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學科是有一定的育人價值的,再加上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的教學目標從教給學生理論知識轉變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作為學生的引路人,需要及時地將自身的教學觀念轉變,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重視起來。文章從基礎理論、直觀情境、設計問題、開展實驗、生活實際五個方面入手,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
核心素養,簡單來說就是學生適應社會需求、自身發展所應該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瘜W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逐漸地延伸、落實到化學學科,所以其可以有效的將化學本身的育人價值發揮出來。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在當前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成為了一項有效的輔助工具,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創新教學方法。
一、 注重基礎理論,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
化學教材中有很多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具備扎實的化學基礎才能讓學生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能力牢固掌握。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在核心素養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學生的化學素養的基礎。所以,教師需要將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重視起來。不過教師在教學理論知識的時候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了,要將教學重點放在核心概念、基本公式原理的教授上。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所有的理論知識分層,而分層的層次為:核心知識、次要知識、拓展知識。比如在上“原電池”教學的內容時,教師為了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上進行多媒體演示,教師分別將鐵絲和銅絲放在了稀硫酸溶液中,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總結不同的實驗結果。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將化學知識正確的去梳理,從而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基礎知識、記憶基礎知識、掌握基礎知識,讓學生有效地理解化學基礎概念、記憶化學基礎概念、掌握化學基礎概念,讓學生將化學知識的本質有效掌握,讓學生將化學知識的基本規律掌握,讓學生有效地將物質及變化的分類方法、物質性質可能發生變化的判斷方法,借助其有效地讓學生的宏觀辨識和微觀探索素養得到培養。教師在教學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起來,因為其可以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學習、記憶化學理論知識。
二、 構建直觀情境,培養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
化學再怎么說也隸屬于理科,所以具備了理科的普遍性特點——抽象性強,學生很難將化學知識直觀的、深入的理解。根據長時間的實踐發現,創設出直觀的情境可以給學生帶來真實的體驗,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素養。
例如在教學《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想要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到知識,想要讓學生快速地理解知識,想要讓學生的變化觀念、平衡思想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就需要創設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直觀的教學情境。鑒于當前的時代為信息化時代,所以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將原本抽象的化學物質變化、化學運動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獲得直觀的感受、認知,并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切實的對物質的化學變化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各類物質的變化規律、特征,然后將動態平衡思想利用起來,借助其對化學反應進行詳細地分析,從而有效地讓學生的變化觀念、平衡思想素養得到提升。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這樣的視頻:工業上利用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借助這樣的視頻讓學生意識到原來化學能和電能是可以有效的進行轉化的,可以對電池的工作原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也可以將化學反應能量的變化、氧化還原反應等有效的掌握。在學生掌握了這些內容后,教師可以將更深層次的內容引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創設出了直觀的教學情境,并通過教學情境有效地將學生的直觀感知能力增強了,讓學生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有效地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
三、 精心設置問題,培養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素養
問題是銜接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是師生互動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學生可以進行思考,并在分析、探究的過程中實現證據推理、模型認知。所以教師需要將課堂問題精心的設計。
例如在教學《離子反應》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需要知道,若是隨便地提出幾個問題,很有可能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因為隨便提出的問題不是太簡單就是太難,太簡單的沒有思考的價值,太難的很容易讓學生喪失自信。所以在開展教學前,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認知、化學教學內容精心地去設計問題,問題是需要具有啟發性、科學性、層次性的,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并讓學生通過探究獲取一定的知識。為了使問題更具引導性,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出有效的PPT課件,將問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這樣的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判斷溶液中的離子發生反應的方法有?離子間進行反應的條件為?混合(NH4)2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時候可以發生的離子反應為?在看到這樣的問題后,學生會主動地進行思考、推理。在學生思考、推理的時候,教師需要時不時地走近學生,去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及時地給予指導。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的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素養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四、 組織化學實驗,培養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
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因為其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的有效手段,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動手操作。通過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不過由于很多實驗是有危險性的,所以教師不能每個實驗都讓學生去實操。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起來,進行演示實驗。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完理論知識后,讓學生進行實驗前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實驗,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實驗。
例如在教學《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時候,教師想要有效地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想要有效地讓學生的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得到培養,就需要開展實驗探究。在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前,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播放“鈉與水反應實驗”,對于產物氫氣的檢驗在實際操作中不好控制,因為鈉塊取得太少,收集的氫氣又要驗純。我們再選擇用裝有多半水的礦泉水瓶來做該試驗,先擠壓水瓶排除里面的空氣,然后快速將鈉塊放入瓶中,這樣收集的氣體就無需驗純了,可以直接點燃驗證。在學生了解了實驗流程和操作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去自主的設計實驗。比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比較反應的快慢的時候需要借助哪些實驗現象呢?在聽到教師的這個問題后,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好奇,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主動地去設計實驗,會積極的去搜集相關的信心,并通過實驗數據將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測定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可以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在制作完實驗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將實驗中化學反應速率表示出來?在聽到教師提出的這個問題后,學生會主動地去將實驗的過程進行回憶,并快速地將這個問題的答案回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有效的得到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創新意識素養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
五、 聯系學生生活,培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素養
在化學素養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即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素養。想要培養學生的這一核心素養就需要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因為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聯系生活,學生可以意識到生活與化學知識間的聯系,可以將所學到的化學知識有效地運用于實際生活,并通過其有效地讓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素養得到培養。
例如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名人名事、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等。在引入這些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將課堂教學有效的優化,才能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體驗到化學知識是多么的重要,在生活中具有怎樣的實用性;才能有效地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起來,對社會中的一些事物進行理性的解釋與判斷,解決生活中的一些難題。讓學生的科學品質、科學精神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強。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生活中的這幾個例子呈現在學生面前:生活中有一種很常見的組織——鋁,鋁的質地是十分輕盈的,而且不容易生銹,所以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的十分廣泛。比如:廚具。而運用完鋁制的廚具后,人們都不會用太大的力氣,因為鋁可以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將形成一層保護膜,不需要太大的力氣就能將臟東西清理掉。在看到這樣的生活案例后,學生可以意識到原來化學知識與生活是有著一定的聯系的。教師再說出這樣的導語,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地回想生活中的化學:“由此可見,化學是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中的,而且運用十分廣泛,只要細心地去觀察,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化學。那么你們想知道生活中的化學還有哪些嗎?請現在翻開化學課本,讓我們走進化學世界的大門,去切實的感情生活中的化學?!边@樣一來,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有效的被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可以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的被激發出來,并主動地去探究知識。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科學精神、社會責任素養可以有效地得到培養。
當前的時代為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成了人們生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的培養,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化學能力提高,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有效地將課堂教學的質量、效率提高。上述提到了五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聚焦基礎理論、創設直觀情境、精心設計問題、組織開展實驗、聯系生活實際,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效的貫徹落實,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進一步地推進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白曉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J].天津教育,2019(19):124-125.
[2]錢華.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2017.
[3]高麗奪.淺析高中化學教改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魅力中國,2015(35).
作者簡介:張瑤敏,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