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碧
摘要: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促使科目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也同樣適用該規則,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對于所學科目產生積極,濃厚的興趣,還能夠使得所學科目更加接地氣,更加淺顯易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下文筆者嘗試從多年初中語文教學經驗出發,淺析通過生活化教學法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內容相當廣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其應有之義就是要將語文教學的教學背景,教學導入,教學方式與生活進行很好的銜接,這其中可以包括在課堂導入的時候,用一些生活化場景,使得學生對于所學的內容能夠更容易理解,也可以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將語文課文中的內容與生活進行結合,通過一些社會實踐等活動,拉近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不斷活躍課堂氛圍,促進語文學科任務更好地完成。下面,筆者針對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嘗試提出幾點教學策略,供教師參考借鑒。
一、創造生活化教學情境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普遍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機械式地向學生進行課本的講解,學生可能會受理解能力的影響。在相關重難點上難以全面深刻的掌握。再加上有些文章的題材或者類型,比如說明文,議論文等與現實生活學生會感覺距離較遠,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覺得枯燥無聊,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被有效調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把教學內容只局限于課本中,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閱歷,不斷激發學生對于科目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這種教學方式生活化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到生活處處有語文【1】。
例如,在安排學生以“獻給母親的歌”為標題進行寫作時,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一些優秀的文章,讓學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到寫作這篇文章時可以帶著怎樣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得學生能夠不斷回憶起自己與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相處的情景,體現出自己的母親是如何去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的,體會到親情的偉大與可貴,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列出本文的提綱,先自己內心里里梳理一下自己的寫作角度,大概從哪些方面著手等等,使得學生可以進一步理清思路,讓每一個學生拿到本篇文章寫作任務之后都能夠有話可說,有事可寫,這樣一來,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豐富,邏輯嚴密,思想感情濃厚,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文章練習,最后教師針對寫得好的學生要積極的給予表揚和鼓勵,不斷增加學生對于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寫得不太好的學生,教師要給出一定的指導和修改意見,爭取讓學生都能夠了解到自己應該從哪些方面繼續改進,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
二、鼓勵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通過書本上的相關內容向學生進行教學,教學活動也無非不過是主要集中在課堂之上,這樣機械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會感到枯燥無聊,長此以往,難以激發起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而眾所周知,每一個科目都是來源于實踐活動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走出書本,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學生可以更多地參加生活和社會實踐,將自己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能夠靈活地運用到社會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此外在組織初中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時候,教師還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掘社會實踐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能夠通過社會實踐,有進一步的感想,不斷開闊學生的思路,保持思想的進步,使得學生能夠學到很多書本之內學不到的東西,爭取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能夠更加靈活的學習,更加靈活地運用知識點,以活學促活用【2】。
例如,在學習古詞《漁家傲》時,首先可以在課堂講解的時候,教師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讓每一個學生詢問自己關于秋天的感受,詢問學生秋天有怎樣的景色,秋天有怎樣的特點等等,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開展本首古詞的學習,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書本,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比如帶領學生一起走到當地的公園之內,讓學生感知秋意漸濃,感知秋天的美景,感知季節的變化等等,然后學生通過觀察和感受大自然,更好地理解本首古詞,體會作者的意境,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任務。
三、生活教學法提高學生素質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知識點傳達給學生之外,還應當通過對于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才是教學的應有之義。俗話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學生通過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突破一次又一次的考試,還應當讓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而生活教學法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素質,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潛移默化的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此外,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可以適當的打破關于教材的相關限制,由于語文的教學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因此教師可以將語文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中的知識齊心緊密地結合,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掌握到更多生活的真理,不斷提升和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學習魯迅的《故鄉》時,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鄉,教師為了建立學生對于故鄉本土的熱愛,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觀看故鄉近年來的變化,隨著對于家鄉圖片的播放,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有一些故鄉的改變,學生看在眼里,也會萌發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一談自己對于家鄉的感受,說一說自己眼中家鄉有哪些美麗之處?學生通過不斷互動和交流,加深對于故鄉的認知和感受,體會到家鄉的美好,促進學生對于家鄉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使得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更加積極主動。這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將教材內容和社會實踐進行結合起來,使得教學內容更加接地氣,方便學生理解和認知,另一方面還可以不斷的豐富課堂內容,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勇暉. 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策略之我見[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2):415.
【2】翟可英. 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策略之我見[J]. 考試周刊, 2017, 000(067):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