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善慧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更容易接受美的事物。為開發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當在理論教學中重視對想象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感知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自主思考各類文學作品所含有的精神情懷。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將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指導學生品鑒作品中的情感、發展、國學思想觀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品格修養。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提升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學生審美能力;提升方法
引言
詩歌是一種有助于熏陶思想、陶冶情操的文藝作品,學習詩歌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個人能力的提高。現代詩歌語言優美,結構嚴謹,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很高的藝術性。能夠帶給學生良好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知識技能也有著極高的價值,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現代詩歌部分的教學,引導學生從詩歌入手,提升對于語文學科綜合知識的學習興趣,結合現代的科學教育觀念為學生“因材施教”,再利用多元的教學方針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感受詩歌之美,體會詩歌的藝術魅力。
一、現代詩歌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在課內,現代詩在中學語文教材課文篇目中的占比較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接觸的現代詩沒有幾首,而且多以主流詩人的作品為主,新生代詩人或不同派詩人的詩作比較少見。在課外,現代詩,特別是中國現代詩現在占近現代文學的比重越來越少,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詩人逐漸匱乏,普及率越來越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很少讀現代詩。閱讀數量與閱讀廣度的匱乏導致了學生對現代詩的了解和認知不足,品讀與賞析能力相對薄弱,閱讀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在現代詩教學時,教師的教法仍多以講解為主,并將教學過程機械式地分為幾段,從簡介詩人的生平經歷、詩作的創作背景,到一句一句地講解詩句的意思和內涵,再到歸納作品的中心,而對詩歌中的意象、意境等體現文體特點的部分分析和品味得較少,沒有帶領學生充分吟詠、感悟、思索。這樣的教法消磨了現代詩本身的美感和學生的興趣,以至于學生對詩歌的學習產生了排斥心理,愈發疏遠。造成以上現狀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教師沒有從根本上重視現代詩教學,沒有充分認識現代詩的獨特性,教法陳舊,教學流于形式,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現代詩獨特的魅力,充分挖掘現代詩教學的深層意義,我們在教學時要遵循現代詩本體的特點,挖掘現代詩獨特的美感,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往詩歌的深處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從而達到陶冶性情、滋養心靈的目的,真正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素養。
二、拓展延伸,模仿寫作
教師在結束課堂教學后,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外的內容延伸,用課外詩歌來補充教材內容,延展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提示學生鑒賞能力、表達能力、文字組織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促進詩歌寫作能力,再通過詩歌寫作深化詩歌閱讀。詩就是詩人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讓學生敢于用詩歌語言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表達出來,進行詩歌創作。例如在《沁園春·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詩歌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模仿練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作出表達自己是情感的詩歌,在仿寫和改寫過程中,體會詩歌語言的表達形式,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對詩歌的領悟。引導學生熟讀的前提下了解當時的國內革命發展形勢和毛主席的雄心壯志,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涵和情感。在完全把握整首詩歌的情況下進行仿寫,讓學生認識到詩中的審美價值,詩歌所創造的形象和其中的意義。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提煉詩歌中的情感元素,產生個性化理解,領悟詩意。也可以對《鄉愁》等其他學過的詩歌進行改寫,續寫和仿寫,在創作中享受詩的樂趣,體會詩歌的藝術魅力。
三、借助詩歌節奏,激發學生對詩歌結構美的感知
現代詩歌也利用了“對稱”的方式,以個性化的節奏韻律、結構特征展現了詩歌的美,而詩歌也是反映詩人內心動態和情感的主要體現。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和結構美,根據詩歌節奏韻律的變化進行感知,在學習中帶入自己的理解,可在持續性學習、理解思考中掌握現代詩歌的變化特征。例如在部編版《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教學中,教師可說明詩歌中所用“——”的作用,側重展示出文章所敘述的物象。在理解探知中,學生發現朦朧詩所特有的批判精神。如“蛛網里掙脫”“我是悲哀”等元素,闡述了舒婷的赤子之心。在理解分析中,學生發現文章四節均講述了她對祖國的熱愛。不論是她的深情訴說,還是她的希望,均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文章層層遞進的結構特征。第三節、第四節分別表述了“新生”和“責任”,而這些語句大多帶有重復和詠嘆的意境,所以這也是表達詩句結構韻律的方式。總之,教師應當積極給予學生建議,指導學生在深度理解的過程中掌握文章所特有的結構韻律和審美韻律,以便讓學生明白舒婷的愛國頌唱,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有利的。
四、將圖畫與詩歌相融合
初中教師通常會圍繞詩歌內容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圖畫創作中的明暗、虛實手法有助于觀賞者更為直觀地感知形象,強化讀者在視覺感官方面的審美體驗。基于此,在開始詩歌教學時,教師可將景象構建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比如,在圍繞《錢塘湖春行》進行教學時,語文教師可充分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初中生展示春季錢塘湖的美麗景象,結合詩歌中的詞句描述語及其內容,引導學生對春季錢塘湖景色進行欣賞。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錢塘湖景直接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春天氣息,領會錢塘湖春行的意境,將詩歌的內涵融入圖畫中,潛移默化地向初中生傳遞作者試圖抒發的情感。在強化初中生對詩歌內容與情感鑒賞理解的力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初中生的審美體驗。
五、借助音樂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審美能力
古時候的詩人在創作詩歌時,通常會結合閱歷確保其能夠與音樂相配合進行歌唱。基于此,教師在圍繞詩歌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可以用音樂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詩歌對學生的感染力,提高詩歌魅力,進而增強初中生的詩歌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在圍繞《水調歌頭》進行教學時,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從互聯網中查詢、整理、下載相關樂曲。當前,互聯網上有多種《水調歌頭》樂曲,教師可選取較為適合學生性格特點的樂曲,配合課堂教學活動將詩歌教學與歌曲培育融合起來,不斷強化初中生對于詩歌的記憶與理解,持續增強詩歌對初中生的吸引力。通過充分利用音樂,教師不但能夠帶領學生深入感知詩歌獨特的美,強化詩歌的感染力,還能夠將初中生帶入到音樂氛圍中,使其能夠充分沉浸在詩歌教學氛圍中,調動初中生對美的向往,進而達到超越語言表述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現代詩雖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比重較小,但確是不可忽視的教學內容。只要教師有豐富而廣闊的詩歌視野,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創設情境,現代詩定會散發迷人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沈娟.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提升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9(10):14-15.
[2]唐光芬.初中語文中現代詩歌教學的實踐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6):87-88.
[3]粟鳳焦.初中語文現代詩歌審美化教學探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
[4]周寶.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9(93):49-50.
[5]孔維宙.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提升[J].新課程(中),2019(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