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盤麗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標點的學習和語言學習一樣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忽視了標點教學。文章以標點教學為主要內容,在部分教學情境的幫助下,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標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標點教學;語言訓練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也要重視標點符號的教學。本文以《夏天里的成長》為例,利用課文實例探討標點教學。
一、冒號:從學情之上出發解讀文本
“學情之上,才有自由”,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小學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的預設來學習。最有效的學情分析源于教師對課堂教學變化的高度關注。老師上課伊始帶領學生關注標題中的冒號,讓學生依照課題的形式,提取關鍵信息來介紹授課者。
師:同學們,在今天正式開始上課之前,老師有一個問題要請教大家。誰能以“我:……”這樣的句式來介紹自己呢?
老師指導學生用冒號介紹自己,妙在不但打破了師生間的陌生,而且教會了學生閱讀時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激發學生開口表達,試探性地了解學情,使接下來的課堂交流順暢無阻。
同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下課文的第一句話“夏天: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
接著,老師引導學生將思維再次聚焦到文章標題的“冒號”上,用啟發性的口吻讀著:“夏天,冒號,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引發學生思考“冒號”的含義和作用。學生回答說是解釋說明。老師說:“解釋說明顯然不是對夏天的定義,如果給夏天下一個定義,你該怎么下?請同學們思考,什么是夏天?”這樣的課堂教學,教者先引出冒號,再圍繞“冒號”連續發問,教師順勢板書“:”,直接轉人文本分析,可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二、問號:從問題設置走向文本思考
有創意的問題設置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精心設計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要問題,能觸發學生參與熱情,使學生浸潤于整個學習過程,充分發揮自主能動作用,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問號在課堂提問中很常見,教師使用也比較頻繁。常用于疑問句末尾,如果運用恰當,對課堂教學大有益處。課堂上,老師以問號展開對夏天的闡述,引導學生發散思考,在多元觀點中獲取新知。
師:同學們讀了這篇文章,還可以從很多的角度對夏天進行解釋說明,比如說它的意義,比如說夏天里發生的事情等等。展開這種思維,冒號的后面,我們還可以寫上什么,把文章標題換一下,說說你換的理由。
學生迅速瀏覽文本,在書中找出相關語句,了解夏天的故事,體悟萬物生長的意義。文本的關鍵語句被學生——列舉,句句呈現,學生學會了比較歸納,提取重要信息。老師巧設情境,繼續探究文本,仍是緊扣一個問號。
師:那么同學們,你們又在夏天渴望著什么呢?
教師接著剛才板書的冒號“:”,在下面板書問號“?”。
文章中夏天奮力生長的不僅僅是植物、動物還有勤勞的人,因此當對象轉變為學生,這樣的問題就能促進學生深度思考,自主研究文章的核心句“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師:如果現在就是七八月的暑假,正是萬物生長的夏天,同學們,請從自己的角度去想一想,夏天對你們的意義是什么。
這一問題的提出真正拓展了文本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通過問號,老師將學生帶入文本,對話文本。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交流研討,每一個被激發的靈動的個體都能在文本的深層解讀中酣暢淋滴。課堂上學生學思結合,引發一波波的思維風暴,知識學習和思辨能力完美統一。
三、省略號:從思維發展走向文本愿景
省略號是標號中有豐富內涵的一種符號,用法多樣,一般用來表示語段中某些內容的省略及意義的斷續等。省略號給文本留白,給讀者留下適度的思考空間和想象余地,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再次對話,有疏密有致、虛實相間之效。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小結板書時,創意發問,問題如下:
師:冒號,探究的是文章的第一句話;問號,探究的是核心句;感嘆號,探究的是情感。讀這類科普作品方法很多,如果文章結尾再來一個標點符號,你希望是什么號?
生:省略號。
師:為什么是省略號?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瞬間被打開,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認知與表達。省略號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當學生答完省略號,老師話題一收,以“夏天……”用一個省略號結束課堂教學,給學生思考留白,給各種美好的設想鋪就了可能。這小小的省略號牽引著學生的思緒,在學生回味課堂的同時,對學生寄予殷切期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師生互動的方式來促進標點符號的教學。標點符號是語言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時候不能忽視標點符號的教學,不僅如此更要重視起來,促進標點符號在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發揮正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岱.小說敘事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鄧天中.小學語文語言訓練研究[J].名作欣賞,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