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千慧
摘要:語文教學作為小學階段較為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其最終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及表達能力。在當前階段,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其新的教學理念也逐漸普及,這也使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被大多數的教師所認同,也有許多的教師認識到了語文教學當中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并對學生基礎情況進行參考,提高了朗讀教學內容的比重。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內容,感受文章和學習語言表達,還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朗讀能力
語感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在日常的口語表達中往往難以有效地表達自身的想法,在用詞造句中也缺乏正確的語言邏輯和思維模式。通過朗讀能力的提升,加強低年級兒童在語言、文字、理解、分析等多方位素質的提高。
一、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口齒也尚未發育完全,通過朗讀能力的提高能夠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當前現代化社會的推進過程中,對于人才的標準和定位也在出現改變,良好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是公民必備的素養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通過朗讀教學循序漸進地鍛煉好普通話和用詞準確、富含情感等表達細節,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低年級教材中的課文具有生動活潑、淺顯易懂、趣味性強的特點,語言中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通過讓學生具有情感的朗讀能夠讓學生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從字里行間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能力。同時高效的朗讀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形式體現自身的情感,對于學生用詞的準確性有著積極的作用。要進行有效的朗讀必須對于文章情感有細致的了解,學生通過朗讀優秀的文章能夠從中找到豐富的情感內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品質,讓學生接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教育。
二、小學低年級兒童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想要讓學生對朗讀產生熱情,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采取合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運用自己聲情并茂且富有感染力的朗讀示范來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對于朗讀缺乏興趣,每當老師讓他們主動朗讀課文,舉手的人并不多。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教師沒有充分地激發出學生的朗讀熱情,教師在教學中要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針對性的選擇朗讀材料。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老師在進行示范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變化和語音的正確性,營造感染力極強的文章朗讀氛圍,做到聲情并茂,配以充滿磁性的聲音,學生會被不知不覺的吸引,感受到朗讀的魅力,激發他們的朗讀欲望。老師要借助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便利,運用多媒體開展輔助朗讀教學,讓每名學生都得到全方面的感官體驗,充分理解文章中所展示的意境,深刻領悟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二)重視老師的課堂指導
激發出來學生的朗讀熱情之后,老師要對學生施以正確的引導,才能讓他們掌握正確的朗讀方式,進一步提高朗讀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在認知發展的初步階段,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對于學習是以興趣作為導向,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作為重要的目標,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享受朗讀的過程,體驗和收獲快樂的情緒,以此轉化為學生朗讀的動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養成良好的朗讀能力和習慣。
在朗讀材料的選擇上,教師要分為課堂朗讀和課后朗讀兩個部分,課堂朗讀要依托于教材展開,教材中的文章是由教育專家和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進行編選的,充分體現了其對于新課改背景下對教育改革的理解。在課后的朗讀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年齡特點等選擇符合學生喜好的優秀讀物,積極發揮兒歌、童謠、童話、兒童詩等素材的效果。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識字量等因素直觀地限制著學生的閱讀內容,因此要挑選節奏感強、趣味性強的朗讀材料,讓學生能夠充分喜愛上朗讀教學。
(三)朗讀技巧的掌握
朗讀技巧和方法能夠直觀地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由簡到難的原則,讓學生逐步提高自身朗讀水平。首先是發音能夠正確標準,朗讀的基礎是建立在對于字詞的正確認讀上的,教師需要注重方言對于學生在朗讀中的影響,著重加強干擾部分的訓練,幫助學生練習標準的普通話。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讓學生掌握輕聲讀法,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將發輕聲的詞語進行重點教學,如表示人稱的疊詞、詞綴、語氣詞、助詞等等。同時還需要注意同一個字在不同文章不同位置的發音,在實際的對話中,許多字詞會在和其他音節連接時發生變調現象,教師需要通過強化練習提高學生的掌握程度。同時兒化音也是普通話的重要特征,低年級學生學習兒化音相對簡單,在朗讀練習中加以運用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情感的感受。
根據標點符號進行有規律的停頓,保證朗誦的節奏同樣是重要的朗讀技巧。教師可以將音樂中的節奏結合常見的標點符號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停頓的時長,同時讓學生了解不同標點符號之間停頓時長的順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朗讀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調動兒童的朗讀興趣,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訓練朗讀的技巧和方法,增加知識儲備和詞匯量,讓學生能夠富有情感地進行朗讀。
參考文獻:
[1]張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2019,000(011):13
[2]成彩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0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