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停課不停學”期間,教師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通過深入研讀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以教材上的二十一篇課文和八首識字兒歌為載體,精心設計了包括句、段、小節的認識,信息檢索,詞語積累,寫句訓練等六種類型的閱讀練習,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有效地預習課文,為復課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逐步培養其語文閱讀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其思辨解答水平和寫話說話的語感,為終生學習鋪路架橋。
關鍵詞:停課不停學;設計練習;預習課文;閱讀能力
今年寒假,冠狀病毒爆發,延期開學讓學生不得不留在家里?!巴Un不停學”,如何利用假期,讓宅在家里的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做好新學期的課文預習呢?考慮到一年級的學生專注力差,又是視力保護的關鍵期,所以讓他們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面上網課,是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研究,備課組的教師們決定為新學期的每一篇課文設計一份預習作業,讓學生在家通過自主閱讀完成預習。那么,如何設計這份預習作業,才能讓學生的預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呢?一個多月以來,我和備課組的老師一起,給每篇課文都精心設計了一份預習作業。經過一個多月的實踐,筆者發現學生通過完成預習作業,不但達到了預習課文的目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F在筆者將這一個多月來的預習作業做個總結,將題型歸結為以下六類。
第一,對句子、自然段和小節的認識。
句子、自然段或者小節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元素,了解什么是句子、自然段或者小節,是每個學生正確閱讀的基礎。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雖然篇幅不長,但也包含了記敘文、古詩、兒童詩等多種體裁。因此,以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認識句子、自然段和小節,是非常省力且有效的辦法。
預習作業中,這類題目一般放在第一題,就是讓學生數一數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其中的某個自然段有幾句話。如果課文是詩歌或童謠,就讓學生數一數有幾個小節,其中的某個小節有幾句話。通過這類題型的訓練,引導學生認識句子、自然段和小節。經過反復練習,引導學生認識到:課文每個自然段的開頭第一行會有兩個字的空位;詩歌或童謠的每個小節之間會空一行;如果想要知道某個自然段或小節有幾句話,就數有幾個句號、問號、感嘆號,以及省略號。
第二,對課文內容的信息檢索。
對課文內容的信息檢索,是指通過閱讀課文,從課文文本所能獲得的信息。這類題目比較簡單,只要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答案就在課文的詞句中。這類題目意在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關注重點詞句,培養認真閱讀的習慣。
這類題目可以設計的題型比較豐富,可以設計成選擇題。例如,《小猴子下山》這一課的預習作業,就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小猴子看見( ),就扔了( )。
A. 西瓜B. 玉米C. 桃子D. 小兔
(2)課文第三自然段中,小猴子看見( ),就扔了( )。
A. 西瓜B. 玉米C. 桃子D. 小兔
這類題目也可以設計成連線題。例如,《四個太陽》這一課的預習作業,就設計成了連線題:
連一連,讀一讀。
這類題目還可以設計成畫線題。比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的預習作業中,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題:
戰士們為什么要挖井?在課文中用“”畫出。
鄉親們立的石碑上刻著什么?在課文中用“”畫出來。
當然,信息檢索類可以設計題型還很多,比如判斷題、填空題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三,詞語的積累。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半年,識字量有限,積累的詞語更是屈指可數。所以,當課文中出現好的詞語時,就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引導學生學習、積累詞語。也就是說,這類題目的設計,不但要讓學生記住課文中出現的這個詞語,還要引導他們由這個詞語想到與之意思相近或者結構相似的詞語,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怎么都快樂》這一課中,出現了“靜悄悄”這個“ABB”結構的詞語,還出現了以“講故事”為代表的動賓結構的三字詞語,我們就設計了下面這道“照樣子,寫詞語?!钡念}目:
(1)靜悄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講故事 聽音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操場上》這一課中,出現了“提手旁”的描寫手的動作的詞語,還出現了“足字旁”的描寫腳的動作的詞語,借此機會,筆者設計了下面這道填空題,引導學生積累同類詞語:
(1)“提手旁”的字一般和手的動作有關,比如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我還知道其他這樣的字,比如 ________、________ 。
(2)“足字旁”的字一般和腳的動作有關,比如課文中的: 、 除此之外,我還知道其他這樣的字,比如 、 。
雖然一次練習接觸到的詞語很有限,但是如果教師抓住每一次這樣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詞語積累,他們的詞匯量就一定能很快豐富起來。
第四,寫句子的訓練。
一年級是學習寫話的起步階段,但如果簡單粗暴地拿出某個話題讓一年級的學生創作,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不過一年級的學生非常善于模仿,所以,當課文中出現具有新鮮感的詞語,或者比較特殊的句式時,就可以設計相應的練習引導他們進行寫話的訓練,這樣既有助于積累和理解新詞,又可以借機嘗試不同句式的寫話訓練,為將來的寫作奠定基礎。
