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靈
摘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最基本形式。目前,學生的課后作業存在“繁”“重”“難”的現象。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指導精神,切實減輕中學生課業負擔,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家庭作業;現狀;策略
引言
作為一項用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手段,作業設計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過程中,應提起對作業有效性的重視,而不是一味追求作業布置的量,這樣只會給學生增加負擔,引起學生的厭惡感。文章分析作業設計現狀及核心素養融入作業設計的必要性,并提出分層次進行作業布置、適當設計自主探究性題目、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策略。
一、當前初中數學家庭作業現狀
(一)作業數量和難度均不穩,缺少層次和梯度
對于學生而言,最怕的狀態往往是幾門學科的教師都突然布置了作業,且作業量較大,而在一般情況下,數學教師都是“主力軍”。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但是問題就在于這樣的狀況可能造成學生疲于追逐“量”的完成,而非“質”的提升。更為關鍵的是,這種作業布置法往往缺乏層次性和梯度性,明顯有通過題海戰術或者掃蕩式做題法達到查漏補缺目的的嫌疑。
(二)學生家庭作業負擔過重
盡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禁止學校層面的補課,并開展各種減負行為。但是學生們卻發現,減負后的作業量明顯增加了,其中初中數學學作業就是“主力軍”。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在應試教育以及國民“教育基線”不斷提升的前提下,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量在短期內是確定的。在以往,教師通過補課等形式將自己認為學生需要知道的知識進行了灌輸或者幫助學生進行了建構,但是,一旦補課等環節取消了,教師就無法將更多的知識教授給學生了,自然便會產生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因此,只有通過大量布置作業來“彌補”或者填補這種思維上的不確定性。
二、初中數學家庭作業優化策略
(一)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為導向
按照核心素養的思想,如果我們將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的教育視為一個整體,并加以系統化、發展性視角處理,我們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不斷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過程。其反面自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教材等“他者”的依賴程度不斷降低的過程。同理,我們的初中數學家庭作業布置也當從培養學生學習獨立性的角度出發。再此過程中,捷愛士首先需要考慮的便是逐漸解放家長的問題。即家長的角色需要發生轉變,從原來的輔導者或者家庭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陪伴者,甚至可以時共同前進的“戰友”。其次,教師在作業的具體設計上,也最好講究作業題目的典型性和難度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從而確保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具體的作業書寫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第三,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找準自己的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客觀位置,如果有必要,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借助作業的力量幫助學生力爭上游。
(二)家校配合,保證作業的高效完成
作業的有效完成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與用心,還離不開家長的有效陪伴。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部分家長坐在旁邊玩手機打電話,這些行為對于孩子的學習起不到任何的促進作用。最近一位家長主動跟我聯系,說孩子成績下降之后提升得很慢,在家里孩子不愿意聽她說話,孩子總是把自己關在屋里。從談話中我能體會到家長急切的心情,但也能感受到她沒跟我說實話。對于這種情形我建議她適當地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讓孩子愿意跟母親交談。之后我私底下找孩子談心,孩子主動說他的媽媽一說學習就生氣罵他,動手打他,并且從小打到大。這就與家長說的孩子不愿意與她溝通銜接上了。對于孩子的學習落后,只是一味地指責、謾罵還不如主動去找出孩子落后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不想學習的出發點在哪,要知道學習是一件漫長的事,知識是需要時間沉淀與積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靈活設計實踐性作業
書面紙質作業是傳統數學教學中的主要工具,對于數學這種具有較強工具性與實踐性的學科來說,這種工具很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也很難達成鍛煉學生應用以及動手能力的目標。基于上述情形,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突破書面紙質作業的限制,適當融入一些實踐性作業,比如課上動手或課下調查等,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提升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以及思維活力,增強其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在圍繞“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展開學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觀察、想象,推理等,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布置作業時,可設計“用相似三角形測高”相關習題。例如隨堂練習:某人身高1.8米,有一高2.4米的標桿立于人和大樹之間,人與標桿、標桿與大樹底部的距離分別為2米、18米,求樹高。針對該隨堂練習,引導學生結合圖形解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要求學生結合習題解法,針對學校內樹木、路燈等參照物高度進行測量與計算,并充分利用課下時間操作、觀察,在小組內找出最佳測高方案。由此進一步實現了課堂作業從課上到課下,從紙質到實踐的轉變,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對于課堂數學學習內容的拓展與延伸,作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個人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進一步推動學生素養的發展。但在該過程中數學教師應注意的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非只在一朝一夕,這需要教師從實際教學出發,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與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耿亞鴿.初中生數學課外作業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王婭菲.中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若干問題[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