牙,之后,來到餐桌旁,拿起媽媽為他準備的早餐開始吃了起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方式,共同分析情境中,長度單位是否得到了正確使用。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學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巧妙設問,讓“力合作”有效發生
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對提問環節的有效設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得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和高效學習。但在具體設計課堂提問環節之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教材知識點,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基于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深入分析問題,以此進入到深度學習狀態。
(三)指導實踐,讓“力合作”有效發生
指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是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對教材內容的講解,而且應該給學生預留自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習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 時濤濤. 借助小組合作打造小學低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 新課程,2020(26):167.
[2] 顧海燕. 核心素養下小組合作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J]. 新課程(中),2019(0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