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運動損傷是指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機體損傷,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是國之儲備力量,因其正處于生長發育黃金階段更需要教練員用心去呵護。功能性運動測試(FMS)作為一種新穎的,低成本,易操作,由7個基礎動作和三個排除動作構成的測試方法,在運動測試和醫學檢查之間構建起了一座接連的橋梁。
關鍵詞:功能性運動測試;體育課堂;應用探究
一、 選題依據
在青少年體育課堂中,學生常常在技能動作習得過程進行體能,技術和心理的較量。上課時,學生有時需要在必須在短的時間內快速做出判斷,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利用強有力的身體和嫻熟的技術,多變的戰術進行學習或游戲,學生因為肌肉緊張,協調性差,核心部位力量薄弱不均衡而受傷的概率也逐漸升高。FMS功能性測試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快速篩查出學生在關節靈活性,軀干穩定性以及核心力量上存在不足,使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找出他們身上潛在運動損傷風險。
二、 功能性運動測試(FMS)測試介紹
測試內容包括7項基本動作模式和三個排查動作,它包括深蹲、上跨步、直線弓箭步、肩部柔韌性、直腿主動上抬、軀干穩定俯臥撐和扭轉/旋轉穩定性。如果受測者的基本動作模式有問題直接可以暴露受測者動作的基本運動、控制、穩定等方面的缺陷和不對稱,而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會直接影響人體完成動作時的有效性和流暢性。
三、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實驗對象是某小學三年級部分學生,年齡跨度在9~10歲。
(二)測試法
按照FMS測試的測試流程和測試標準完成對某小學三年級部分學生的測試,依據測試的標準、流程對他們完成動作的質量進行相應的打分(1)測試地點:操場。(2)測試時間周一下午。(3)測試器材:FMS標準測試套件。每名學生按照測試要求完成7個測試動作和三個排查動作,每個動作完成3次記錄最低得分。裝備要求統一著短袖、短褲、運動鞋。
(三)實驗法
根據某小學三年級部分學生的測試得分情況,盡可能平均地將隊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個組別,讓兩個組別的初始得分盡可能接近,對實驗組施加為期總共16周的干預糾正練習,在第8周和第16周時進行復測,對干預前后測試得分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
(四)數理統計法
SPSS20.0、EXCEL2007等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四、 學生FMS測試干預糾正實驗
本次實驗的糾正策略參照FMS測試的設計者Gray Cook《Function Movement Systems Screen-Assesment-Corrective Strategies》,針對運動員FMS測試中出現的問題,制訂個性化干預練習方案,具體內容和負荷量安排表如表1、表2。
五、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第一階段實驗組FMS測試干預糾正實驗結果前后對比分析
對實驗組進行第一階段為期8周的糾正性練習,通過8周的練習后再對實驗組進行FMS測試,并用配對T檢驗的方法進行檢驗,實驗結果如下經過為期8周的糾正性練習,實驗組的FMS測試成績有所提高,總分由8周前的14.67提高到18.07,各項均分都在2分以上,達到合格水平,結果表明經過8周的糾正練習后,實驗組的FMS各項值均有所改善,深蹲、肩部靈活性、軀干穩定俯臥撐、扭轉/旋轉穩定性的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而上跨步、直線弓箭步、直腿主動上抬結果不具備顯著性,在下一階段的糾正性練習時要加強這三方面的練習。
(二)第一階段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FMS得分比較分析
經過獨立T檢驗深蹲的P值為0.049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上跨步P值為0.000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直線弓箭步P值為0.001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肩部靈活性P值為0.000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直腿主動上抬P值為0.716大于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軀干穩定俯臥撐P值為0.002具有顯著性差異;扭轉/旋轉穩定性P值為0.001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總分P值為0.000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經過8周的糾正練習后,實驗組除直腿主動上抬外其他各個項目的指標都明顯高于對照組。糾正實驗對于FMS測試的提高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可以認為干預實驗具有效果。
