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教育工作中,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引導學生進一步實現對于地理學科知識的合理理解與認識。然而,在地理課堂教學環節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地理教學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地理教師應積極做好相關應對方案的有效探索與制訂。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作為切入點,針對地理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旨在進一步促進我國地理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問題與對策;教學價值
一、 引言
研究人員指出,在初中階段,教學工作的合理開展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與相關知識掌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合理做好初中教學工作的優化探索,有利于推動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現階段,我國初中教學工作水平總體上表現出優化的態勢,然而,在教學實踐環節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相關教學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完善。以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為例,研究表明,現階段,我國初中地理課堂中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相對較少,從而不利于學生地理知識掌握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時,部分教師并未有效實現教學評價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從而導致教學方法的效率難以得到科學的提升與優化,對于地理教學工作質量的改善極為不利。因此,積極做好地理教學工作的合理分析,對于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價值。
二、 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現狀概述
在初中階段,作為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引導學生實現地理知識基礎架構的有效建立與完善,對于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就目前而言,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廣大地理教師有效開展了對于地理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分析,從而有效推動了地理教學工作的改良與優化,對于學生地理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然而,經過大量實踐,研究人員指出,在教學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地理課堂教學環節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進而不利于良好教學工作體系的進一步構建與完善。在具體表現方面,此類問題主要體現為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偏低、課堂教學模式單一以及教學方法針對性弱化等。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地理教學工作的持續優化,研究人員表示,地理教師應再接再厲,積極做好對于相關教學問題的反思,從而合理實現優化策略的有效探索,以便為我國地理人才隊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 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隊伍綜合素養不足,對于新型教學理念理解不全面
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對于教學工作的水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就目前而言,面對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國初中地理教師對于地理教學工作進行了系統的探索與創新,從而有效推動了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較為深遠,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合理實現對于教學模式的有效轉變。同時,部分教師對于新型教學理念的理解存在不全面的問題,從而導致教學工作具有片面化的特征,進而不利于學生地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課堂教學手段較為傳統,不利于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現階段,我國初中地理教學所應用的模式主要是“教授-式”教學方法為主,在這一模式下,地理教師往往將自身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從而導致學生群體在教學環節中的價值難以得到合理的呈現。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表示,由于課堂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且地理知識往往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特征,因此,學生往往難以有效通過教師的講解實現對于地理知識的合理理解與有效記憶。同時,由于師生互動環節的比重較少,導致地理課堂的教學氛圍相對較差,從而影響了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最終導致地理教學陷入到惡性循環的怪圈中,不利于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學生學習習慣尚未養成,限制了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開展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初中階段,多數學生尚未完全實現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與確立,基于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有效展開對于相關地理知識的自主探究與分析,從而不利于學生地理知識掌握能力的提升與優化。對于教學工作而言,這一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地理知識理解與掌握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影響,從而進一步對地理知識教學工作的質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與限制。
(四)教學工作評價環節弱化,影響了教學方法的調整與優化
研究表明,現階段,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將教學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了備課與授課階段,從而導致其在課后評價工作上所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從而不利于教學反思的有效開展與落實。實踐表明,由于教學評價環節的匱乏與缺失,教師往往難以有效對學生的地理知識掌握水平進行合理的認識,進而對后續教學工作側重點的確立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同時,對于學生而言,由于教學評價環節的缺失,多數學生往往難以有效對自身地理知識的真實掌握水平實現清晰的認識,從而不利于其訓練與學習方向的合理明確。
四、 優化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一)做好優秀教育人才引進,開展教師隊伍專業能力培訓
在教師隊伍方面,為了合理實現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優化,一方面,校方應積極加強對于先進地理教學人才的引入力度,從而有效實現先進人才榜樣作用的發揮,推動地理教師隊伍教學能力的提升與優化。另一方面,校方應積極組織地理教學定期開展交流培訓工作,從而幫助地理教師對新型教育教學理念實現全面的理解與認識,以便為地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同時,在交流中,有利于實現先進教學經驗的合理交流與普及,對于地理教學工作的優化具有良好的價值。例如,在對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地圖的閱讀》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研討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有效對課堂教學經驗進行交流,從而幫助其他地理教師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積極引入先進教學技術,有效實現良好課堂氛圍營造
針對地理課堂教學氛圍弱化的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地理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做好先進教學設備的引入與應用,從而有效推動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引導學生更為直觀地對相關教學知識進行理解,以便推動良好教學氛圍的構建。例如,在對人教版地理教材中《歐洲西部》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網絡視頻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教師可以對歐洲西部地區的自然景觀、農作物特色、氣候特征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等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實踐表明,基于這一模式下,有利于實現學生對于教學工作關注度的提升,從而有效實現對于教師提問的合理響應,對于教學工作質量的優化具有積極價值。
(三)落實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針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與了解,以便引導其合理實現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優化,以便確保其在地理教學環節中可以有效開展對于相關知識的自主性探索,從而進一步實現地理學科學習工作需求的滿足。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幫助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有效實現思維的交流與碰撞,以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在討論環節結束后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實現對于相關知識的合理明確。
(四)完善地理課堂評價體系,促進教學方法的動態性改良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推動教學方法的持續改良與合理優化,研究人員表示,地理教師應積極做好對于教學評價環節的關注,推動相關教學評價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以便及時對不同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進行理性的分析,從而合理實現教學經驗的積累,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指導與借鑒。同時,通過教學評價環節的開展,教師可以進一步掌握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從而有效開展針對性訓練,以便幫助學生實現學習障礙的掃除,為學生知識學習效果的優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與保障。例如,在對人教版歷史教材中《世界的氣候》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評價的開展,教師可以采用隨堂測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從而有效掌握學生的知識理解誤區,以便實現針對性訓練的開展。
五、 結語
相關研究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經過長期調查,研究人員表示,現階段,由于受到傳統英語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初中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中未能合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從而導致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模式較為單調,進而不利于學生地理知識學習興趣的培養,阻礙了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對地理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針對上述問題,為了有效推動初中階段地理教學工作水平的改善,地理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入手,針對相關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推動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培養,為教學工作總體水平的優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與保障。
參考文獻:
[1]崔哲洙,盧萬合,余延.多媒體課件在地理教學中的優勢與弊端[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12):104-105.
[2]許愛紅.初中教師工作現狀及其改善路徑:基于工作時間的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8(12):53-56.
[3]韓亮田,陳偉.新時代初中地理教師招聘考試命題改革探索:以江西省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23):64-66.
[4]孫娜.實施課程資源整合 開展區域地理專題復習:以河流專題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22):52-53.
[5]莫麗珠.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觀摩2018年廣東省初中地理優質課比賽的感悟[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20):22-23.
[6]董瑞杰.初中生地理空間意象與空間表征特征分析:以七年級地理繪圖教學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4):62-67.
作者簡介:周冬青,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