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大學生這一群體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動現象,逆反心理就是其中的一種。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輔導員的視角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談逆反心理現象,從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的視角來探究大學生客觀存在的心理的逆反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逆反心理;策略
引言
逆反心理又稱為叛逆心理,是我們每個人青春期必經歷的一段心理路程,從定義來看,逆反心理主要強調了主體與客體不相符,而這種不一致性會給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帶來種種的內心矛盾與沖突。從教育方面看,逆反心理有特定的含義,它指的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情緒和行為意向,這些情緒和行為意向受到其自身的固有定勢和思維模式的影響,是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的。這些勢必給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增加了工作的難度。
一、大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
當代部分大學生強調過分自我意識,受社會環境尤其是網絡影響比較大,因此他們追求進一步社會化的同時,逆反心理也隨之出現。據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的這一心理表現特別突出,然而與中學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是大學生的逆反心理表現了其特殊的特征。
1. 盲目性
簡而言之就是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客觀地看待事物和問題。由于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會對傳統觀念一味的懷疑和否定,否定學校、社會的教育與宣傳。尤其是當今社會,由于一些外來文化和信息的傳播,一些大學生喜歡拿外國的東西與國內的東西比較,認為外國的什么都勝于國內的,片面的看待這些事物,會導致對我國社會制度的一種無端的否定和批判。由于缺乏理性分析,行為多受情感情緒所支配,易受不良思潮的誘導。
2. 反向性
不能正確對待社會所倡導的,喜歡做出反向思考,尤其是對正面宣傳和榜樣人物提出質疑。一些大學生會對那些榜樣和先進事跡做反向思考和理解,認為他人做先進事跡是傻事或者是投機取巧。有時會突出的表現為大家都贊成的事情,偏偏特立獨行,持反對意見。
3. 極端性
不能歷史全面的看待問題,對于事物往往不加深入分析,只憑主觀臆斷,把事物分為對與錯,不能接受不同意見。持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在看待問題時往往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其得出的結論大都帶有消極的色彩。
二.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原因
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原因是多面的,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出現逆反心理既來之于外部刺激和教育環境的影響,又來之于大學生主體的內部因素,產生逆反心理的共同原因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造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客觀原因
1.學校教育中的一些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對此可分為四個方面:教育者的要求與大學生的需要相脫節。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對學生要求的過高過低都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一味否認學生本人想法,提出強制性的要求或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學生的個性的方式,大學生對于這種類似的問題非常的敏感;教師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是一項重要因素。
2.家庭和社會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社會和家庭因素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家庭的作用在學生個體成長中有重要作用,也是近年來心理學這一學科研究領域的重要課。大學生正值青春期,在這個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不當的家庭教養方式和不良的家庭內部氛圍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會促進大學生這一心理的出現。在我們國家,許多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子女偏重智力開發,望子成龍心切,在智力發展上投入過度,忽視了學生除了智力之外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出現一定逆反心理,在一定因素上也是家長對子女過高期望也會導致子女過大的心理負擔。
(二)造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主觀原因
1.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結果
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的抽象性日益增加及自我概念的認識水平的發展逐步提高,是逆反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青少年的獨立意識增強,成人感逐漸加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逆反心理的形成。他們想讓長輩將他們視作成年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們,反對被當成孩子對待。如果他們心理需求未被得到關注和尊重,自然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師,沒有注意到青少年的這些特殊的特點,也是造成教育中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2.青少年辯證思維發展的結果。
隨著青少年掌握知識的廣度增加及理解更深刻和系統化,他們對自己思維的依賴性迅速減弱,對理性批判性快速提高,這使他們能夠在掌握形式、邏輯抽象的事務的本質和規律性的基礎上,整合各種規律,用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看待問題。他們并不是對老師完全的接納和無條件絕對的接受,他們開始對老師開始評論,常用懷疑的態度認真的檢查每個假設。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學生在看待問題上不夠全面,容易會出現偏激,甚至把教育者的勸說當作是對自己自尊的傷害,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的對立面,繼而產生逆反心理。
(三)大學生逆反心理成因的獨特性
