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濤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知識,還需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小學語文班主任在開展班級德育時,可以有效利用語文教材素材,通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自律及觸動學生心靈的激勵方式,加強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德育;激勵
一、在德育中實施激勵策略的意義
激勵策略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主要是因為許多小學生活潑好動,在課堂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教師的一句“你做得很好!”“你真棒!”,都能夠激發出小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朝向教師的希望學習。
二、在小學語文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的策略
(一)因人而異實施激勵策略
由于不同的學生,學習表現、道德認知等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小學語文班主任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來設置激勵的內容。比如在語文寫作教學中,通過寫作讓學生表達內心的想法,通過作文對話的方式,讓小學語文班主任能夠快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比如對于思想偏差、消極情緒的學生,教師需要及時給予激勵性引導,幫助學生克服生活中的困難。
(二)實施促進學生自律的激勵策略
在德育過程中需要通過一些激勵性的措施,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德育激勵措施和教學內容進行結合,促進學生形成自律的良好學習品質。
如在學習《陶校長的演講》時,開展了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組織學生自主探討文章的內容,讓學生體會校長對學生的關切,感受校長的用心。最后讓各個小組的代表總結自己的學習心得。在學生上臺展示之后,引導各個小組的學生參與投票,選出解讀最為準確的小組。在這種合作學習過程中,拉近了學生之間的情感,同時還增強了各個小組榮譽感,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實施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激勵策略
對于小學語文班主任而言,要想在課堂上提升德育的教學效果,那么首先必須要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實施觸動學生心靈的激勵策略,從而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白楊》時,教師反問學生作者真的只是在贊美白楊嗎?通過反問的方式,學生立刻就明白了新疆里有很多參與祖國事業建設的人,需要像這些具有獻身精神的人學習。
三、結語
由上可知,小學德育對于學生未來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班主任,需要利用教學素材,靈活運用激勵策略,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全面素養的提升。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永青.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策略的探究[J]. 散文選刊:中旬刊,2019(10):232.
[2]蔡國壽. 小學德育激勵策略[J]. 江西教育,20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