(三)第二階段實驗組FMS測試干預糾正實驗結果前后對比分析
實驗組在進行兩個階段為期16周的糾正性練習后對其進行FMS測試,并用配對T檢驗的方法進行檢驗,實驗結果兩個階段糾正練習后實驗組的總分提高明顯,由原先的14.67提升為18.07,肩部靈活性、直腿主動上抬、軀干穩定俯臥撐、扭轉/旋轉穩定性項目的T檢驗P值分別為0.000、0.009、0.000、0.000、0.000,P值均小于0.01具有高度顯著差異。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經過為期16周的干預性練習后,七個項目的均分都有所提升,在進行配對T檢驗后七個項目的前后均值顯示出顯著性差異,經過第二階段糾正動作的調整上跨步、直線弓箭步、直腿主動上抬三個項目的均分較第一階段都有所上升,表明實驗組經過16周的干預練習,FMS測試成績得到了全面性提高。
兩個階段糾正練習后實驗組的總分提高明顯,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經過為期16周的干預性練習后,七個項目的均分都有所提升,在進行配對T檢驗后七個項目的前后均值顯示出顯著性差異,經過第二階段糾正動作的調整上跨步、直線弓箭步、直腿主動上抬三個項目的均分較第一階段都有所上升,表明實驗組經過16周的干預練習,FMS測試成績得到了全面性提高。
(四)第二階段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FMS得分比較分析
實驗組進行兩個階段為期16周的糾正性練習,對照組則不增加任何額外性的練習,16周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FMS測試,并用獨立T檢驗的方法進行檢驗,實驗結果看出經過16周的糾正練習后,實驗組各個項目的指標都高于對照組,其中深蹲項目和直腿主動上抬的P值小于0.05具有顯著差異,上跨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軀干穩定俯臥撐、扭轉/旋轉穩定性項目的P值均小于0.01具有高度顯著差異。反觀對照組經過16周的時間后FMS均值變化不大維持在14分左右遠遠低于實驗組的均分,通過以上數據說明糾正性實驗可以提高運動員的FMS測試值,從而達到降低運動員運動損傷風險的目的。
六、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 FMS功能性測試作為一種篩查手段可以迅速診斷出學生在軀干穩定性,關節靈活性以及核心力量不足等身體薄弱鏈問題,這種方法不需要復雜的儀器設備,也不需要煩瑣的操作過程,它簡單高效,容易推廣,可以為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的運動損傷提供數據警示。
2. 第一階段的糾正練習后數據顯示各項的均分都有所提高,但是上跨步、直線弓箭步、直腿主動上抬三個項目改善不顯著,在第二階段進行了糾正練習的調整與完善。
3. 第二階段的糾正練習后通過配對T檢驗可以看出實驗前后各項均分都有顯著性差異,七個項目的均分都在合格線以上合格率100%,通過與對照組的獨立T檢驗驗證了糾正實驗的有效性。
(二)建議
1. FMS作為一種篩查手段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生的動作質量進行監控,并且作為教師制訂階段教學計劃的一項依據,保證運動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2. 通過干預實驗可以看出干預練習對提高FMS測試分值有明顯的幫助,在實踐中可以將此練習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用來降低學生受傷的概率,提升運動效率。
3. 干預方案并不是“萬金油”根據項目的不同和學生狀態的不一樣應該不斷地調整糾正干預方法,不斷地進行補充,改進和完善,讓更多項目的學生受益于此,也為這種篩查手段的普及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崔新東,歸予恒,馮連世,等.優秀業余拳擊運動員運動創傷調查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7,26(6):730.
[2]鮑善柱,雷玉平.散打和拳擊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的比較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6):64.
[3]毛杰,燕小妮,周銅川.陜西省散打隊運動員運動性損傷調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9):7930.
作者簡介:姜齊萱,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工人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