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昭坤
摘要:在小學生中進行德育教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榜樣的示范引領,學科間有機滲透,在實際的工作中探索德育教育的方法,從而培養出優良的人才。
關鍵詞:滲透;契機;榜樣;有效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算不得是一個善人,就像一只燕子或一個暖日并不是春天一樣,一個人必須終身行善,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亞里士多德。此話讓人深省,是的,要形成受益于終身的良好品德,必須要從小培養。下面我就結合實際工作來談談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德育的有效滲透要將道德教育與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以各種節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的教育,組織學生開展孝敬父的主題中隊會,我為父母洗一次腳、倒一杯水、干一次家務等活動,記住父母的生日等。讓學生跟著父母做家務,既體驗了生活,又體會到做父母的艱辛,培養了他們的自理能力和關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使他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日積月累,逐漸形成優良品德;在生活上,學會自主,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做,在學校可以通過“今天我值日”的鍛煉,使學生形成了勞動的習慣,消除依賴的心理,學會最簡單的生存能力,讓父母省心;在學習上刻苦努力,做一個愛科學的好學生,讓父母放心,這樣將孝敬父母教育落實到具體活動之中。
2、在升旗儀式中,通過對國旗、國徽、國歌等基礎知識的講述,使學生對其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國旗、保護國旗、為國旗增添光彩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說理教育,使學生的行為習慣始終不脫離學校要求,在雄偉嘹亮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冉冉升起,再加上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教育,了解更多與國旗與祖國有關的歷史,在那時那刻,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3、以課間舞、課間操、隊列比賽、廣播操比賽等為突破口,加強學生的紀律教育。通過溫馨的提示,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例如:上樓輕輕走,下樓慢慢行、請隨手關掉水龍頭等。將學校校訓、培養目標等內容書寫其上,時時警示學生。校園廣播站,開辟校園新聞、學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語角等專向播音,使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使學生達到對自身行為進行自我抑制和約束。利用主題班會等活動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專題討論會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矯正其不良習慣。都的等形式既加強了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又增強了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從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榜樣的示范引領
在電視上熱播的一則廣告是這樣的:媽媽給年邁的老母親洗腳,不經意間被七、八歲的孩子看到了。過會,兒子邁著笨拙的步子,端著一盆水,伴著濺在臉上的水點,喊著:“媽媽洗腳!”這一情節,我想給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震憾。同時也道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榜樣的力量是具大的,它勝過千言萬語,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小學生具有善于模仿,可朔性強,富于幻想,主動活潑,追求高尚道德的特點。我們應充分運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他們。電影中的雷鋒的釘子精神,對學生進勤儉節約助人為樂的教育;來自書本中的劉胡蘭、董存瑞等英雄人物事跡都能有效地激勵志小學生的愛國之情。教育榜樣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其重要的理論原因就是榜樣與偶像的完整結合與和諧統一。但榜樣的示范作用,也需要有正確的引導,在學校里,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崇高的,多數同學他們都認為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這無聲的語言,是最有說服力的,他將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教育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這不單單是學校的事,這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三、學科間有機滲透
學校德育教育要求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加強德育方法的創新的實踐,特別是要重視德育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因為不僅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要牢牢抓住這一點。把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除重視直接進行傳統美德教育課,如品德與生活課教學外,還要根據各學科教學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滲透。
1、要加強備課,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品德教育因素。要精心設計教案,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在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以后,便會努力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獨立思維的個體,他們又會發現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并激發學習樂趣和創造的潛能,使之更愛學習,更善于學習。同時要不斷進行的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搞好了,學生的思想素質得到了培養,其道德品質必然大大提高。會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培養起學生的情趣,規范好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2、要靈活多樣。例如,上音樂課時,可以唱一首歌、一段優美的旋律等。可以說音樂教育的功能,從古到今倍受重視,以音樂滋養、浸潤心靈,能使人的情操變得高尚。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培養起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我聽了一名教師的《彝族風情》一課,在優美的旋律中,傳遞給學生的宛如一幅山水畫卷……加之教師的充分的講解。使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的文化歷史,很自然地感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這就是學生的心靈深處,播下了愛我祖國的種子。
3、要潛移默化。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不能單純搞說教。單純地對學生說“你要愛祖國!”學生會很厭煩。同時這也不是新課標所要求的。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手段,更新教育觀念。如在語文課中教師要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努力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體育課要通過適當適量的運動,培養學生合作進取,公正競賽,堅持到底的品格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在德育工作過程中創造條件,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樣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人民教師履行神圣使命與光榮職責的寫照,它激勵著萬千人類靈魂工程師為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而自強不息,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學藝術、豐富的文化積淀,造就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用自己偉大的師德力量塑造下一代完美的心靈;用自己滿腔熱忱托起中華民族的脊梁。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