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山
摘要:隨著近年來對教育事業發展的不斷重視,小學階段的教學也逐漸在落實新課標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斷改革教學體系,完善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階段的教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應用創新型的發展方式,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尤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幾何圖形的概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當中,是學生都能夠理解抽象的問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具體的小學階段,融入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方法,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合理運用相關策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策略
幾何圖形因有著它自身抽象性的特點,導致小學階段的學生難以理解,主要是由于他們并沒有形成完善的思想體系,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支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思想比較簡單,分析問題比較淺顯,沒有全面的數學意識。學生對于具體的圖形比較容易接受,也能夠理解,而對于抽象的概念,學習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數學教學當中,合理結合幾何圖形,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空間理解力,學生始終保持著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幾何圖形的概念,就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體差異,結合教學的過程,將幾何圖形概念具體化,真實化,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對此,提出了以下幾點內容。
一、巧用教具,輔助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不完善,了解問題的程度處于淺顯的層次,因此,當學生初步接觸幾何圖形時,難以形成正確的思維意識,而借助幾何圖案的概念教學,可以將幾何圖形更加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滿足教學的具體要求,教師在講解幾何圖形時,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具輔助教學工作的展開,也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幾何圖形的概念,更好地了解空間性特征。
例如,在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準備好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物體,在講解時向學生展示準備好的物體,引導學生具體觀察。利用這樣的特殊教具,便于學生理解立方體的棱和頂點的問題,才能夠打破學生的思維束縛,借助實物教具,加深學生印象。同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具有對稱圖形的折紙,可以發現,對稱圖形都有一條明顯對稱軸,沿著對稱軸對折就可以得到完全相同的物體,這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方便學生理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邏輯意識。
二、教學中實踐講解,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再好,如果不在教學中加以實踐,也很難獲得完善的知識體系,為了更好地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就應當做好正確的引導,積極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并參與課堂活動。對于數學學科來講,教材上的基礎內容可能會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如果在教學當中把動手操作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來說也是一項獨特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知識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更加充分的實踐。
例如,教師在講解體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同學們都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案例,在實踐中講解,具體要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體積的變化。教師先準備一個廣口瓶,里面放了滿水,再準備一些石塊,鼓勵一個學生上臺操作,引導學生動手慢慢地將石塊加入到廣口瓶中,引導其他的學生進行觀察,可以發現,隨著石塊的增加,廣口瓶中的水會溢出來。教師根據這樣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根據這一現象,可以得出什么樣的體積結論。”帶著這樣的問題講解新課,學生的興趣比較高,也更容易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一定的幫助。在課后,同學們就會輕松地理解到溢出水的體積就等于石塊的體積,這樣也給學生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在這種動手操作的過程當中,引入了幾何圖形概念的具體教學,豐富了學生的思維想象,提高了學生數學的解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對于數學學科來說,一些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較差,教學中要想更好地體現幾何圖形概念教學的具體效果,就應當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展開教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不夠完善的特點,將抽象的圖形和概念相互結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進一步將知識串聯,實現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通過知識點串聯,可以將同一類的概念相互聯系,以更加系統化,具體化和結構化的內容展示在學生眼前,學生可以通過這些知識加深自己的印象,構建良好的學習體系,幫助學生掌握概念之間的具體內容。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教師可以結合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知識,實現知識的串聯,通過將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木棍和正方形木棍,實現木棍頂點連接任意變換,發現只要將長方形木棍固定住兩個頂點、或正方形木棍固定住兩個頂點,拉伸就會變成平行四邊形,通過這種知識的聯系,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加深了對于幾何圖形的印象,更容易理解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抽象概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
在幾何圖形概念教學講解過程當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體差異,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知識點之間的串聯,借助教學工具,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獲得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引導學生主動操作,在實際的觀察和自主的思考過程當中,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加深了對于幾何圖形概念的理解。總體來說,幾何圖形概念教學的融入,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在基礎的理論講解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與優化,滿足了數學教學的整體要求。
參考文獻:
[1]李苗苗.淺談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計算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9第005期
[2]李小紅.淺析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教學策略[J].精品- 2019第004期
[3]萬金娟.淺談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 2018第0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