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畫片是小學生喜愛的影視作品類型,此類作品涵蓋人類文明成果,塑造的角色與形象均來源于生活且又超越生活,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更對學生日常生活良好行為習慣形成引導。再加上動畫片有著顯著的趣味性和教育性特征,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能較好地維持學生參與美術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全面欣賞和深入理解美術作品,提高欣賞教學質量。對此,文章從多方面分析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應用動畫作品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動畫作品;應用策略
優秀的動畫作品集現代科學技術、美術、文學等于一體,對于兒童美術發展而言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最重要承載審美和道德教育功能,無疑成為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最佳教學資源之一,在豐富美術課堂內容、拓寬學生視野、增強鑒賞能力等發揮著不可小覷作用。尤其部分動畫作品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能較好地引起情感共鳴。正因如此,美術教師在欣賞教學中應用動畫作品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美術作品,提高美術教學質量,陶冶學生情操,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一、 巧用動畫資源,讓美術欣賞教學更靈性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也在此背景下實現蓬勃發展并成為多個領域不可缺少的得力工具。當前教育領域各個學科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打造生動、愉悅課堂,促使學生能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識。在以往美術教學中,教師會借助教材為學生傳授知識,但這種方式較為單一,學生無法直觀了解所學知識。而多媒體信息技術中則有較多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源,其中涵蓋圖片、文字、視頻等,打破以往教學時空限制,為學生呈現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美術知識興趣,深入理解所學美術作品內涵和傳遞的思想情緒,增強美術感知力與審美能力。同理,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挖掘動畫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知識的同時增強思維能力。小學生年齡偏小,身心處于發展狀態,尚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與行為習慣。尤其此階段的學生喜歡模仿他人言行和借鑒他人經驗,優秀動畫片中涵蓋信息容量大、涉及面廣泛且豐富精彩的故事情節,人物生動形象,音響效果也較為精彩,能喚起小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并能從情感和心靈方面產生共鳴。通常動畫片中主角傳遞社會倡導的價值觀念,美術教師就可借助優秀動畫片正面的人物形象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小學生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種子。例如動畫片中善良聰明
的喜羊羊,勇敢無畏的鐵臂阿童木,機智膽大的孫悟空等,這些動畫人物都是學生值得崇拜和學習的榜樣。當前大部分小學生都十分喜歡動畫片,更喜歡其中的人物形象、畫面與故事等,因而學生想要借助某種方式表達和宣泄心中強烈的思想感情。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欣賞教學中可借助優秀動畫片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評析,鼓勵學生表達內心對動畫片的情感,增強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素養。
以“城市美容師”為例,教師借助游戲導入新知,即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了解不同人物,例如環衛工人有哪些特征,他們的服裝和其他領域有何不同?猜測的學生要說出他們工作性質以及對社會貢獻等,借此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他人以及無私奉獻精神。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經典動畫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片段,故事講述小頭爸爸是一名工程師,每天早出晚歸,大頭兒子因每天都見不到爸爸而難過,小頭爸爸見此十分心疼兒子就對他說:“爸爸每天會給你寫信,你每天早上起床就能看到。”大頭兒子也用此方式回復爸爸,直到大橋竣工后,小頭爸爸就在慶祝典禮上誦讀書信,充分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雖然動畫故事背景人物為工程師,同樣可以轉換為環衛工,讓學生思考環衛工性格和服裝,之后描繪心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在學習勾勒中需指導其注重構圖意境、線條方向和顏色搭配,并在繪畫作品中融入自己想要表達的話,再結合教師呈現的環衛工圖片完善和評價自身作品,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二、 優化教學方式,讓美術欣賞教學更靈性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應用動畫片能較好地發揮此類資源最為顯著的趣味性優勢。動畫片之所以得到蓬勃發展并受到眾多好評,多和其中個性特征明顯的人物形象以及幽默詼諧的故事情節有著緊密聯系,由此可見,動畫片的靈魂與核心即趣味性。再加上動畫片作品有著多種類型,幽默類型自然而然也不盡相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娛樂效果,正因如此與小學生認知和視覺心理特征相符合。與此同時,大部分動畫片涵蓋人類文明發展成果,塑造的人物形象與角色與小學生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但在某種程度又超越生活。動畫片中的人物榜樣作用均會對學生樹立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影響,在學生懂禮貌和講衛生等行為習慣方面發揮引導作用,因而教師在欣賞教學中應用動畫片能有效活躍學生思維,拓寬知識視野。良好的環境氛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當學生處于物態環境氛圍中,其心理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并以較好的思想狀態投入到學習當中。小學美術教師在欣賞教學應用動畫作品時結合學生學情設置科學合理的物態環境,促使學生能在特定的物態環境中充分感悟和體驗美術作品帶給自身的身心體驗,全方面感知美術作品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激發欣賞美術作品興趣。美術教師應基于欣賞教學目標合理選取動畫作品、表現風格和情境,布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物態環境,從積極意義層面上影響學生身心并使其樹立正確情緒,在之后的美術教學中就可帶著積極情緒更好地欣賞、感知和體驗美術作品,提高美術欣賞質量。
