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俊云
摘 ?要:計算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內容,也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傳統課堂中,計算課教學多借助情境創設,小組交流等方式進行教學。但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跨時間、跨地域”的全新網絡平臺下的“空中課堂”正逐步被社會認同。計算課教學因教學環境與方式的客觀變化,必然引發全社會新的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網絡平臺;小學數學;計算課;空中課堂
一、化繁為簡,分解知識重點
在“空中課堂”實際教學中,因為網絡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導致無法對一個知識大點進行綜合性分析。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受到了屏幕的限制,教師很難通過神情及肢體動作感染學生激發學習狀態。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中,教材創設求剩余燈籠的具體情境引入混合運算,意在鍛煉學生信息分析能力的同時回顧運算法則,增加趣味性也凸顯學習的必要性。但因教學時間的客觀改變和師生互動環節的局限,在引導學生分析數學信息時,大部分學生只能通過輸入文字進行反饋,學習狀態不積極。從課后調查來看,學生認為課堂乏味,沒有感覺在學習新的四則混合運算內容。
對“空中課堂”而言,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八膭t混合運算”與普通運算相比,不同之處在于計算的復雜性,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運算順序多樣化?;旌线\算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數感和運算能力,而非其他。所以在有限時間內必須減少例題的綜合性,突出唯一性。從學生認知規律入手,以直接關聯的舊知喚醒新知,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師可以去掉不必要的教學情景,以典型練習題為切入點順勢引導。
二、活用資源,重構知識脈絡
計算教學知識點前的后聯系非常緊密,邏輯性強。以練習題推進教學時,要注意因學生個體性差異,導致對例題有獨立的思考角度與方法。這樣在教學中,實則將知識點按個性化再一次進行了細分,不利于多數學生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對此,在網絡教學中教師還要對知識鏈進行重構。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或將初步成為一種常態教學模式。教師主要通過對知識點的分解,再借助網絡資源重構知識脈絡,引導學生在從知道到運用的過程中理解運算法則。
(一)從學生思維起點入手探尋知識本質
以練促教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起點,不過度拔高。從學生已有的混合計算知識為切入點,反推新授課知識重點探尋知識核心內容。這樣的設計結合網絡教學時間縮短的客觀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也凸顯計算教學注重計算過程理解的特點,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
(二)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全新知識體系
教學方式的改變,知識體系也應做出相應調整。知識脈絡要更清晰直觀,借助網絡平臺讓學生在經歷知識演繹推理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互聯網豐富的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的一大助力,借助互聯網建立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知識體系,將會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透徹。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 王燕.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讀寫算,2020(35):175-176.
[2] 張璟.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分析[J]. 讀寫算,2020(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