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素質教育成了小學教學的重點工作內容,小學美術教學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在核心素養要求下進行小學美術教學,采取圖文結合的教育方式,通過其趣味性、知識性的教學特點,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之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進一步強化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之下,通過繪畫日記培養相應的美術鑒賞、繪畫創作、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拓展教學深度和廣度,展現出美術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小學美術;圖文結合;繪畫日記
一、 引言
圖文結合能夠直觀地將所要呈現的物品表達出來,在遠古時期可以進行事件記錄、信息傳遞等行為,有著非常古老的傳承歷史。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時,將圖文結合的方式融入講堂當中,既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美術水平,又能鞏固美術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圖文結合的教學模式改善了傳統美術教學的刻板和單一,迎合了新時期下教育改革的要求,對于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圖文結合教學的概念
小學階段處于教育的啟蒙時期,在這一階段進行純粹的文字性教學很難引起小學生的共鳴,無形之中加大了教學的難度。美術學科作為一個具有高度藝術性、審美性的人文學科,引導同學們對美術作品中蘊含著作者的情感與思想進行分析和探討,進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審美情趣和意識,是核心素養所要求的。圖片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包裝紙、報紙、廣告牌等等,由于其獨特的直觀性和可見性,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兒童的視覺感官,使其在被吸引的過程中快速捕捉到相應的信息。圖文結合的教學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將明艷的色彩和具有多變性的藝術線條融合在一起,創作出引人入勝的畫作,通過直觀的表達和創作,引導兒童抒發自身的情緒和想法。圖文結合的教學就是將圖片和文字合理結合在一起,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對生活素材、學習素材等進行探究,引導同學們進行自主創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文字和圖片相輔相成,互相成就,在情感與文字交融的過程中,對學生美術繪畫技巧、美術創造能力、美術審美意識等方面進行加強,在理解、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培養新時代下的必備技能和關鍵品格。
三、 圖文結合教學的應用
圖文結合的應用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之前,在沒有確切的文字時期,古人就通過繪畫的方式來記錄重大事件。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智力和情商正處于啟蒙階段,沒有良好的語言知識基礎,對于相關的美術專業用語一知半解,但通過圖文結合來進行學習和記錄,還是可以良好地引入課堂情境,開展系列教學活動。比如,在湘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我的太陽》繪畫課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在熒幕上展現不同角度、不同時段的太陽形象,比如傍晚森林中的太陽、中午操場上的太陽等等。讓同學們從多種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要求同學們把當天太陽的形象畫出來,通過多種色彩來表現太陽的外形、太陽的光芒、顏色等等。從多種角度開展圖文教學,除了引導即興創作之外,還可以布置一些課后作業,比如在放學后觀看動畫片的時候,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表達動畫片的主題內容,來培養小學生的插畫創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同學們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模擬象形文字進行表達。用一些文字與事物形狀很相似的圖片來進行表達,比如日、月、云、雨、人等等,借助多媒體播放象形文字,引發同學們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們自己通過繪畫的方式創造文字,培養其良好的藝術創新能力。
四、 將繪畫日記應用到圖文教學中的策略
在大體上劃分繪畫日記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純圖畫型日記,另一種則是重文字輕繪畫型日記。前者的色彩豐富、體裁不一,能夠良好地表現出小學生的個性,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后者則著重通過文字將所要描繪的事物記錄下來,增添了事物記錄的嚴謹性,但藝術性不足。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結合繪畫日記進行圖文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一)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過程中開展美術教育,能夠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滿足新課改下對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在美術圖文結合教學過程中,要將繪畫日記有效地引入教學當中,首先需要教師對相應的工作進行準備。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樹立良好的教學觀念,明確構建以人為本的美術課堂,以此來引伸出相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逐漸搭建教學課堂框架。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無數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可以被美術教師所利用,比如多媒體課堂、微課堂、合作學習課堂等等。在搭建課堂框架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才能給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進行合理的定位。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以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為基礎,綜合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考慮,明確在利用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之下,提高美術知識的普及性。在備課期間,明確對小學生進行知識、操作、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指導同學們在繪畫日記時,充分利用相關的繪畫技巧。比如色彩的三要素,如何搭配色彩,如何構建圖畫的結構,什么是視覺消失點等等。在備課期間就要構想好課堂上要進行的內容和步驟,再由教師輔導同學們按部就班地進行繪畫,在實際繪畫的過程中體會到美術的樂趣和魅力,激發小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愛好。
