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靜
摘要:小學英語的跨學科融合是嘗試,是創新,更是挑戰。從英語與各學科融合的實踐實際出發,分析各學科特點及河南省信陽市羊山外國語小學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從小學英語開展跨學科融合的必要性,方法與策略等多方面闡述研究者對開展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的認知、見解和感悟。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程融合;學科特點;全面發展
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小學學習階段的必修課程,同各學科一起擔負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通過英語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小學英語與其它學科課程相融合,打破傳統單一的課堂,構建學科間的聯系,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方式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為學生學習增添多樣性、趣味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英語與語文學科融合
1.以名著故事為主題,提升英語表達能力。本課題擬以我國名著故事作為課程的主題情境,融入語言的品鑒以及故事人物性格分析來學習英語課程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小學英語故事一般都是有趣且生動的,故事發生都具備良好的發展過程,有人物、時間、事件還有故事情節,這一切用英語表述出來都會顯示出深厚的英語基礎,本課題擬以我國名著故事作為課程的主題情境,融入語言的品鑒以及故事人物性格分析來學習英語課程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如:語文課文《三打白骨精》學習后,可以靈活的運用目標單詞tall, thin, short, strong,quiet, friendly及句型Who is he/she? His/Her name is ....進行英文故事講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文本寫作為練筆,強化英語思維方式。創設濃厚的教學氛圍,將歌曲編創作為英語寫作小練筆的一個跳板,讓學生在悠揚的歌聲和愉悅的課文賞析中形成英語語言思維,以英語思維方式去構思寫作內容,加強語言輸出。如:《三打白骨精》一課,教師將故事中的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用所學的內容編創成歌詞:I have a friend,he is tall and thin,he’s very clever,he’s monkey king. I have a friend,he is short and fat,he's very lazy,he's Bajie pig. I have a friend,he is strong and tall,he’s very friendly,he’s shashidi ~,a a a,they are wonderful, they are wonderful,they are wonderful!伴著電視劇插曲《猴哥》的曲調讓學生唱出來,學生在腦中形成了更具結構性的文本。借此方式,引導學生編寫其它選題的chant,對學生寫作構思進行示范指導。
二、英語與信息技術融合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而且是我們學習的第二門語言,我們缺少足夠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沉淀。所以創設語言的文化背景至關重要,信息技術為英語語言環境的創設和應用提供了可能。如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先將與本課相關的內容以動畫加音效的形式引入課堂,使孩子們自然的接受英語或英語歌曲,進而蒙發想進一步學習英語詞匯或句子的興趣。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融合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里的信息技術不僅只是簡單的呈現教學內容,幫助老師完成演示的一個工具,而是在創設文化情境的前提下,激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動腦思考,達到自主學習的多元化工具。
三、英語與體育學科融合
1.構建雙語課堂教學框架。使學生在體育課程及活動中快樂地接受英語,學習英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英語語感,強化英語的運用功能。
2.完善體育教學口令。各種體育專業術語也用英語來進行教學,讓原來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練習內容變得生動,用英語口令,激起學生練習的興趣。
3.體育專用名詞的推廣。在實施雙語教學時,利用體育課來練習動作單詞,引入肢體語言來解釋,使學生提高注意力的同時,提高理解能力,在身心愉快的氛圍中接觸新的語言信息,并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四、英語與音樂學科融合
唱歌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英語歌曲中動聽的旋律、輕快的節奏和生動的內容都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的動力,也促進了學生對歌曲內容的記憶。把音樂引入英語課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增強記憶效果。如,教授一些名詞時,根據學生熟悉的曲調來創編歌曲:老師邊唱邊問: 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 ? 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你能告訴我這是什么嗎?)學生一起唱著回答: It’s a chair . It’s a chair . It’s a chair . It’s a chair .(它是一個椅子) 再如,教學“What are...doing?”句型時,讓學生分組展開創編歌曲擂臺賽。一組學生用“新年好”的曲調編了一首歌曲;另一組則用chant的形式編寫了另一首。此外,還可以利用歌曲、兒歌教授語音、語法或向學生滲透英語文化的教育。
五、英語與美術學科融合
鮮艷的色彩是刺激兒童視覺感知的最為有效方式。通過實物顏色的展示,運用直觀手段用英語進行英語教學,不用母語翻譯,可使英語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聯系,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如:在學習顏色單詞時,讓學生通過涂自己喜歡的顏色,并說出來,提高了各自的審美觀,又加強了英語的學習。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事物,然后一一介紹。當學生們對顏色有了一定的認知后,可以玩一些小游戲來鞏固所學單詞,常采用TPR進行操練,加以鞏固。以“Show me the color pens.”為例:教師發口令“Show me the red color pen!”學生們則迅速取出紅色蠟筆,以此類推。通過大量的操練,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加速形成英語思維自動化的習慣。最后,根據有聲語言第一性、書面語言第二性的原則,在口語的基礎上逐步培養書面語言的能力。
六、英語與科學學科融合
課堂上老師一味地講,教學生應該怎樣,死記硬背,雖然能記得住,但是很容易忘記。加深記憶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手、腳、眼、腦等各器官都調動起來,這樣才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如:教授Planting Trees (植樹) 時, 剛好又逢植樹節,就可以帶著學生們一起去路邊、校園內種樹, 在整個過程中,每做一件事,老師都用英語說一遍, 再讓學生仿照來做。如:Dig a deep hole.(挖一個深的坑) Then put the sapling in the hole.(把樹苗放進坑里面)Then put the earth back and step lightly on it.(然后,把泥土放回,并用腳在上面輕輕地踩)Finally water it.(最后澆水)經過這樣邊說邊練,學生們很開心在野外既可以學習,又體驗了生活,記憶非常深刻。
七、英語與數學學科融合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數學概念和公式的支撐,同時很多數學單位、數學公式中都有很多的字幕和數字組成,并且有著特殊的涵義,比如字母g代表克(gram),字母m表示米(meter)等等,學生正確理解這些符號可以更加明確數學概念,準確的表達數學關系。因此在數學學科學習中,可以結合英語單詞幫助學生記憶,提升學習興趣。
結束語
英語跨學科的融合,使英語教學更加立體,更加豐富多彩。通過與其它學科的緊密結合,構建新的學科結構層次及規模。引導學生主動體驗,要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從而達到知識內化、思維發展、能力提高的初步成效,讓英語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研究項目”課題《小學階段英語跨學科融合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JCJY2105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