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教學活動中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大學生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們對未來的生活發展做出合理規劃并以此為目標努力學習生活,而主題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也具有這方面的意義,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香學生成為合格社會主義新世紀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職業生涯規劃;主題教育
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為教育理念,旨在推進多種教學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齊頭并進。課程思政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主觀感受,這對于學生們大學期間的健康成長來說具有極其重大的積極意義。而職業生涯規劃是以幫助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為出發點,是高校推進主題式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標不僅是幫助學生尋找到明確的就業方向,更是培養學生的優秀品德,因此職業生涯規劃與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對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意義
近年來大學們的就業問題逐漸凸顯,而職業生涯規劃能幫助學生們在這方面的問題得到良好解決,不僅如此,在其中引入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將會為學生們的就業問題的解決錦上添花。大學生們可以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學習了解,能夠在相關老師的幫助引導下,對自己的未來作出合理規劃,有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從而在大學生們結束大學生活后能夠有效提升自己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力。大學生們在對主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提升自我,能幫助學生們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有更加清晰的思路,還能使得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自己更符合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此外學生們在主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學習到在人生發展以及職業規劃方面的深刻意義,明白自己在大學期間需要為此做出怎樣的努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聯系緊密,都在為今后學生發展奠定基礎,其在指導大學生思想教育層面上的目標是共同的,即都以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提高學生專業文化素養,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世紀人才為主要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有著很大程度的相似度,可以說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指路燈。從發展方向上看,思政教育是從思想層面為高校學生進行指導,為高校培養合格的精神文明建設者和品質優良的新世紀復合人才提供保障。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則使得思政教育的影響落到實處,其是從專業的角度指導學生對未來人生進行合理的規劃,幫助學生實現從知識積累到助力于社會發展的完美過渡。二者的目標與主題都是一致的,即都在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作出努力。
三、關于職業生涯規劃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的相關建議
1.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積累,其中的職業態度思想教育價值觀和其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探索的態度,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而言是十分豐富的思想資源,不僅可以使得該課程的教育內容更加充實,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優秀的專業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高校可以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因子,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創新教育手段,將具有人文特色的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從而培養出具有出色的文化素養和國家情懷的大學生,使他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思想意識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2.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職業規劃教學與思想道德課程不只是為了培養現階段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與國家、社會和公民這三方面對于道德價值要求高度融合,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思想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先從國家層面上,課程教育應該引導學生每一個職位都是平等的,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臺,都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出了不小的力量,學生應該打開格局,充分意識到職業發展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應該與國家發展有機融合,只有將自己的職業信仰與國家發展對接起來,才會在未來對工作報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從社會層面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養成工作后的道德修養,使得學生在未來面對眾多誘惑時能夠不以利益作為唯一導向,以正確的價值觀處理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分歧,不徇私舞弊,不損人利己,真正承擔起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最后從公民層面上,培養學生的敬業意識,讓學生對工作充滿敬畏,并時刻抱有很強的責任意識,愛崗敬業,使得學生成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人才。
3.主題教育創新
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老師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老師一定要進行共同的調研討論,經過深刻的交流溝通后充分掌握二者的本質特點以及課程的核心內容,從而進行有效的融合,并要根據教學任務進行融合機制的制定。教師可以坐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啟發、互動、專題設置等不同的主題教育模式,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細分為不同的模塊,增加教育針對性。另外鼓勵高校邀請知名校友和企業人才進校開展職業規劃講座,或訪談,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除此外,高校還可以將新媒體作為媒介,如設立微博或微信公眾號等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形式普及專業知識,推送當前就業形勢,宣傳愛國敬業等思想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兩門課程有機結合,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
總結:
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理念不僅是為了提高社會就業率,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使學生更加具有大局觀念,從而能夠將自身的職業發展與國家發展充分融合,實現個體在社會中的價值。工作職業是體現個人的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從促進國家發展的角度,對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行合理的選擇和規劃,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為學生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張文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有機融合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8.
[2]張廣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7.
[3]劉名森.中華優秀文化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析[J].中北大學學報,2018,5.
鞍山師范學院科研項目:主題教育與師范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深度融合的課程思政改革探索,項目編號:20kyxm25
作者簡介:李莉(1976.08-),女,漢族,遼寧鞍山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創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