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心理潛能,是能夠引導學生培養正確價值觀的教育,同時也是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由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獨特的人文性,語文教育與學生的個性情感因素緊密相連,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本文章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作出分析。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前言:
由于社會復雜的發展變化導致小學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心理素質變差后會出現厭學、抑郁等心理問題。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要求全面發展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必須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一、發揚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素養,健全學生的個人品格
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十分廣泛,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作為學生今后學習生活的重要交際工具。語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小學語文教育所蘊含了豐富知識內涵對于小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人文底蘊,提高人文素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發揚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環節,從語文教材中可以挖掘出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能夠幫助小學生對自我的情感有更多的理解,同時也能對小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提供一定的幫助。
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六單元中的閱讀短文《慈母情深》,這篇短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首先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整體內涵的同時思考:“文中是怎么進行慈母的描寫的?又是怎么樣表現母親的深情?”讓學生進入主動的自學,并且找出文中最能表現慈母情深的語句,并且可以在課文旁邊批注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通過仔細的閱讀和互相的討論,學生能夠從母親工作辛苦、家境貧寒、母親為“我”買書、母親為我愛看書而興奮中體會到母親的深情,通過再讀課文,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之情。這篇文章為我們呈現了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從一個側面的角度,告訴了我們人生的艱難。通過這篇閱讀短文的學習,能夠激發出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和思考,把語文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升華學生的情感。
二、通過語文教學豐富學生情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素材中含有大量的優秀篇章,對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優秀的篇章中有許多形象的特點都對學生能夠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針對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的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道德感的教育。道德感的有效教育能夠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社會集體的榮譽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能夠讓學生學習到人物的高尚品格。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充分的挖掘語文課本教材中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培養正確的為人處世態度進行合理的語文教學設計。
以《田忌賽馬》這一節課的教學為例,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需要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首先教師需要利用一段談話進行課題的導入:“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很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隨后向學生提示學習的目標,需要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同時說說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的一些啟發。學習“孫臏獻計”的部分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田忌和齊威王都想不出好主意,而孫臏卻想出來了呢?”“孫臏為什么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呢?”學生可以想到是因為孫臏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三、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通過寫作表達學生情感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學的同時需要注重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確保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和諧友善的,以朋友的身份走進課堂。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沮喪的心理,語文教師需要適當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并且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消除學生因為語文學習而出現了心理障礙,當學生對學習上的憂慮減輕之后,就會產生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
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環節是一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徑,當寫作與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進行有效的融合,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能夠起到有效的幫助。為了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發展,教師可以適當的創造寫作機會,讓學生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由于學生的所思所慮有時候會不愿意通過面對面的方式說出,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寫作作為內心想法表達的途徑,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釋放出內心的壓力。作為語文教師在進行評論批改的過程中需要善于發現學生所面對的各種心理問題,同時,與學生進行對話要以鼓勵為主,通過細致的了解過后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優化心理素質。在學生通過寫作表達情感的過程中,不僅能幫助學生得到內心情感的抒發,還能讓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長此以往的寫作訓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表達途徑,使得學生面對生活和學習的心態更加積極陽光。
四、結語
總之,隨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背景下必須采取的教學手段,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對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志成.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學科教學的實踐探索——以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為例[J].學周刊,2020(06):102.
[2]曹國立.論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心理素質的關聯[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1):76-77.
[3]郭芳.淺談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9(32):72-74.
[4]宮存蘋.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9(2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