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樹通 袁德盛 蘇文博
摘要:隨著互聯網與智能汽車技術快速發展,二者融合的趨勢更加緊密,智能汽車與互聯網的融入,使汽車產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從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來看,看清當前我國智能互聯汽車技術發展的現狀,分析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現狀;未來趨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對各個產業的深刻影響,在中國智造國家戰略的實施下,智能化已經成為各個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是汽車大國,汽車產業在我國制造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汽車技術的發展和創新關系到人們出行和安全,尤其是在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的大背景下,能源問題、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傳統汽車產業必然需要面臨轉型。在智能汽車理念提出后,互聯網技術與汽車發展深入融合,出現了智能網聯汽車新概念。智能網聯是以現代信息技術聯通的汽車運行,提高汽車運行的效率和舒適性,進而增強交通資源使用率。
一、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現狀
首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情況。智能化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現在已經有相關技術進入人們的生活。以互聯網技術發展為前提,通過汽車控制、傳感裝置,引領汽車安全運行,提高汽車駕駛的便捷性。同時,以大數據、路況信息等增強汽車駕駛的安全性,為汽車未來發展提供了信息保障。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就比例上來說,我國汽車市場還是以傳統能源汽車為主,智能網聯汽車比例是非常低的,主要還是受到技術等因素的影響。不過我國智能網聯特征的汽車生產比例已經的接近98%。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35我國智能網聯特征的汽車接近100%。
其次,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的發展。第一,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前提,在硬件方面,我國5G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處理器、定位系統等都已完善。在軟件發展,互聯網與汽車深入融合,讓汽車在定位、自控、數據方面都進一步豐富。第二,自動控制技術。根據智能網聯汽車自控性,應加強電控系統的研發,以電控推動自動驅動、轉向、調節、自動解釋等方面更加優化。第三,環境感知技術。智能互聯汽車依靠感應系統來感知駕駛環境,目前主要采用的周身360度攝像頭,獲取周邊環境信息,有的汽車會借助雷達技術、視覺技術來全面感知周邊環境。第四,大數據與智慧云技術。大數據與智慧云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兩大依仗,智慧云技術聯通了汽車與互聯網,使智能汽車有了網絡驅動,大數據則實現了汽車數據與網絡數據的融合,使得汽車與互聯網形成數據交互,優化了智能網聯汽車行駛的方案。
二、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面臨的挑戰
首先,核心技術有待突破。我國智能互聯汽車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近十年在智能化、人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發動機、芯片等核心技術,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導致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還無法發揮智能化的全部優勢,進而也影響了整體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其次,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當前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法律制定尚不完善,我國現行法律主要是針對駕駛人員相關的,但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適用不強,尤其是對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自動停車等責任的劃分目前尚未涉及,這也影響了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的不敢輕易嘗試智能網聯汽車產品。
最后,安全性尚有待提升。總體而言,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的時間還比較短,相關產品具有明顯的技術更新趨勢,很多技術和理念的應用沒有經過足夠的實踐驗證,智能控制技術、網絡控制技術與傳統汽車的結合仍有很大的匹配和可調整空間,智能軟件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也有很大優化空間,智能網聯技術的很多功能還沒有實現與汽車發展新趨勢和駕駛員預期完美結合,實際應用過程仍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
三、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現階段,很多汽車研究機構和汽車生產廠商正大力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無人駕駛也將成為未來人們乘車出行的主要駕駛方式之一。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漸成熟,汽車上配備的無人駕駛輔助設備結合網絡定位和衛星定位數據,將實現行駛過程眾
多信息的快速獲取、判斷,并及時實施駕駛的相關決策,與人工駕駛相比,無人駕駛技術理論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二,網絡數據的深度利用。在車聯網技術的基礎上,未來的智慧汽車還應進一步提高對網絡和大數據的應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指導交通,使車機控制、交通信號、交通擁堵等數據形成良好的匹配關系,汽車行駛有效規避道路擁堵,信號燈的時間根據車機提供的擁堵數據實時調節,使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系統結合成為有機的整體,有效緩解交通壓力; 另一方面利用衛星定位結合網絡大數據技術,能夠精準定位每一輛汽車的位置,車與車之間的距離、速度等關系在大數據網絡的監管與指導下智能調整,有效減少車輛碰撞、刮蹭等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第三,安全性能的進一步提升。為提高智能網聯汽車的駕駛安全性,汽車應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進行安全性的提升。一方面采用先進的合成材料替代傳統車身金屬材料,既保證行駛過程的經濟性,又提高車輛碰撞、事故過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相對于人工駕駛而言,智能網聯汽車利用視覺識別、雷達探測技術結合網絡定位、數據支持、衛星定位等技術,不會出現人工駕駛過程中的駕駛疲勞、視野不良、疏忽大意、超速違規等問題,交通事故發生概率明顯降低。
四、結語
隨著我國智能汽車體系的逐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進一步提升新型汽車產品的市場影響力,汽車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應在智能性、網絡化、可靠性、安全性、人性化等多個方面繼續加強汽車新產品的整體品質,使我國的智能汽車產品逐步趕超國際水平,創建自主智能網聯汽車優勢品牌。
參考文獻:
[1]高級駕駛輔助系統(Level 2)開發研究[J].何班本,文翊,劉帥.汽車文摘.2020(12)
[2]上汽第3代藍芯2.0T發動機先進技術解析[J].朱國華,王旻,邢東仕,樹向君.汽車與新動力.2020(04)
[3]汽車工業藍皮書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報告(2020)[J].中國工業經濟.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