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榮林 羅偉標
摘要:高等院校擔負著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德育教育是確保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只有不斷提高高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促進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顯著提升,從而為推動我國人才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時期高職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與策略。
關鍵詞:高職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徑
1高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1德育工作意識不強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壯大,經濟全球化衍生的“一帶一路”也在黨中央的正確引領下持續展開,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也蜂擁而入,其中包含著一些不健康的文化觀點,比如金錢至上思想、以勢壓人思想、奢華享樂思想等,這些不健康的思想理念不斷沖擊著我國長期堅守的傳統美德,從而使青年學生的國家信仰、政治理念受到了嚴重影響。
1.2心理問題
首先,現階段許多高職學生都是“90后”或“00后”,他們的主要特點是自我意識強烈、生命觀念淡薄、抗壓能力較差。其次,很多高職學生認為,他們在專業技能和文化程度上都與本科生具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負擔會一直困擾著高職學生,最終影響了他們個人價值的實現。
1.3互聯網帶來的挑戰
在互聯網海量信息面前,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接受著沖擊,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影響。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波動大,加之成人意識增強,一般不愿意與教師、家長坦誠交流。網絡漸漸成為他們最喜歡的交流工具,他們喜歡在網絡中獲取信息,交流情感,抒發情感[1]。
2新時期高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2.1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師資力量是首要。高職院校要將能力強、政治素養過硬、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較高的教師集中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們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使教師成為學生真正的榜樣。其次,教師們應找到新的教育模式,除了課堂授課以外,網絡陣地也同樣重要,教師們應該整合這些網絡思政資源,全面提高授課水平,使學生們在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都能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最后,教師們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得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2創新教學思維模式
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需要將德育教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置于平等的地位之上,彼此間增強溝通和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梢赃x擇優秀原著和課本里的知識相結合,將人類社會中存在的道德觀念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由一門科目引申到其他科目中去,再引申回德育教育中來,使德育教育工作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高職院校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規范學生們道德行為的有關制度體系建立完善,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熟練條例法則,充分提高自身教學和業務能力[2]。
2.3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每個人的精神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不是抹殺學生的個性,而是要幫助每個學生找到發揮和創造才能的場所。學校的教育要著重幫助學生喚起個人的人格特征。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要遵照受教育主體的思維特點、個性特點,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調動受教育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挖掘出自己的潛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升。
2.4創新德育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之中,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夠使學生們職業精神、道德品質、職業素養以及職業品質充分發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由于沒有相對專業化的德育教學教師,現有的德育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和目前社會發展所相悖,學生們無法接受和認同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由此,要首先加強對高職院校中德育教育教學師資團隊的培養,構建一支具有專業性、時效性、全面性的德育教育團隊,使所有德育教學教師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從而才能夠更好地在高職院校中落實德育教育工作。
2.5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伴隨著高職教育創新發展工作開展,高職院校在德育教育方面也需要不斷更新教育工作方法,探索提高德育教育質量的合理途徑。把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有力抓手,推動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是新時期高職德育教育創新的有效措施。事實上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做好高職德育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的工作模式,可以起到互相帶動和彼此支持的作用。中華民族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當然其中也包含諸多民族特色內容,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塑造人道德素養的寶貴資料,不僅能夠讓學生提高身心修養,還可以對學生未來工作學習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2.6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模式的創新、方式使得高職德育教育的方向清晰了、基礎牢固了,但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也不能忽視,因為心理干預和疏導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催化劑,這就要求廣大教育者必須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主動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與關愛,從而自愿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另外,學生在完成社會實踐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們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清晰準確地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從心理疏導角度、社會認知角度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來方向,讓他們意識到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責任[3]。
2.7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在教學時的一言一行,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等細節問題,都會給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來是以教師的行為為標準進行模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的個性決定著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學校應該注重教育者的個性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來影響學生的德育發展,根據學生的個性來培養學生的性格。教師不僅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理論知識,更需要做好自我約束,給學生正確的示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教育的過程中,德育教育發揮的是對個體認知的積極影響,通過對學生個性的關注,擔負起重要作用,德育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人,作為促成個體發展的重要知識性學科,同時需要注重思想立場和觀點問題,德育教育的目的也在于讓個體能夠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發揮出真正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陸嶸.論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應用[J].才智,2020,(17).
[2]徐建偉.新形勢下提高高職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2019,(24).
[3]翟艷青.試論高職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20,(6).
第一作者簡介:
鐘榮林 男 廣東 漢族 ?1982.10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機械工程
第二作作者簡介:
羅偉標 男 ?廣東博羅 ?漢族 ?1981.09 碩士研究生 ?數學高級講師 ?經濟數學 、高等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