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九月的秋濃濃的桂花飄滿整個校園,花香里藏著學生的笑臉也滲透著教師對這群孩子的情意,做為剛入職的新教師班級管理也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和管理原則。在訓練和磨合中,調皮活潑的學生和嚴而有愛的新教師也發生了讓人難忘的故事。不管怎樣,作為教師需要嚴以待生,偶釋愛意。
上課至此,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讓我時刻想要扎身在這群孩子王里。有時,我也在思考:是不是自己真的太嚴格了,用愛去呵護這群不知世事的花朵是否比現在的“河東獅吼”更加讓彼此愉快?我試過了,孩子終究還是孩子,他們的心理和思維發展決定了他們是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有強烈的自尊,榮耀和使命感。他們缺乏一種約束,一種克服本能或者說本性天真的約束,畢竟這是一群還未被訓化的“小神獸”,如果在這個新生階段片面的采取“以愛換愛”的民主化教育方式勢必會影響教室對整個班級的管理。最后,教出來的孩子會慢慢養成很多壞習慣。
作為教師,當我們剛剛接一年級的學生時,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樹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從家庭到學校乃至以后出生社會都需要擁有強烈的規則意識,這樣才能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需要培養那些規矩?最重要的莫過于課堂規則:上下課起立,做好上課的儀式準備;課中如果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了,采取一些口令讓學生迅速回到課堂中,如: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閉好;一二三,請坐端;三二一,請靜息等等,簡短而有具有操作性的口令。另外一個,需要培養孩子整理東西的好習慣。
整理的習慣養好了,在課堂上可以讓老師更高效的管理學生,學生也不用因為其他無關的東西而走神。如下課書桌上不要留任何東西,上課要準備好需要的學習用品,這些需要教師具體到準備的物品。比如:數學上課要用數學書和練習冊,鉛筆尺子和橡皮,每次課老師固定的要求拿出這幾個東西,在一段時間后老師不用提醒,孩子也自然會形成上課拿書這樣的一個習慣了。最開始我的孩子們會在看到我以后,自動從小操場回到教室,他們會因為不知道上課該拿哪些東西再次詢問教師,后邊經過幾次的的訓練和提醒之后,孩子們會自己慢慢把上課要準備的東西都放好。
第二點,樹立目標。沒有目標的指引,帆船會迷失大海;沒有目標的指引,光明被黑暗吞噬;沒有目標的指引,孩子會調皮搗蛋。讀了這么多年的書,作為教育者,也許我們都有同樣的感受:最有激情和奮斗欲望,最勤奮的時光就是那段不長不短,痛苦也難忘的高中生活了。我們之所以會如此努力的去克服身體的所有痛苦,正是有一種強烈的目標在支撐著:我要考上某某大學。不管我們考大學的目的是什么,但至少這個目標它成為了我們坎坷路上的航向。有人或許會問,小學生需要樹立目標嗎?他們沒有那種意識。錯誤,小學生最需要樹立目標,正是因為他們最沒有目標意識,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給他們植入目標,讓孩子們有自己的理想和對學習的理解。如何給孩子們樹立目標就成了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了。小學生我們可以先樹立學科目標,這個學科目標可以是分數也可以是其他非量化的指標。怎樣讓孩子重視學科目標:首先,我們可以告訴我們的孩子所有該科目對我們人生發展的作用;其次,可以多在學科方面肯定孩子,讓他們在本學科的學習中獲得自信;再者,讓孩子多參與到本學科學習活動中;最后,多花時間陪陪孩子也可以在這過程中得到孩子們的認可。總之,教無定法,作為老師我們自己要有目標,也要讓孩子們有目標。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允許他們在調整自己的目標。畢竟一年級的孩子剛建立目標意識,對于自己想要什么,是否能達成目標預期和實際水平的判斷都不夠準確。
班上有一個男生小明(化名)每次上課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雖然他也會偶爾和同學講話,坐在座位上左右搖晃,但只要老師在上邊發出指令,他都會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在一段時間以后,我發現他的思維能力很強,詢問他為什么他要在課上非常認真的聽老師講的內容?他的回答是:“馬老師你說的,要實現設定的目標就必須非常認真聽你上課講的知識,不然很難成功。”有的孩子他會很在意自己設立的目標,這樣的孩子我們稱之為“目標驅動型”學生。人生就是不斷的實現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再實現自己的大目標。教師也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目標,再把這個目標分解為一個一個小目標,制成一個一個的錦囊,并且盡力促成孩子實現這些小目標。
第三,學會表達。學生的語言系統還處于完善階段,詞不達意是他們這個階段的常見問題。作為教師,我們需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會說完整的話,學會把一句話說清楚說完整。可以是課堂上的可以是課堂上的刻意練習,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及時糾正,總之,要讓孩子學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想法。
記得最開始,學生都不太會說完整的話。班上孩子上來回答數學問題時,只能直線回答“是”和“不是”這樣的單個詞,課上我就有意將回答模式化成用某種固定的句型回答問題。現在再讓學生上來回答問題時,孩子們都會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并且能區分生活中用的那些語言是數學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讓孩子學會說完整的話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反過來也會促進我們的教學發展,有助于學生長遠發展。
第四,學會傾聽。“上帝給我們一張嘴巴,兩只耳朵”正是希望我們說的少,聽的多。小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強,但他們的表達欲望卻是很強烈的。這就要求老師給學生樹立何時應該說話,何時應該傾聽的規矩。讓孩子養成認真聽老師講話,認真聽同學回答的好習慣。
在刻意的培養孩子以上的行為習慣后,我帶的兩個班的孩子表現得越來越好。他們會在聽到口令的第一時間安靜,收心;會自己給自己設定小目標,并且在課堂中盡量去達成目標;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完善自己的語言系統,豐富自己的詞匯;會在老師的提醒下學著聽同學說的內容。有時覺得做老師無非就是:你在說,他在聽;你愛他,他敬你。D5CBDF48-BA1E-4465-AE90-37B50F8F96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