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初中地理復習課不僅能鞏固已學知識,更能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低效的復習課一般是教材研究不透徹、教學方法選擇不恰當、學情研究不精準、地理學科特色不凸顯的課堂,無法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復習過程。因此,教師要潛心挖掘教材,用心研究學情,精心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地理學科特點的地理復習課,以建構高效復習課堂。
關鍵詞:初中地理;低效模式;教學建議
初中地理復習課能將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串”在一起,使所學知識縱成線、橫成片,形成良好的網絡知識體系,使每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復”有所獲,“習”有所得。通過多次聽課調研,筆者發現農村初中地理復習課多是在“復”字上下功夫,多是“木棍堆積式”的低效課堂。筆者對農村初中地理常見的低效復習課模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學建議。
一、初中地理復習課常見的低效復習模式
1.加大容量的新授疊加課
這種地理復習課多是復習新授課2 ~ 3個課時的內容,按照教材順序,利用新授課的課件再現知識。與新授課的區別是容量大了,而知識的拓展延伸、學生的能力提升體現較少,教材的再加工、再深化、再融合體現較少。例如,在復習商務星球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下冊“不同類型的國家”這節課時,多數教師依然按照教材中給出的日本、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巴西、美國的順序加速復習,并沒有通過真實的情境挖掘這幾個國家之間的內在聯系,也沒有按照不同的地理視角將這幾個國家分類,沒有設計問題鏈進行有計劃、有深度的單元復習。
2.不見地圖、羅列知識的讀背提問課
這種地理復習課多是教師發放導學案,按照導學案上問題的順序采用問問背背的循環方式推進復習。學生雖然記得準、背得熟,但是實際應用時就不會了,變換提問方法就不會了。當通過地圖找出地理事物、分析地理現象、歸納地理規律時,學生也找不到思路。例如,在復習教材七年級上冊“世界的氣候”這節課時,教師讓學生回顧學習過的內容,完成下面的習題。時間為三分鐘。
習題1:根據氣候特征判斷氣候類型:全年高溫多雨的是氣候;終年高溫少雨的是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是氣候。
習題2:根據地理分布判斷氣候類型:赤道附近是氣候;兩極地區是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是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是氣候。
三分鐘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完善答案,然后讓學生背會。這種不依托問題情境、不依靠地圖、不依托問題解決的復習,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低階思維階段,無法進入深度學習。
3.一講到底的灌輸課
對于這樣的復習課,教師備課認真,課件制作精美,內容詳實,知識梳理清晰,既能做到知識的前后連貫,又能對知識進行相應的拓展,但是課堂的主動權依然把握在教師手里。這些教師認為,復習課內容多,不敢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只有采取講的方式,學生才能聽懂,才能學完。缺少學生的多方式參與,學生聽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保持。“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聽講”也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學習方式效率最低,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沒有學生高度參與的課堂是低效的課堂。
4.不了解學情的高深課
這種復習課的教師專業知識深厚,知識體系完整,視野開闊,知識面廣,善于延伸,喜歡拔高。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上冊“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這節課時,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要求僅僅是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而有些教師認為知識體系不完整,拓展了洋流、大氣環流等知識。盡管教師講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晰,但是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卻是一頭霧水,更加迷茫。
5.忽略教材的課件展示課
這樣的復習課上,一節課都是依托課件推進復習。目標、問題、地圖、拓展、目標評價全部由課件展示,學生不在教材上圈、點、勾、畫、記,沒有對遺忘、混淆的知識到教材上追根溯源。上課時,課件翻得快,下課后,學生忘得快。教材是命制評價問題的“源”,無論問題怎樣聯系生活、拓展延伸,考查源頭仍然在教材中。
二、初中地理復習課的教學建議
1.深挖教材,合理規劃,進行單元復習
初中地理教材知識點有漸進性、逐步深入的特點。在復習階段可以打破教材的原有順序,根據“專題”“問題”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單元復習,既節約時間,又易于知識體系的構建,拓寬學生的地理思維。
2.研究學情,用心設計,讓學生深度參與
初中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復習課容量大,單一的復習方式會讓學生厭倦。教師可以創設“解決問題”“角色扮演”“技能展示”“相互找茬”“讓我來教你”等學生樂于參與的復習活動,在學生的高度參與下,復習效果自然提升。
3.牢記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復習過程
地理學科是文理兼顧的學科,不適合死記硬背的復習方式。教師應該抓住“地圖是地理學科特殊語言”這一特色,充分利用地圖推進復習,引導學生讀、找、繪、思、析,將地圖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4.“傳統+現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的板書、板圖,學生在教材上圈、點、勾、畫、記都是傳統有效的教與學的方法,不應該完全摒棄,而應將傳統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合力實施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聽、寫、讀、思、問、表達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復習課是教師業務能力、教學技能的有力體現。教師要依據地理學科特點和《標準》,潛心挖掘教材,精心研究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收到良好的復習效果,實現學生深度學習、再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教學方法應用指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