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靖 孫珺
摘要:隨著社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快, “讓幼兒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已為幼教界意識到。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切實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主動創(chuàng)造探索的精神,是幼兒教師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我在以下幾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一、讓幼兒在“玩”中激發(fā)學習興趣與求知欲;二、開拓幼兒活動的空間和時間;三、鼓勵幼兒探索,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四、教師自身方面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五、家長對幼兒的激勵。本文通過開展以“蝌蚪成長記”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記錄和解讀了在活動中幼兒是如何主動學習的。
關鍵詞:主動學習;主題案例;過程實施
一、主題活動的緣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是,幼兒自發(fā)的探究往往具有隨意性、缺乏目標性和價值取向。那么如何來激發(fā)孩子內心深處的探究欲望,引導幼兒有價值的探索活動來主動獲取知識經驗?在開展系列探究活動“蝌蚪成長記”的實踐過程中,幼兒在教師的支持、引導下,體驗到了探究活動的樂趣,和自我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逐步完善了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解決問題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主題活動的推進
長期以來,我們認為只有有序的系統(tǒng)的知識對孩子來說是有價值的,因此我們一直重視教學技能的結果,而忽視了教學過程的愉悅性。那么,如何在生活活動中讓幼兒學得主動、情緒愉悅、又能自然習得必備的生活技能?在新課程觀的指導下,我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更關注的是“難以忘記的學習”而不是“需要記憶的學習”,我們更關注的是幼兒——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師幼共同建構主題探索活動,把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使幼兒學習活動生活化。
案例一:蝌蚪日記
陸陸續(xù)續(xù)孩子們在小區(qū)里的池塘、公園里的小河、鄉(xiāng)下的小溪……找到了許多的蝌蚪裝在透明的瓶子里,并且?guī)У接變簣@放在自然角。早上入園的時候去看看;晨間活動結束去看看;如廁的時候去看看;去做早操也不忘瞄一眼;吃完中飯就更熱鬧了,三個一群兩個一伙湊在一塊討論著觀察著。
散步過后,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聊著蝌蚪,曉樂說:“蝌蚪長得好慢呀!什么時候才能變成青蛙?”昊昊說:“是呀,我們這樣天天看著它們,怎樣才知道它長大的過程?”“我看過蚯蚓日記的,要不就像蚯蚓一樣來個蝌蚪日記吧”經過大家的討論一致決定寫一本有趣的“蝌蚪日記”,于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找了一個自己喜愛的本子記錄著蝌蚪的變化和生長的過程。
分析解讀:
通過幼兒與家長對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幼兒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尋找蝌蚪,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他們把蝌蚪帶回幼兒園更直觀的進行觀察,在這過程中幼兒的興趣愈發(fā)濃厚。隨之引發(fā)了幼兒的討論,幼兒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產生了——“蝌蚪日記”。在《指南》中也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我們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
案例二:蝌蚪長腿了
下午點心后,教室門口一陣嘈雜的聲音,“你看我的蝌蚪已經有兩條腿了”“我的也長出來了”“你看,我的好像也快要長出來了”“我的蝌蚪已經長后腿了”“是先長前腿的好嗎”“那你看我的蝌蚪已經長出后腿了,可是前腿還沒有長出來啊”………聽了孩子們的討論,之后和孩子們開展了一堂關于蝌蚪成長過程的課,看了蝌蚪成長的視頻等等。
三、主題活動的延續(xù)
1.順應幼兒的興趣延續(xù):
幼兒有了濃厚的興趣、需要,才會主動去探索求知。因此,教育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探索的問題及喜歡的活動,靈活地調整預定的積極主動教育內容,在幼兒的興趣點上隨機生成適宜的教育內容,才能保證幼兒對學習有內在的動機和興趣。比如:孩子們對空氣和氧氣產生了興趣、對兩棲動物產生了興趣,教師可與幼兒有一個或多個連續(xù)不斷的新主題產生。
2.支持幼兒的行為延續(xù)
在幼兒對某個活動感興趣時,教師的態(tài)度和作用直接影響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因為教師是幼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組織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材料投放來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幼兒能主動地投入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在活動中通過直接影響、提問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發(fā)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對自己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釋、猜想和判斷,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設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實現(xiàn)的。所以,教師只有發(fā)揮好這些作用,適時地給予幼兒鼓勵、支持和幫助,才能增強幼兒動手操作和探究質疑的膽識和自信心,在活動中更好的發(fā)揮主體作用。
【結語】
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主動學習的一些體會和經驗。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使們我的教育觀念、施教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一個新的提高,這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指導和幫助作用。探究活動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長期的探究過程中幼兒獲得了他們應有的發(fā)展:不僅對探究活動有了濃厚的興趣,獲得相關知識的經驗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積極進取、主動探索的求知欲望、與人良好合作的能力等等,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他們今后健康的成長提供了有益的保證。幼兒園的“主題式”課程實施為幼兒的快樂探究提供了一個生動、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它符合幼兒好動、好奇、好探究的天性,通過幼兒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自我探索、科學發(fā)現(xiàn)的... 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他們今后健康的成長提供了有益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幼兒園自主性“探索”——“表達”教育活動》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主編 鄭惠萍 2007年10月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 李季湄 馮曉霞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