以《皮影》教學為例,該章節教學目標為讓學生學會運用雕刻和對折剪方法,體驗和感悟傳統皮影藝術特有魅力并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民間美術情感。首先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畫片《指鹿為馬》片段,隨即讓學生分析這部動畫片人物造型與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動畫片有何不同。當學生思考后為學生講解道:“皮影戲也稱為影子戲,運用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或運用燈光照射獸皮,以演繹故事為主的民間戲劇。表演者站在幕后操縱戲曲人物并運用當地流行歌曲講述故事,再搭配弦樂、打擊樂,鄉土氣息強烈,屬于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一般皮影有藝術化、平面化、戲劇化、卡通畫等造型特征,身上會有龍祥云和牡丹等圖案,還有波浪線、折線、直線等。制作皮影需要制皮、描樣、鏤刻、著色、熨平、上油、訂綴等方式。為了深化學生理解,美術教師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中如添加美術道具、皮影造型等和皮影有關的動畫片,如《武松打虎》《鐵扇公主》《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封神榜》等,當學生直觀看到物體和皮影動畫作品后能激發潛在的探究民間藝術興趣。與此同時,美術教師還可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呈現著名皮影藝術家秦禮剛視頻等資料,在物態環境中宣傳民間藝術,無論設置哪些教學內容,都需要激發學生參與美術欣賞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到美術和美育等熏陶,充分領略和感悟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與樂趣。美術學科不同于語文、數學等學科,可以說是緩解學習壓力的主要途徑,更能在此過程中感受到美術作品傳遞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品位。
三、 運用教學評價,讓美術欣賞教學更靈性
所謂教學評價即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基于客觀角度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學習結果。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以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為基礎,將教學與評價相統一,關注形成性評價與自我評價。換言之,不單單要注重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情況,還要重視學生學習美術方法以及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上述可知,該領域評價涵蓋學生欣賞和評價美術作品方法掌握程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等。當代教學有一個顯著特征,隨著師生互動次數提升,學生會積極參與到美術欣賞活動當中,教師要及時且適當給予評價。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為獨立且平等的個體,正因如此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運用評價時,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學情以及運用的學習方式、個性等,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如果一味地否定、批判學生的觀點,較易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心,更不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因而需要足夠尊重學生,即使學生的想法過于異想天開也要耐心聽完并給予肯定,因為學生對問題的爭論或產生的奇特思想都極有可能成為教學資源。然而上述方式也不意味著教師全程夸贊學生發言,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敢于思考和發言,也要巧妙地指出學生存在的錯誤并引領其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第二,教師應以一顆真誠、寬容的心態和學生溝通交流,因為對話的意義在于師生和平相處與相互理解,二者在評價中堅持的真理都不是絕對的,教師應降低姿態與學生對話,指導學生自由且大膽地表達觀點和想法,并借此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和學習困難。與此同時,美術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自由且開放的對話環境,更是保證即時評價效果的關鍵所在。但對話環境需要師生共同打造,其中美術教師發揮組織、指導作用,在和學生溝通交流時需善用激勵性語言,因為小學生年齡偏小,身心處于發展中,和物質環境相比,其內心更渴望和諧、愉悅、安全的心理環境,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保護學生自尊心,委婉指出學生錯誤并提出改進,增強學生成就感。
總之,欣賞是小學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體系中更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教師和以往相比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空間,尤其在選擇課程資源方面會傾向于小學生十分喜歡的動畫作品。作為一門吸收音樂、戲劇、文學、美術等綜合性藝術資源,以夸張、有趣、生動、自由的藝術體裁形式吸引兒童,承載民族精神的同時傳播良好人文理念。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有效增強學生審美能力和道德素養,更在優化美術課程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促使學生深入理解美術作品,實現預期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曦.探究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5):198.
[2]蔡靜波.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9(1):77-78.
作者簡介:杜瓊,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群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