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蘭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于學生而言影響深遠。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分別從“生活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教學”“線上游戲教學,調動學習動力”“興趣作業布置,激發學習興趣”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實效化課堂的構建研究進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實效化;構建研究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更是弱勢科目。同時,小學生的心智還未發展成熟,所以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還有待提升。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任課教師要有意識將教學趣味化、簡易化,促使學生在相應的年齡之中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其知識簡單易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有所提升。同時,任課教師還可以采取活動、游戲等多種方式育人,使其學生對于數學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生活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教學
數學知識較為繁瑣、復雜,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很難完全掌握這些數學知識,久而久之,就會對于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任課教師就可以導入生活情境進行教學,通過情境設立生動、鮮活的情景,將學生引入虛擬的教學情境之中,拉進學生與知識的距離,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以學習“時、分、秒”為例,首先生活情境導入,在生活之中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引入新的教學內容。教師:(出示新年倒計時圖)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人們激動、興奮地倒計時,十、九、八、七……大家說一說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A:數字信息,十、九、八、七等。學生B:時間信息,人們在為新年倒計時。“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離不開鐘表,大家說一說哪些事情不能離開鐘表呢?”學生A:我們上學要看鐘表。學生B:爸爸媽媽上班也要看鐘表。學生C:和朋友相約出去釣魚也要看鐘表。師生總結:可見鐘表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現在我給大家一個小型的鐘表,大家觀察看一看鐘表有哪些特點吧!1.有三根不同的針。2.最長的那個針走的最快。3.最短的那個針最慢,幾乎停止了。生活情境的引入,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強化教學效果。
二、線上游戲教學,調動學習動力
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多半是“填鴨式”和“灌輸式”,既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又打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所以學生很難專心投入到歷史學習之中。而網絡課程的使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任課教師采取網絡課程走入課堂,通過線上游戲的方式加以引入,既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又能增添課堂教學魅力,進而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為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奠定奠定基礎。
以教學“加減法”為例,首先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學習時間,要求學生在充足的學習時間中提前感知學習內容。隨即,教師可以用網絡課程設置這樣一個游戲環節,點擊鼠標隨機出現一個問題,讓學生接龍進行解答,學生解答之后,教師再點擊屏幕,就會出現正確的答案。當學生解答正確后,游戲人物小松鼠就會向前移動一格,回答錯誤時小松鼠就會向后退一格,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最快讓小松鼠到達終點。如問題:5+2等于多少?游戲的引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學生自然會對于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對于初中歷史的學習好感,進而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
三、興趣作業布置,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時,學生不僅會享受學習過程,還能在興趣的作用下解決問題克服挫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然而,很多數學作業都是由計算、抄寫為主,長此以往,學生對于單一的作業形式產生厭倦心理。為此,任課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從而幫助學生設計有趣的作業,從而提升作業的真正價值和作用。
以設計“圖案設計”作業為例,首先任課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鑒賞作業,要求學生在明日課堂之中說出自己的鑒賞作品,還可以說出圖案的特別之處。像有的學生分享到:我鑒賞的作品是郭煌的飛天,我還了解到郭煌飛天的有關故事。還有的學生分享到:我鑒賞的是星象,它的圖案十分奇特,有朱雀、蒼龍、白虎、玄武四個神獸……在此基礎上,任課教師布置學生較為新穎的作業,學生可以利用水果拼盤,也可以利用積木拜訪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圖案的設計,并且在設計的過程之中要保障圖案的對稱性。果不其然,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十分樂觀,有些學生利用相似的花瓣完成做作業,還有的學生利用橘子和蘋果完成圖案的設計。這樣一來,新穎、開放的數學作業更容易提升作業本身價值,也能充分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總而言之,實效化的數學課堂是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完成的,是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和努力。所以,教師要努力提升自我,使其教學手段和方式更為有效,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汪偉霞.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7):1.
[2]殷得榮.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000(0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