在《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的預習作業中,筆者設計了下面這題以模仿為主的寫話訓練:
照樣子,寫句子。
例:我多想去新疆,去看看美麗的天山。
我多想去________________ ,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_。
我多想去________________ ,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_。
在《一分鐘》這篇課文中,出現了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詞“要是……就”組成的句子,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這組關聯詞,并能聯系生活實際加以應用,筆者在預習作業中設計了下面這道仿寫句子的練習:
要是早一分鐘起床,就不會遲到了。
要是媽媽回來,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操場上》這一課的預習作業的最后一題,筆者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已經初步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加大難度設計了這樣一題寫話訓練題:
你喜歡什么體育活動?為什么?把它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例:我喜歡跳繩,因為跳繩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一只蝴蝶在飛。
這道小小的寫話訓練題,其實不但可以訓練學生寫因果關系的句子,還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他們在寫句子的時候表達情感。所以這類訓練題就是降低寫話訓練的難度,將寫話訓練化整為零,使之貫穿于每節課的學習環節當中。這類練習題,有助于培養語感,為以后學寫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五,對課文句段的情感體驗。
眾所周知,獨立存在的文字是死的,但是由一個個文字組成的文章是活的。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蘊含深刻的思想,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準確的情感體驗,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因此,在預習過程中,通過一些練習的設計,引導學生體驗關鍵句段的情感,能大大促進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兒童詩《一個接一個》中,作者用最接近兒童的語言,表達了學生豐富的情感變化。正確體驗文中情感變化,正是解開這篇文章內涵的紐扣。因此,筆者設計了下面這道選擇題來引導學生體驗其中的情感。
讀下面的句子,體會“我”的心情。(選一選)
(1)唉,我好想再多玩一會兒?。。?)
(2)不過,回家睡著了,倒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呢!( )
在《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的預習作業中,筆者則設計了下面這題選擇題來引導學生體驗人物的心情: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應該讀出“我”( )的心情。
A. 急切 B. 憂慮 C. 難過
第六,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真正的閱讀不應該只停留于文字的表面,只有深入理解了文章所蘊含的意義,才能達到閱讀的目的,從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因此,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非常重要。而這類練習題的設計,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引導他們學會真正意義的閱讀。
這類題目相較于其他題目來說,難度比較大。根據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這類題目一般放在預習作業的最后。而且一年級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普遍較差,所以這類題目不宜過難。因此,筆者把這類題目主要設計成了判讀題和選擇題。
比如,《怎么都快樂》這一課的預習作業最后一題,筆者針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出了這道判斷題:
我會判斷,對的打“√”。
(1)課文告訴我們人越多越好玩,一個人的時候一點兒都不好玩。( )
(2)課文告訴我們獨自一人是一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一種快樂。( )
而在《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的預習作業中,筆者把閱讀理解訓練題設計成一道選擇題:
讀讀小壁虎說的話,你覺得小壁虎是( )的學生。
A. 有禮貌 B. 懂事 C. 孝順 D. 善良
這兩道預習題看似簡單,但如果不經過思考,是不可能從課文文本中找到答案的。因此,教師在預習作業中增加對課文的理解這類題目,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主動思考,領悟文章蘊含的意義,從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以上介紹的六類訓練題型,是一年級語文預習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巴Un不停學”期間,這些短小精悍的預習作業讓宅在家里的學生,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不但完成了對新學期課文的預習,還養成了邊閱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了預習閱讀兩不誤。
筆者認為,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改變一下以往那種一成不變的預習習慣,給每篇新課文設計一份這樣的預習作業,課堂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如果長期堅持下去,學生一定能在學好語文的同時,收獲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終生學習鋪路架橋。
作者簡介:
劉紅華,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實驗小學河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