大學生有自己關于人生和社會的見解。他們大多是通過網絡接觸一些社會思潮的問題或對國家政治方面的關注的,在此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多元思潮的影響,會給我們當現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另外一些外來文化和娛樂潮流也在侵蝕著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一些大學生極端的看待我們當代的社會制度,過分的放大一些我們的社會體系的缺點或夸大其他國家制度的優點。社會環境中的一些消極因素,也影響著大學生的生長環境,致使學生產生一些歪曲的價值觀。
另外,據人口統計學來看,現階段獨生子女的家庭逐漸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之一。就現在的家庭而言尤其是大城市中,由于獨生子女占多數,家中的大人對孩子過分百般呵護,加大了孩子的斷乳期,導致逆反心理期的爆發延遲到了大學;或者是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管教比較嚴格,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這個一定程度上會壓制中學生的逆反心理的爆發,一旦到了大學,由于思想和學習上的松懈,原本壓抑的逆反沖動會爆發出來。
三.大學生逆反心理的教育應對策略
(一)優化大學生受教育的外部條件,努力創造良好的教育情景
引導逆反心理不僅要有適宜有效的教育內容和方法,而且還要創造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積極方面的思維情感環境,比如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樂思進取的學風和班風,良好的師生關系等重要的教育的外部條件及積極的心理氛圍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有著重要影響。老師的教學過程、評價及對學生的關愛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學習風格的不同都會對孩子產生一些或好或壞的影響,創造良好的教育情景,探究有效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加強相互聯系,樹立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所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善和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上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現實中大學生面對說教式的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普遍的逆反心理現象。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據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準確的把握好大學生的需求,從實際出發,結合具體情況認真分析當代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其不同表現形式,只有準確做到把好脈,發現問題所在,才能對癥下藥,積極尋求適宜的緩解和消除大學生逆反心理的應對策略,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實到位,努力做到認清形勢,加強對大學生思想上積極正確的引導。
(二)注重了解大學生的心態,努力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為了使青少年在教育學習中出現的逆反心理得到有效遏制和緩解,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心態,知其所想,善于捕捉合適的教育契機,培養他們良好的身心素質。教育者要走入學生心里,了解學生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應該按照教學對象不同提供不同的學習要求,同時發揮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對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特別具有很強的敏感性,所以要先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給與鼓勵和贊揚;對于他們要多用一些積極強化和負強化,盡量少用或不用懲罰,提高他們的自尊心。
(三)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成敗,防止和克服消極逆反
在教育中,教育者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關心他們的心理感受,在對待青少年的一些問題時,多從學生的角度或位置思考,并在必要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和引導。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很重要,在教育中要教育學生認真的認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培養他們關于心態的自我調節能力,教他們正確的使用歸因,發揮大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善于運用自我調控,即善于自我解脫,又能自我振奮,這無疑是解決產生消極心理的一個有效途徑。
(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著重落到實處
在現階段,雖然在大多數高校開設了心理課程,但是落到實處的并不多。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個空殼,并沒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所以,在今天這個經濟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社會,我們有必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給學生們提供一個消極心理緩解的渠道,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預防逆反心理的出現;加大力度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咨詢服務,也可通過開設心理講座,心理調研,組織一些團體心理素質拓展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
[3]葉欽.大學生逆反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的探究[J]. 社會縱橫(新理論版),2013-6
[4]楊渴思.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原因探析[J]. 山西青年,2013-10
[5]朱萍.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極其預防[J].教學與管理,2008-11
[6]粘忠友.大學生逆反心理成因探析與對策[J].長江師范學報.2009-5
[7]王昊.大學生逆反心理分析與防治[J].廬江職業大學學報.2004-4
贠艷培 (1985,06-) 女/ 漢族/ 河南許昌人/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助教/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美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