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要:美育,也就是對學生展開的審美教育。在新課改中指明,語文教育也就是審美教育,整個課堂要充滿美感,充滿趣味。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書本中,不管是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上,還是從教學本質(zhì)上,都要具備美感。因此語文老師具備兩個教學任務(wù),其一是對書本教材進行研究,從中感受到美;其二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美,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教育。
關(guān)鍵詞: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美育教育;實踐研究;方法策略
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上展開審美教育,就是把審美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結(jié)合,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中的美,并且陶冶自己的心靈。立足于語文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審美教育,然后對語言文字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展開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美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意義
1.美育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美育教育是促使學生進入到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在各個學科的課堂上可以融入美育教育,同樣語文學科也是促進美育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大多是一些名家名作,其主要包括了天地人事物等,各種藝術(shù)形態(tài),有非常好的意境,并且采用的詩句都比較優(yōu)美,可以更好的抒發(fā)作者的情感,這些素材都可以對學生展開美育教育,并且最大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并且也保障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2.美育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美育教育和學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關(guān)系,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并且也是處在想象力的最佳階段,老師要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設(shè)計,從書本教材中選擇出最具有想象力的部分,并且選擇適當?shù)臅r機,在課堂上展現(xiàn)出來,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進入到想像中,拓展學生的思維[1]。
二、小學語文課堂上,融入美育教育的研究策略
1.老師運用語言展示藝術(shù)美
在課堂上,語言是老師最常用的傳播知識的工具,有一位著名教育學家說過,從老師角度來說,語言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可以看到老師的整體思維、感情的抒發(fā)以及知識的廣泛度,還有對藝術(shù)的表達以及對問題的認知等,由此可以看出,語言是多么重要的工具,如果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語言不具備美感,那么整個課堂氛圍都是無趣的、枯燥的,學生們也會逐漸的失去興趣,老師的語言抽象,學生們就很難吸收知識,因此一名合格的小學老師,在語言的運用上,要具備一定的感染力,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使用語言精確、生動、有邏輯性,并且聲音有高低起伏,講出來的語句有條不紊,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會從老師的語言中,感受到感情的迸發(fā),還可以促使學生很快進入到學習中,語文老師不是專門表演的演員,但是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只要是人,就是有感情的,在語言上柔美一些,生動一些,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2.建立情景模式促使學生感受文字美
所有的文章都保函有一定的感情在其中,在語文教材中,作者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如果老師不能真正的融入到其中,只是作為一旁來觀看文章,那么這樣的講解是不生動的,學生們也不能對文章產(chǎn)生共鳴。文學作品,大多是來反應(yīng)現(xiàn)實社會的,作者采用的語言構(gòu)造來完成的這一部分的描寫,在文章中,可以看到,這種形象是直觀的、感性的,因此,老師要進入到角色中,和作品結(jié)合為一體,這樣的情況下,才會逐漸的吸收到教育本質(zhì)。那么應(yīng)該怎樣去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學生呢?這是教學中的最高藝術(shù)形式,也是老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展開情景模式的構(gòu)建,營造和諧氛圍,配樂朗誦、對照圖描述事件等,以情去感染學生的真情,這也促使語文教學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這樣的課堂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波動,這也促使學生上升到情感活動中,促使智力和非智力進行了和諧發(fā)展,此外,學生在這樣的情景模式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國的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受到了美的熏陶,對語言文字有更深的理解,并且也做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
3.挖掘書本教材中的美育教育
在課堂上,良好的教學氛圍是老師和學生一同制造的,語文課堂上構(gòu)建美的氛圍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美,心理溝通等,都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條件,因此要想建立美的氛圍,那么第一要做的就是,老師要富含飽滿的情感來為學生們上課,傳播知識,在課堂上,老師要保障自己可以先一步進入到情感中,并且把自己感受到的傳遞給學生,促使學生進入到美好的情感中,并且快速進入到教學中,老師面帶微笑,學生們就會放松精神,老師的美好心情也會傳遞給學生,促使學生更好的進入到這個氛圍中。我們都知道,身教大于言傳,老師是教學中的主導(dǎo)者,因此自己先具備美好的心情,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深入的去傾聽,并且可以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吸收到更多的知識[2]。
4.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
曾經(jīng)有一位教育家說過:老師要引導(dǎo)學生去感受美、了解美。因此小學階段,高效的語文課堂上,老師一方面要做課堂上的主導(dǎo)者;另一方面還要當好學生的引導(dǎo)人,促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下,快速的進入到課堂中,并且在和諧的氛圍下,自由發(fā)言,大膽說出自己的疑問和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樣的課堂節(jié)奏是愉悅的。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下,可以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xiàn)出來,并且身心愉悅的進行學習。老師要從學生的審美規(guī)律出發(fā),在美育的教育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對美的語言、文字、形象、意境等去挖掘,學生們受到老師的感染,最終成為了一個熱愛挖掘美、展示美的人。學生們的情感和老師的情感結(jié)合在一起,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在課下的時候,老師會對課堂效率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這樣的模式下,課堂質(zhì)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這就是美帶來的力量。
總結(jié)語:
審美教育不是短期就可以實現(xiàn)的,它是需要在長期的培養(yǎng)下,逐步養(yǎng)成的。美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想像力。這些都是美育帶給學生的正面作用。在實際課堂上,老師可以在語言中傳播美。在情景模式中,促使學生感受到文字的美。對書本材料進行深度挖掘,促使學生感受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真正愛上這門學科,此外,老師還要最大化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在課堂上更好的滲透美育教育。
參考文獻:
[1]高春宏.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實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9):20-24.
[2]李冰.以美啟真 以美育人——論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