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數學課程中,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主要目標和方法,能夠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實效培養核心素養促進知識學習下的全面發展。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依賴教師的講解。因此,教師要應用生活化教學,讓數學知識和學習變得精彩、富有魅力,確保自主學習的行為和探究性的推理。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需要創設生活情境,運用生活例子,開展生活實驗,組織生活活動,將數學與生活結合,推動深度學習理解。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自主學習
前言:
生活化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知識學習和理解中有生活上的感知和思考,延伸了學習的思維和空間,利于自主學習的探究與應用。初中數學在新課改下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并且引導自主探究學習,但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讓學習很難自主性地完成,需要教師在過程中進行指導,同時要做興趣的激發和概念總結,保證自主學習理解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要讓數學有精彩與魅力的體現,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與思考,喜歡數學知識的探究理解。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知識變得精彩
傳統的教學都是以概念講解為主,多數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與分析,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探究的興趣,所以知識學習呈現簡單化的情況,極大影響了學習的效率,不利于數學思維的發展。對于此,教師需要讓數學知識變得精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究理解的興趣,以此來保證自主學習的行為。方法上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以生活為資源展現出來,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習理解變得主動,能夠找到學習的方法。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中,教師以大海航行、城市定位作為情境的內容,展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生活化應用,創設坐標系的生活應用情境,以此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坐標系,產生學習了解的興趣,引領自主性的學習與探究。而在情境下的數學教學也要應用請情境中的大海航行與城市定位,設置應用反思推進學生的應用實踐,強化概念的理解認識,進行生活化的應用思考。生活情境讓數學知識變得精彩,能夠激發學習的興趣,并且情境能夠讓抽象的概念有應用方面的呈現,利于概念的應用思考,可以提高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生活例子讓學生喜歡數學研究
數學課程知識學習需要研究,邏輯推理分析數學概念。但是,一些初中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缺乏興趣,很多時候都是淺層的認識,沒有深度的學習與分析。要保證教學的效果,需要讓學生喜歡數學研究,推進自主性的探究分析,推理和驗證知識學習[1]。生活化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例子代替概念講解,體現數學的魅力,引領研究性的思考。數學教學中的生活例子主要以生活中數學的應用為主,作為知識教學資源做開發,組織學生去探究生活例子中數學知識的表現,并以生活例子為核心推動論證推理,保證學習中的參與性。比如在《數據的集中趨勢與離散程度》教學中,教師就以生活中學習成績大數據調查作為資源,應用班級中學生數學成績的數據分析例子作為基礎,引領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理解,探析班級中數學學習的情況,讓抽象概念有直觀化認識,使學生能夠做正確而全面的分析,完成數據概念的理解,可以培養數學分析素養。在生活例子的數學研究中,教師要做好問題預設,引導學生做例子分析,保證概念知識的清晰認識。
三、開展生活實驗體現數學的文化魅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而實際的自主學習中,很多學生沒有數學文化的認識,缺少數學思想方法,所以在學習中呈現出概念認識不足,應用缺少方法的情況,不僅影響了知識的理解效果,也制約了數學學習的興趣。鑒于此,為保證數學自主學習的效果,教師要體現數學文化魅力,讓知識了解能夠有多元性的思考[2]。策略上開展生活實驗,強調知識理解下的主動思考,并且在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以教材知識為基礎設計探究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夠“動”起來,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建立數學學習和應用的綜合能力。比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做實踐性的繪圖,將數學學習變成實踐性的生活實驗活動。過程中提出繪制三角形的目標,然后將勾股定理做反向,展示幾組三條邊的數據,然后讓學生依據數據繪制三角形,用繪圖證明兩邊平方相加等于第三邊平方是否是三角形,讓逆定理的證明變成生活化的實踐實驗,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推理與證明,培養數學文化和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四、組織生活活動增加學習的主動行為
在初中數學中的生活化教學需要將班級課堂與生活做整合,組織生活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數學學習行為,也讓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進行應用,以此提高數學學習的需要,培養綜合能力。生活活動的組織一定要體現生活實踐性,引導數學知識的應用實踐[3]。比如在《統計和概率的簡單應用》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做生活中文化程度與收入水平的調查,統計相關數據,并對生活數據做分析,尋找其中的大概率和小概率事件,以此讓統計和概念的知識能夠有應用理解,并實現學習意識的德育培養,提升知識學習的意識。
結論: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在生活化的教學下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與應用過程中,推動了深度學習。而在生活化的實踐策略上要注意生活與數學的融合,把控初中生生活化學習的需求,通過生活情境、生活例子、生活實驗、生活活動保證數學知識學習的效果,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從而達成有效教學引導,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保證教學效果。但是,在生活化教學的開展中,教師要注意生活化內容與數學知識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做生活化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孫劉霞.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幾種構建策略[J].天津教育,2021(29):61-62.
[2]卞啟飛.“生活化教學”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實踐探究[J].新課程,2021(39):174.
[3]朱紫偉.初中數學中如何使用生活化教學方法[J].新課程,2021(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