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德一
摘要:家庭作業是在家庭環境下進行的作業,是由父母或老師對學生實施監督,促使學生積極地把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及反思的一種形式。小學生體育作業是指以促進學生及其家長參與體育活動,進一步優化學生運動能力和體能,使小學生實現長遠發展為目的而預留的一種家庭作業。對小學體育教師而言,如何改進小學生體育作業的設計與結構,有效豐富小學生運動體驗,已成為教育界致力探索的重點。根據國家教育部“禁止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要求,體育教師如何結合“雙減”政策,以合理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為前提,以充分發揮體育家庭作業效能為導向,值得做進一步的分析和優化。階層性的作業設計、家長的陪伴督導及網絡通信的使用,已成為新形勢下三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關鍵詞:小學體育;家庭作業;“雙減”政策
引言:
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教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學生課余時間的練習為輔,教師很少在課堂之外設計課后的體育家庭作業。而在分數為先的社會大環境下,家長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生文化課學習上,學生們則在課后疲于應對各種學科類家庭作業,鑒于這樣的社會現狀,教育部門也意識到學生身體素質很難能得到提升。隨著“雙減”政策和各地中考改革政策的落地,家長們提高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體育學科也得到了社會的空前關注。因此,小學體育教師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科學、合理地設計體育課后作業,擴大體育教學范圍,有效地提升學生體質。
1、分層次設計作業
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以安全第一為理念,著重強調安全,在設計作業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則,但是在充分保證學生的安全條件下,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體質發展以及體育技能的提高。現代教育講求的是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提倡學生個性化成長,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課后作業的布置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個體在運動水平上面的差異性,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課后作業的層次,通過差異化的課業設置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尤其是在“雙減政策”之下,學生投入到體育鍛煉的時間大幅提升,體育教師更應該注重課后作業的層次設計與布置。
以國家體質監測項目跳繩來說,體育教師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一定會發現,學生在跳繩技能掌握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體育教師可以按學生的能力將課業分為三個層次。教師可以將能夠基本掌握跳繩的技術動作,但不夠熟悉、斷斷續續的學生分為第一層次(技術學習層面);對能夠掌握跳繩的基本方法,能夠連貫的進行跳繩,但速度還沒有提上來的同學分為第二層次(技術練習層面);對能夠連貫進行跳繩,能夠掌握一定的跳繩技巧并且四肢協調發展的學生分為第三層次(體能練習層面)。例如第一層次的孩子應該著重練習跳繩的基本技巧,掌握跳繩的基本方法;第二層次的孩子應該將動作練習更加連貫;第三層次的孩子應該鼓勵他們加快節奏,提升體能。這樣就讓各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跳繩能力對應選擇各自的體育課后作業,每一個學生都將獲得不同的課后作業來提高自我的跳繩能力,有效改善學生運動能力。這樣的家庭作業既不會對學生造成作業負擔,同時還可以促進體能的練習,提高運動技能。
2、家長的監督指導與陪伴
家長的陪伴與支持是作業設計優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體育課后作業有效性的保障。為此,小學體育教師要與家長深入交流,充分向家長說明體育活動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爭取家長的認同和支持,使其能陪伴與監督學生高效完成體育課后作業,并在練習過程中幫助學生突破運動瓶頸,促進學生體育技能的進步。
例如在立定跳遠練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容易犯下一些技術性錯誤:有的雙腳不能同時發力起跳,有的手臂預擺不協調,有的落地姿勢不規范等。為此,體育教師可以設計親子互動的體育課后作業,通過家長的參與,督促學生立定跳遠起落姿勢標準化,提升學生運動能力。體育教師可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結合教師發在家長群里的規范動作視頻指導學生完成作業,親子間要仔細觀察示范動作起跳、落地的姿勢,通過學習完善技術動作。這樣的親子學習可以有效地優化學生動態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積累更多運動體驗。學生在家長的正確指導和幫助下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學習,同時也增加了親子間的親密程度。
3、利用網絡通訊改善工作指導
實施學科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即便家長能夠積極地指導學生,但教師的專業指導才是學生提升的階梯。所以說小學體育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與糾正。體育教師要積極運用網絡溝通,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優化學生課后作業質量,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
為使學生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體育教師可以成立班級小組,鼓勵家長反饋學生在作業中的表現,并能為每位學生提供作業指導。比如在技巧組合動作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已經學習到的技巧動作自行編排與創作,形成屬于自己的專屬組合動作,以此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體育活動中。體育教師也可在班級交流群中通過一系列的視頻分享與家長和學生進行互動,家長可以根據視頻對孩子的創編進行合理的指導。學生練習的時間也可以自己決定,不再機械化的給學生規定時間,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孩子進行練習,教師監測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可以根據孩子返校后的訓練成果進行評比,評選“最佳親子搭檔獎”等,對效果突出的家庭進行鼓勵。
結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的課后作業,不要讓課后作業流于形式,達不到鍛煉效果,更不要讓課后作業成為孩子和家長的一種負擔。體育教師要根據實際設計并安排學生課后作業,目的是全面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提升學生運動技能,讓孩子在運動中享受快樂體育與快樂學習。教師要有效的指導活動,科學的布置課后作業,使體育課程達到健身、育人、陶冶情操等多重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勇衛.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校本化架構與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18(10):23-24.
[2]周遠洲,黃金燕.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教書育人,2016(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