(二)豐富教學內容,樹立審美意識
美術教材中的課程非常豐富,包含了繪畫、雕塑、剪紙、建筑等多方面的藝術因素,但是卻有一個缺點,就是內容不夠充實。拿《小動物蓋房子》一課來舉例,這是一節工藝制作課,在教材中僅有幾頁案例的表現,不能夠讓同學們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如果讓同學們把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下來,同學們會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因此,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僅憑借教材中簡單的教學案例是遠遠不夠的,適時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才能夠進一步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借助互聯網豐富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的教學內容,給同學們展現出多元化的藝術作品,讓同學們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樹立自我良好的審美意識。隨著教學資源得到了拓展,教學內容得到了豐富,小學生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地熏陶出自身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素養,通過欣賞多維的美術作品,樹立良好的審美意識。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創造能力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在“填鴨式”的教學過程中,只能機械地對美術作品進行學習、欣賞,沒有獨立思考創作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夠良好地發揮學生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小學生的美術創造的積極性,無形地禁錮了他們良好的美術作品創造能力。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開展美術實踐活動,比如繪畫比賽、捏泥人比賽、剪紙比賽等等。同時,在進行美術實踐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將活動的內容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下來,在繪畫日記中保存對實踐課程的記憶,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美術創造能力。比如,在《猜猜我是誰》這一繪畫創作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比如你畫我猜、默契大挑戰等等。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對關鍵字進行描繪,讓另一個不知情的同學進行猜測,猜對了有獎,猜錯了有罰,在這樣的情境下進行趣味教學,提高同學們對美術課程的喜愛程度。通過開展繪畫實踐活動,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將繪畫日記引入游戲過程中,提高學生繪畫積極性的同時,在游戲比賽過程中還能夠激發學生的繪畫潛力,進一步提高其專業美術繪畫的技巧和能力。
(四)進行作品展示,提高創作積極性
繪畫日記是具有故事性的美術畫作,通過簡單的筆觸和稚嫩的美術技巧,將生活中發生的點滴事件記錄在繪畫本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形成一本有趣的故事合集,就像風靡班級內部的漫畫書和故事繪本一樣。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挑選出一些優秀的繪畫日記作品,在班級內部傳閱或展示,在班內流傳展覽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培養其良好的美術創作自信。同時,通過班內傳閱,還可以激勵其他同學進行創作,以優秀學生為榜樣,開展新一輪的學習模式。除了在班內傳閱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優秀作品展示在黑板報上、校園宣傳欄上,給學生創造出自我展示的機會,在自己作品成為校文化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的同時,激勵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隨著互聯網的高度普及,教師還可以在征求學生同意之后,將作品上傳到學校門戶網站中,讓學生家長也進行傳閱和欣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五)進行實踐總結,加強美術技巧
在進行圖文結合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等方式提高同學們的創作積極性。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則需要教師進行良好的評價和總結。在趣味化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建合作學習小組、展示圖文繪畫作品等方式,深化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和愛好。在個性化的教學平臺中,對班內同學們的作品進行評價和總結,利用客觀性、多元性、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美術創作過程當中,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同時,對同學們創作出來的繪畫日記進行專業性的點評,根據繪畫中的線條流暢程度、色彩搭配、空間構圖等元素對畫作進行專業性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進一步傳授相關的美術繪畫技巧。
五、 結束語
運用繪畫日記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能夠自然而然地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興趣。在圖文結合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技巧,在深入觀察生活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美學思維和美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瑩.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12):28.
[2]范陽.從繪畫日記看小學美術圖文結合教學[J].山西教育:教學,2018(12):23.
[3]張進祥.小學美術教學中圖文結合的運用[J].山西教育:教學,2017(4):34.
[4]姚偉.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1):77.
[5]魏冠瑛.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5(9):22-23.
[6]林景嫻.小學美術圖文結合的教學探索[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程小霞,一級教師,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