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為研究對象,首先對思維導圖中的思維培養作用價值進行了討論分析,隨后探討了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中的具體應用與實踐,最后對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繪制指導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教學實踐
一、 前言
思維導圖充分遵循了人的大腦記憶的特點,采用了簡圖+文字的方式,將知識記憶過程通過箭頭、顏色以及簡單的圖像組合具體呈現出來,標注知識記憶重點,并將記憶學習主題內容連接在一起,為學生呈現出一個更加具體形象化完整的知識脈絡,更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記憶與理解,通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思維導圖的應用實踐,能夠有效減輕當下學生地理學習的壓力,從根本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水平。
二、 思維導圖中的思維培養作用價值分析
(一)培養學生綜合性思維
所謂綜合性思維,簡單來說是指將不同知識點要素關聯在一起的一種綜合性思維能力,而高中地理學學科本身有著較強的綜合性特點,不同知識要素通常相互關聯。比如氣候和水溫之間的關系、土壤與植被之間的關系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復雜的知識要素關聯,比如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等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在當下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應用好綜合性思維,做好上述不同知識點要素的關聯性思考,深刻認識理解不同知識要素之間的關系。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上述知識點要素之間的關系具體形象地呈現出來,從而更加方便學生對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行全面分析,有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運用不同思維方式,成功將讀、寫、思、記糅合在一起,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入理解,有效培養學生綜合性思維;另一方面,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還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學知識內容呈現更加系統具體,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水平。
(二)培養學生系統性思維
系統性思維強調是學生能夠理解知識內部之間的聯系。在高中地理學科中,不同地理要素雖有各自的地理屬性,但這些要素彼此并不互相孤立而存在,而是能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共同形成了一個復雜系統的地理知識要素綜合體。因此在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系統性思維培養非常重要,有助于幫助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構建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而通過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各種知識點系統整合在一起,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幅系統化圖像,有效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系統性的理解與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如此,在高中地理復習課、習題課等做好思維導圖的利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間關系,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知識系統構建能力,成功將分散的地理知識轉化為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進一步鞏固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學生實際在利用這些知識時,也能更加游刃有余,提高自身地理知識學習效果。
(三)培養學生動態性思維
高中地理知識事物本身有著一定的時空相關性,即地理中事物和現象會存在一些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并且地理中的事物同樣也在不斷進行變化,而在實際進行這些地理知識理解時,必然學生利用動態性思維,了解隱藏的地理知識事物發展變化規律,從而在實際進行地理知識應用時,能夠更加的靈活,不會在理解地理知識時出現“鉆牛角尖”的現象。通過應用思維導圖,在相關的思維框架指導下,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到地理知識的變化規律特點,引導學生能夠針對不同時空框架下的地理事物問題,深入分析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總結時間、空間等動態變化要素,做到地理知識的靈活綜合性應用,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效果。
三、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中的實踐分析
(一)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順利把握知識內容結構
高中地理學科知識通常較為系統復雜,不同內容知識點通常有著密切的關聯,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知識結構。而很多學生在實際進行地理知識學習時,通常學習掌握的地理知識點較為分散,很難對整體地理知識結構有一個系統的認知與理解,不利于學生地理知識學習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需要教師做好思維導圖的應用,為學生呈現一個更加具體形象的知識脈絡結構,引導學生將分散的地理知識點順利整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例如在開展“地球的圈層結構”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地球圈層結構”為中心主題,做好系統的思維分級,如可以將地球圈層結構向下分為兩級,分別是內部圈層與外部圈層,其中內部圈層又進一步分為兩個等級,分別是“劃分依據”以及“具體組成”,在“劃分依據”之下,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地震波”,后續圍繞“地震波”,再做進一步分析解讀,比如地震波又被分為“橫波(S波)”與“縱波(P波)”,二者具體有哪些異同點等,而在“具體組成”內容方面,又可以分為“地殼(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然后再以上述內容作為中心主題詞,再做進一步的解釋與劃分,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樹狀”地理知識脈絡結構,將“地球的圈層結構”這一節教學內容知識點全面展現到學生的面前,從而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整體知識點結構的把握與理解,有效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果。
(二)應用思維導圖,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彰顯
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教師可以立足于思維導圖制作本身,在自身的教學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例如在開展地理專題復習《氣候類型判讀》教學時,這一專題復習內容多且復雜,要求學生掌握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并能夠指出世界不同氣候類型有哪些特點,氣候的具體成因,還有世界氣候類型的整體分布規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利用圖表,做好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成因、特點、分布的整合比較分析,有效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進行圖表的制作,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利用思維導圖,完成對本復習專題章節知識脈絡的整理與串講,讓學生做好筆記,最后結合筆記記錄內容自主完成思維導圖的制作。除此之外,針對一些地理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習,教師可以先繪制一部分思維導圖,然后將關鍵內容空出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填空,最終補充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從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中來,充分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思維導圖應用實踐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例如在《地球上的大氣》章節復習中,圍繞“大氣運動”這一主題,教師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可以先制作一個基本的框架,即大氣運動主體可以被進一步分為“垂直運動”與“水平運動”兩個主題,其中水平運動又被分“風”“地轉偏向力”等主題,并將其中關于“風”這一主題的關鍵內容比如“概念”“形成原因”“風向”等由學生自主進行完善,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讓地理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在其中也能體會到“自主制作思維導圖”的趣味性,并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對地理學科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復習效果。
(三)應用思維導圖,應注重凸顯常態化特征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應最大化發揮出思維導圖可視化和發散性優勢特點,凸顯思維導圖應用常態化特征。在內容方面,應保證其完整性,同時又能盡量與生活實際相貼合,從而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與此同時,還應體現出一定的創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內容的理解。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做好思維導圖的利用,除了立足于教學內容本身外,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現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從而讓學生在上課前,能夠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有一個大致的認知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地理知識學習的目的性與針對性。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板書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知識的呈現,在完成教學后,能夠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系統結構,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通過采取上述過程,真正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實現思維導圖的常態化應用,更有助于思維導圖作用價值的發揮。
四、 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繪制指導
教師除了在高中地理課堂之上做好思維導圖的應用,針對思維導圖的制作,教師也應提高重視,通過加強對學生思維導圖制作的指導,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思維導圖的應用過程中來,在體現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真正掌握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制作思維導圖時,需要在紙張上制作一個網狀的結構圖,應從中間圍繞中心主題詞進行制作,然后再逐漸發散,形成一個網狀結構,要求思維導圖最好圖文并茂,不同級別設置不同顏色、粗細的線條,除此之外,在思維導圖具體制作方面,教師除了向學生推薦幾個基本的思維導圖結構,比如環狀結構、樹枝狀結構、線條狀結構外,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結構的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更有助于思維導圖在學生進行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與展現。除此之外,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當下關于思維導圖的制作,也涌現出了很多專用的軟件,比如XMind思維導圖、Free Mind思維導圖等,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多向學生推薦一些上述專用的思維導圖制作信息化軟件,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應用學習制作,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掌握一些信息化學習技巧,這對于學生地理知識學習也有著較為積極的影響意義。
五、 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學科知識內容眾多,且不同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本身有著一定的綜合性、系統性等特點,因此在實際開展地理學科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做好思維導圖的合理應用,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有效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謝子洋.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17(17):136-137.
[2]劉正春.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7):89-90.
[3]孫艷艷.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華夏教師,2019(19):26-27.
作者簡介:鄭若云,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