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財 周一諾 郝艷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實體經濟行業對物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從而帶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呈逐年增長態勢。作為高校物流管理教育工作者,如何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質量復合型物流人才,需要從多方面加以考慮,人才培養既要符合高校辦學要求,又要緊跟社會發展腳步。
關鍵詞:“1+X證書制度”;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方案
引言
現代物流作為基礎服務行業,近年來在技術的帶動下發展迅猛,形成了融“物聯網+物流”“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等高科技產品為一體的智慧物流體系,物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物流人才培養如何精準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是專業建設中的一個難題。2015年我校開設現代物流管理專業,連續幾年進行行業、企業、畢業生三方調研,明顯捕捉到物流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以及存在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不高、職業素養跟不上崗位需求、綜合素質水平較低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逐步探索出了基于PDCA循環法的三融合三點一線育人模式,持續更新人才培養方案,逐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一整套育人體系和管理體系。
1物流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1.1教師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重視不夠
隨著現代化、智慧化物流的發展,物流行業對物流人才不僅要求具備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高校的物流專業教師自身的物流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不夠,導致教學中仍然只能多重視理論,弱化學生的實踐操作、創新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是不夠的,成為了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難題。
1.2“1+X”證書制度認可度不高
“1+X”證書制度是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的規劃,同時職業教育在新時代下不斷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1+X”證書制度正處于試點階段,在國家政策號召下,雖然高職院校對其非常重視,但其缺乏學生的重視和企業的認可。首先對于學生,在學校學習階段,那些與專業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不能十足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多數學生的目標還停留在只是完成學校所要求的課程學習,獲得相應學分從而順利畢業。同時,國家并沒有出臺與“1+X”證書制度下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關的政策,因此相比于職業資格證書,企業對“1+X”證書認可度不高。
1.3物流教學內容與企業現實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物流企業用人需求也隨著物流設施設備、技術等更新而不斷產生變化。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培養出的畢業生也應該更加符合企業崗位匹配度高的要求,因此,學校應緊跟物流企業發展的腳步。但現實是,大多數高職院校現在的教學都具有滯后性,教學內容往往比較陳舊,教師深入企業的時間有限,無法完全掌握前沿的物流現代化相關技術,也不能獲悉企業真正人才需求方向,因此教學內容常常不能符合企業的具體崗位要求,導致部分學生步入就業崗位后無法完全勝任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還需要企業提供系統的培訓后才能勝任。
2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策略
2.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制定符合“1+X”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方案。將“1+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是滿足現代社會需求培養出適合企業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條件,是符合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也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趨勢。首先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之初,不應該僅僅只是采用問卷調查或者去企業了解的方式獲得企業對現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專業技能需求,而應該深入校企合作。以學校為基本、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通過學校和物流龍頭企業(比如京東、菜鳥、德邦等)聯通,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最終制定出符合“1+X”證書制度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針對目前企業物流相關崗位對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情況,我們在制定物流管理課程體系時,要從企業真正崗位需求出發,根據不同崗位需求確定相應的X證書內容模塊,從而重構課程體系。物流管理“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包含倉儲控制、庫存管理、物流成本與運輸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主要涉及的課程有倉儲與配送管理、運輸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在進行課程體系重構時,我們應該考慮到在現有學習內容基礎上學生很難再有時間去學習這些“1+X”相關內容,因此在進行相應課程體系建設時,我們應該將“1+X”內容融入到相對于的課程體中,避免學生進行重復學習,以及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
2.2采用“三融合”教學管理模式,實現全方位育人
一是教工與學工管理融合,主要的做法是每周固定的教研室由輔導員和專任教師共同參加,打破以往教工、學工不交叉的慣例,在會議上專任教師和輔導員能充分溝通交流學生情況,總結問題所在,齊心協力、同抓共管,保障學生管理的一致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素質提升與知識技能培養相融合。增加禮儀教育,將課堂禮儀作為專業教育的常態化工作主抓;分級分配任課教師并突出重點抓,大一分配高職稱和骨干教師,嚴抓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二由專業負責人和骨干教師,主抓技術技能培養,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大三由專業負責人主抓實習與就業;在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中融入職業崗位和職業素養。三是產教融合。與企業密切合作,建立四個實訓基地,以“車間課堂雙導師”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感受崗位工作內容和職業要求。三年內,將下企業認知實習、課程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寫進人才培養方案,并且在大三重點邀請龍頭企業進校專場招聘,連續三年邀請順豐、京東、美宜佳、DHL、銀雁等企業入校直接對口招聘,保障了學生實現“入門-入行-入職”,并且畢業就能高質量就業。
2.3培養大數據相關人才,加強教師團隊培訓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數據與相關專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成為了趨勢,對于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而言也是如此。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加強教師團隊相關方面的培訓成為了高校的首要任務。高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教師水平。首先,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該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大數據方面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高理論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其次,高校應鼓勵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專業相關會議和行業相關培訓,多與企業交流,參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在保證專業知識充沛的同時,提高實戰能力,加強物流管理對大數據背景下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理解。最后,高校應當加強相關領域人才的引進,擴充師資隊伍,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同時聘請企業專業人士擔任實踐課堂教師,填補應用型物流管理教師的空白,提高實踐課程質量,為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本文基于國家“1+X”證書制度,通過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從優化產教融合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加強教師團隊建設、提高“1+X”證書制度認可度以及提升實訓設施設備建設條件這五個方面對“1+X”制度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盧怡.“1+X”證書制度下書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21(03):65-66.
[2]胡震.基于“1+X”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02):263-264.
[3]崔媛.1+X證書制度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證對接、兩融合一”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2):297-298.
[4]于斌,陳勇,劉伯超.“1+X”證書制度試點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研究[J].商展經濟,2020(09):89-92.
[5]盧志財.1+X證書制度試點視角下物流管理技能人才培養與對策研究[J].中國儲運,2020(1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