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森
摘要:眾所周知,高中歷史學科對學生的高中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歷史成為必選科目之一。所以說,歷史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高中歷史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史料實證,因為教師要保證自己教的知識都是真實存在過的。這樣才能對學生有信服力,使學生們的歷史成績和歷史學科素養有較大的提升。所以本文主要圍繞“學古風——從史料實證開始”進行論述。
關鍵詞:古風;史料實證;高中歷史
古風是新時代發展的一大產物,許多人都喜歡古風之類的東西。但是,學古風并不只是學習它的語言意境之美,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它的歷史故事。把這一過程放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就是史料實證的過程。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歷史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史料實證作為主要的教學依據,對于所有的歷史知識,都應該追求真實、有證可據。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在新時代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被要求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所以高中階段作為人生學習中比較重要的階段,提升自己的素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高中歷史這一學科來說,史料實證的教學方法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們的歷史學科素養。首先,真實的歷史故事能夠讓學生們對古今中外的事跡或人物產生興趣,進而能夠深入的學習下去。有了深入探索的前提,學生們漸漸也也就會懂得,歷史偉人在做一些偉大的事情的時候的心理感受,進而能夠對他們產生敬仰,那么歷史知識也就會記得更牢固。久而久之,相信學生們就會明白學習高中歷史并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了解古人古事,進而學習古風,那么歷史核心素養也就會逐步提高。所以說,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要想辦法逐步提升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促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中循序漸進的提高歷史學習思維和綜合素養,歷史課堂也得以真正實現教學目標。[1]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實證的策略
1、合理挑選歷史材料
一般來說,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是需要一些歷史材料來輔助教學的。如果僅靠書本上的材料的話,學生們并不能拓展思維,打開想象。那么教師就應該從古今文化中挑選一些貼近課堂主題的材料來進行輔助教學。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在求證了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之后再拿到課堂上,否則可能會給學生留下錯誤觀念。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應當對如此大量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整理,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現實出發,更多地選取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史料,這才能將史料自身價值完全在教學中體現出來。
在進行上半世紀前半葉的歷史教學活動時,這是屬于近代歷史了,那么教師就可以從文學的角度來選擇一些史料,這樣比較真實可靠。如有代表性的經典話劇《茶館》,這部作品是文學家老舍在1956年創作的作品,主要圍繞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社會背景,歷史環境展開描寫的,所以,它不僅是一部作品,更是近代社會的一面鏡子,其中各種場景的描寫真實性非常高。相信其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和逼真的環境能使學生們快速了解中國近現代的社會情況,能夠讓學生從多方面認識和深入了解那段歷史。除此之外,在進行我國北宋階段的歷史教學時,也可以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出發,挑選一些當時的文學作品來讓同學們進行觀摩。如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清明上河圖》就很適合放在高中課堂上作為歷史材料來展示,高中生們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相信通過《清明上河圖》的細致精美能夠使學生們感受到宋代時期汴京的繁盛,這就是最好的歷史教學材料,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形容,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歷史韻味。同時,這副畫極其細致,這也是它如此珍貴的原因之一,能夠把當時的場景繪畫地如此精細,相信是極具真實性的。以上的歷史材料可以通過繪本、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出來。因此,合理選用真實的歷史材料和應用歷史材料,使學生不僅獲得了大量的歷不識內容,還能夠鍛煉自身的文學修養。[2]
2、設定合理的問題,巧妙地向學生進行提問
眾所周知,無論是哪一科目的教學,提問題永遠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發散思維,深度理解,同時也能夠讓同學們感受一個求真的過程。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對于所講解的歷史知識不能只是進行簡單的解說,而是應該深入探索其中蘊含的道理,再提出合適的問題去引導學生們往正確的方面思考。另外,在進行歷史史料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作出總結歸納,逐個擊破學生的疑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
在學習美國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部分的歷史知識講解時,教師在備教案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去想著準備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可以通過搜集資料、觀看影片等方式來從各個方面尋找學生們感興趣并且有價值的問題。《世界不史—羅斯福新政》這一紀錄片就可以作為歷史教學材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這一紀錄片,學生們都看過后再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提出問題:羅斯福當時是處在怎樣的背景環境下?爐邊談話所指的是什么?羅斯福新政有哪些內容?帶來了哪些影響?通過這一些列的問題,就可以大致把課文內容涵蓋,而同學們也會集中精力去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這就是史料實證的過程。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問題來促使學生們學習。[3]
3、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進行史料求證
在信息技術發展如此先進的今天,基本上全國各地的學校都普及了多媒體教育,也正因如此,教學才變得如此便捷。對于高中歷史來說,多媒體是比較有用的教學工具,尤其是史料實證的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更是能占很大優勢,因為歷史是比較枯燥的科目,再加上書本上的只是靜態的知識,如果運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把歷史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對學生們理解歷史有很大幫助。所以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優勢,使用微視頻、VR技術來進行歷史畫面還原。
在講述中國封建時代經濟結構的這部分歷史知識時,當提到的“奴隸制的確立實現了生產力的一次解放”這一觀點,教師就可以播放一些能夠體現這一點的影片,讓學生們感受一下奴隸制社會下生產力的變化,這樣他們就能體會到封建社會時期的經濟結構是怎么樣的,也就能更切實的感知文中這一觀點提出的原因所在。如果在講述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沒用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們就無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歷史道理,那么對這一部分知識也就不會有很深的印象,更別說產生信服了。所以說,運用多媒體的教學一般都是比單一的口述教學效果要好的,學生也能體會到較好的課堂體驗,對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很有幫助。[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史料實證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對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除此之外,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以史料為關鍵的教學依據,選取合適的歷史材料,在課堂上提出合理的問題,并且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呈現生動形象的歷史場景。這樣一來,學生的歷史素養就能得到較大提高,也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逐漸培養起史料實證的意識,進而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諍.史料實證素養下“沖突性史料”的運用——以高三復習《禮與法:中國傳統法的歷史鏈接》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1(28):56-57.
[2]謝聰.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主題教學設計——以部編教材“兩宋的政治和軍事”一課為例[J].高考,2021(25):147-148.
[3]關嫻嫻,張玉娟.問題引導視野下的高中歷史教材資源挖掘——以統編版教材“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一課為例[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8):59-61.
[4]禹向陽.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3(0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