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琴
摘要:語文科目在青少年的學習中一直占據主體地位,并且語文中教授的基礎知識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因此語文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教師應重視語文科目的教學。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與學習能力,因此在此階段進行語文教學已經不能僅局限于知識講解這一環節,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與習慣,從而推進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而保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工具,具有高效性以及便捷性,因此教師應積極研究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語文科目;高中階段;微課;運用策略
高中階段,學生及老師的主要任務均是為高考做準備,因此教師在準備教學環節時,將知識講解作為課程教學重心,雖然有助于學生聽取知識的全面性,但是長此以往,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被動聽取知識,從而便會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進而其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同步下降。微課是基于互聯網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教學工具,其一般時長較短、針對性較強,因此教師在選擇內容時,靈活度較高,從而可有效提升教學成效。為此,教師應結合高中語文教學任務與教學現狀,合理運用微課形式,從而有效完善教學模式。
一、設置導入環節,激發探索興趣
課程導入環節是指教師運用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趣味性內容,或者運用趣味性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主動進入課堂之中。微課以視頻形式存在,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動態物象進行展示,有助于學生在直觀中感悟與學習,并且因為其時長較短,作為導入環節也不會擠壓課堂講解時間。為此,教師應巧妙運用微課設置課程導入環節。
例如教師在講解《短歌行》時,首先教師尋找并播放內容為詩歌創作時代背景以及曹操生平的微課視頻,一方面激發學生對后續內容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簡單介紹詩歌創作背景,其次教師講解詩歌內容以及思想感情,在講解過程中遇到重難點時,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導入微課視頻,由此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文章內容,最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導入視頻以及講解內容,分析詩歌結構,由此學生可從創作角度體會詩歌的精妙之處。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微課視頻設置導入環節,有助于促使學生在直觀觀看中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從而其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進而學習成效與教學成效獲得同步提升。
二、完善講解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多采取“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坐”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便是聽講與吸收,這一方式擠壓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從而其在吸收知識時被動且低效,從而導致課程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微課形式雖然也是講解形式,但是可以引導學生在觀看中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實現了講解與思考的同步性。為此,教師應運用微課形式完善講解模式。
例如,教師在講解《勸學》這一課時,首先教師簡單介紹文章創作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堅持的理念,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對課程的初步印象,其次教師尋找并播放講解課程具體知識點的微課視頻,學生邊觀看邊學習,有助于其自我學習技能的提升,最后教師結合微課視頻以及學生的疑問點,針對講解,減少冗余講解,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推進學生全面掌握課程知識。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微課形式完善傳統講解模式,一方面減少教師繁復講解,另一方面推進學生自主學習,二者共同推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引導總結回顧,鞏固知識記憶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教師有意識地完善課堂講解模式,但是忽略了課程總結與回顧環節,由此教學完整性無法保證,學生無法對課程架構進行構建,同時無法通過回想課程內容進行查漏補缺,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消減極快,學習效率低下。微課時長較短,并且可給學生留下深刻記憶,為此教師應運用微課引導學生總結回顧。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阿房宮賦》后,首先要求學生自主回顧講解內容,從而實現初步對課程的復習,其次教師在課程結束五至十分鐘前播放課程講解的微課視頻,促進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對課程內容全面回顧與總結,由此深化其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最后教師將微課視頻發給家長,要求學生在課后復習時,結合學習進度觀看微課視頻,自主調整復習計劃,從而推動其對古詩的記憶與背誦。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微課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增強其復習的自主性與有效性,促進其對知識形成長期的、深刻的以及完整的記憶,從而為其復習效率提升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首先語文科目教學一直處于主體地位,其對其他科目學習具有基礎性作用,其次高中階段,學生能力發展到較高水平,教師不應僅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最后微課形式是高效教學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學針對性與有效性。為此,教師應正確認知語文科目的重要性,針對高中生群體特點,巧妙運用微課工具,制定教學策略,推進教學成效有序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紅.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明日,2018(40):147-147.
[2]洛桑頓珠.微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28):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