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寶旭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深受重視,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國家、社會所需要的。在小學階段,語文這門學科非常重要,不僅是三大基本主科之一,同時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科目內容豐富,是由多個部分共同組成,其中關鍵部分就是習作。對于小學生而言,習作可以考察其語文功底。本篇文章就此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教學
前言:
現如今,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變得愈發重要,開始注重創新,強調個性化。但是,現實情況是小學生的習作內容大多都是套話,白話,而自己的想法非常少,導致作文平淡無奇,毫無特色可言。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做的就是轉變教學方式,做好習作教學,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習作個性化,使其可以寫出優秀作文。
一、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
小學生年齡小,對新奇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他們的內心世界極為豐富,而且想法多,千奇百怪。隨著時代的進步,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卻慢慢地消失不見了。小學語文老師要意識到這一點,并且重視起來,培養學生的個性。對于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啟蒙階段,這一時期他們從幼兒園脫離出來,開始系統地學習知識。老師不僅要把文化知識教授給學生,而且還要充分了解學生,鼓勵學生,促使小學生個性發展。通過習作,學生可以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意愿充分表達出來,但是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思想不深刻,他們的習作能力還不能將這些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習作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然后以此為基礎結合教材內容教學。例如,老師可以將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圖文作為例子,指導學生,啟發學生進行個性化習作。
二、多樣化組材積累
組材對于習作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小學生進行習作的第一步。在習作之前,小學生應當先收集一些與習作主題相關的材料,為接下來的習作打好基礎。目前,小學生在寫作中所使用的詞匯簡單且單一,重復率特別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掌握的素材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所以寫作意圖不同。老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積累素材,在組材的時候充分將個性化彰顯出來。老師可以組織閱讀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分享并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講述書中的故事以及自己看過之后的感受。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不斷積累寫作習材,寫作水平會越來越高,個性化也會更加突出。
三、隨堂習作個性化
隨堂練習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多數語文老師每周會組織一次習作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主題,讓學生寫作。但是小學生還處在習作的初級階段,他們積累的素材非常少,幾乎不會使用寫作技巧,很難寫出好的文章。這種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長此以往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學生厭惡習作,抵觸寫作。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老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可以考慮隨堂習作。這種習作模式的特點就在于可以將習作練習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還可以習作。小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寫作,寫作水平會進一步提升。此外,對于培養小學生習作個性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海濱小鎮》這一節課的教學為例做具體的解釋與說明。在課上老師會講解文章內容,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可以感受到海濱小鎮的各種美景,深深地陶醉其中。然后老師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以自己的實際感受為基礎,進行習作,寫一篇文章,這就是課堂習作。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習作,進而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除此之外,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可以寫出更多具有個性化的文章。
四、營造個性化的習作氛圍
由于年齡小,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有些事物還不能完全認識。老師要正確意識到這一點,給予重視。針對這種情況,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例如,在開展習作教學的時候,為學生創造情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打開小學生的習作思路。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相對來說要差一些,但是對情境有一定的認知。如果是一個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動小學生的習作的積極性,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促使其有強烈的習作欲望,企圖通過文字將自己的思想充分表達出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習作教學的時候,要為學生營造個性化的習作氛圍,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在描寫人物的時候,大多數小學生都是在描寫人物的外貌與動作,至于人物的內心,涉及的非常少,甚至是沒有。這樣的文章太普遍,不符合個性化寫作的要求。基于此,老師可以組織活動,引導全員參加,同時對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觀察同學的特征,其中包括外貌、動作以及神態等,此外還有很多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說明。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明顯的收獲,應用到習作中,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五、評價方式多樣化
適當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據了解,部分語文老師評判小學生習作能力的標準就是習作考試中的標準,如果小學生所寫內容與標準的契合度高,那么老師就認為學生的習作能力高,反之老師就會認為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差,很顯然這種評判方式是不合理的,具有局限性。想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習作能力,老師需要使用個性化的評價方式。老師的評價對于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影響其寫作方向。為了達到預期目標,提高學生的個性化寫作能力,老師要發揮評價的作用,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綜合考量。如果發現作文中錯誤,及時指出來,幫助學生改正。優秀的部分,要給予學生鼓勵,再接再厲寫出更多好的文章。此外,老師應當引導與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多角度寫作,提高習作的個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個性化習作教學就是為了將學生固有的寫作模式打破。讓小學生用一種“新的方式”進行寫作,在作文內容上體現出個性化的特征,使作文內容有新意,不再像流水賬,賦予作文生命。
參考文獻:
[1]李子云.試析小學語文作文寫作個性化培養方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4}(18):49-50.
[2]許曉芬.尋找個性化教學的源頭活水——例析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教學中如何整合運用學科思維導圖與電子書包[J].考試周刊,2020(80):11-12.
[3]李曉紅.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多角度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周刊,2020(33):17-18.
[4]孫佳佳.自主習作 放飛個性——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的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5(0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