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
摘要: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之下,教師需要對于課程教學進行多樣化,創新化設計,有效的貫徹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之中,體育教師有效的開展籃球實踐教學,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籃球技能,深化學生對于籃球學習的認識,更有效率的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因而,本文以“小學體育”為研究對象,對于“在體育籃球教學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路徑”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學生;身體素質;實踐活動
引言:
隨著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不斷深化,教師有效的結合“雙減”教育理念以及德育教育理念,對于籃球課程實踐活動進行多樣化的設計,有機的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實踐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因而,本文對于在體育籃球教學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實踐路徑產生了以下見解:
一、在體育籃球教學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實踐意義
(一)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體育共育
籃球技能課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籃球原地運球的技術動作,讓身體的各關節和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同時學生們能夠在歡樂的學習環境中學有所成,鍛煉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還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形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實現教師與學生能力的共同進步。
(二)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革新發展
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之下,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籃球技能教學過程之中,有效的貫徹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育觀念,有效的促進了小學體育理念的進一步深化,為小學體育砢磣實踐教學模式增加了更多的發展活力,推動著小學體育教學的不斷創新化發展。
(三)為學生培育體育素養提供載體
籃球只是一個載體,體育游戲是一種手段。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可以多創設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肢體力量和動作技能,以促進學生全身心的發展。基于籃球技能的掌握與深化過程之中,學生對于體育運動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實踐練習之中不斷的深化自身的體育素養。
二、在體育籃球教學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實踐路徑
(一)開展多樣化的籃球單元教學活動
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之下,教師有效的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對于小學籃球體育教學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探究,有效的總結出開展小學體育籃球單元實踐教學的教學路徑以及教學方法,根據現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籃球實踐教學的創新化設計,努力打造小學體育籃球技能實踐教學的教學品牌。
例如:我校的體育教師根據學生水平特點和比賽需要,有效的找出籃球訓練每個項目需要的技術和戰術,分析每個技戰術的難度,并按難易程度,按照低年級簡單,高年級復雜的序列進行內容的編排,編制相應的教學要求,對專項每個技能的單元、主題、問題開展集備。隨著籃球教學的每個專項單元集備的進行,集備研討逐步深入,集備方向則會更加學科化,體育教學模式也會更加成熟。教師們通過對于教材的動作要領進行解讀,查找大量文獻查深入理解籃球教學路徑,再到學生水平特點的把握,最后設計出籃球實踐教學的組合練習,一步一步,接近體育技能的學習本質,為學生掌握專業的運動技能打好基礎。通過專項技能單元集備,體育技能教學更加科學、專業,教師能夠圍繞技能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練習活動,解決關鍵問題,凸顯體育學科本質。 本節教研實踐課分成三個部分,首先熱身部分:通過繞籃球場慢跑進行熱身,接著曾教師帶領學生做徒手操,通過這兩個環節讓學生充分的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為接下來的主課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二部分是學習提高部分:以談話揭開主題,請學生進行坐、跪、站三種不同姿勢的運球讓學生觀察說出不同之處;然后曾教師示范籃球—原地運球,并讓學生觀察運球時,手的觸球部位與按拍球的部位;再通過徒手模仿練習,讓學生更快學會運球時按拍球的技術動作,之后每生1球自主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錯誤;緊接著利用小競賽激發學習興趣;最后優生展示,師生互評。而游戲環節《抱球接力》不僅可以觀察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又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整節課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第三部分是放松身心部分:隨著音樂,曾教師帶領同學們做放松肌肉的動作,并在愉快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教師針對我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中《籃球教學》課題,從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課程教學策略等方面,作了詳細的分析與闡述。更有效的明確了小學體育籃球技能教學的認知目標,技能目標,體能目標,情感目標,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將重難點合理分布,清晰地描繪了學生的學習路徑和學習策略。
體育教學部副主任從紅色籃球運動、新中國籃球運動及我校籃球運動發展三個方面介紹了建黨百年來籃球發展的歷程,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籃球史”課。基本部分為通過講解示范,先引導學生徒手模仿籃球運球的練習,著重解決學生投籃持球手型不正確的問題。隨后在練習投籃過程中采用自主練習法、糾正錯誤法、語言激勵法等等,著重解決學生投籃不會發力,發力順序不正確的問題。整堂課設計層層遞進,重難點突出。讓大部分學生初步掌握籃球雙手胸前投籃的方法。球隊教練基于籃球隊訓練比賽基本情況,和小學生們一起分享了比賽經驗和感悟,表示會將學校的關愛化作前行的動力,加強學習,科學訓練,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努力為學校爭取更大的榮譽。
(二)深化教師的專業教學素養
基于“五育并舉”格局下,教師要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繼續加強體育課程的籃球實踐練習,帶動更多學生參加到全身心的鍛煉運動之中。繼續發揚拼搏精神,在實踐鍛煉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身心素質。教師通過對于籃球課程教學進行深入探究,有效的了解籃球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以及籃球技能培養的必要性,深化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籃球運球,投籃等等的技術,形成高質量,高效率的籃球知識傳輸。
例如:為了進一步深入探討“體育結構化教學與模擬教學內容”,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我校舉辦了一場以探討模擬教學、提高專項技能為專題的校級研討活動。我校校長和學校體育總指導參與全程研討活動,學校全體體育教師都積極參與了本次教研。課堂教學環節中趙教師基于籃球行進間體前變向運球的教學研究,呈現了教研組對結構化教學和模擬教學的思考和實踐。在開展五年級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3-3課程時,趙教師通過對海綿棒的一物多用,有效地解決了本課把握變向突破時機的重點;以及結合實戰,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提前變形運球的作用與功能的難點,做到了學以致用。針對五年級籃球《體前變向運球》教學進行研討。組內教師針對什么是體前變向運球、低重心運球和低運球的特征和實戰作用、如何確定體前變向運球的重難點、如何抓住“突破”這一核心并解決如何突破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教師們基于自己對籃球的理解以及自身項目的知識遷移為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策略。本次教研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在會議室進行課后的交流和研討活動,體育組每位教師都進行了熱烈的研討。體育組教學組長對本節課在教材結構上的處理給與了肯定,尤其是籃球單元的結構化分析,幫助大家理清了小學階段的籃球教材。同時也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體會呈現了對教材的解讀,為各個體育教師更有效率的開展籃球教學提供了更加具有參考性的教學建議。
(三)基于“學、練、賽、展、評”拓展素質教育
各個小學學校堅持體育教學特色,研究體育學科的關鍵問題,追尋體育學科的學科本質和育人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解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努力構建“學、練、賽、評”一體化的體育課堂,讓學生在真實的體育學習中,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根據日常的籃球教學情況和實際問題,認真研讀有關于《小學體育籃球實踐教學》的教材書籍,階段跟進,將理論知識內化為教學行為,相互交流研究,有效的開展籃球比賽,對于學生在實踐之中的表現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更好的激勵學生,深化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籃球素養。為了進一步落實“讓每一個學生”精通1-2項運動技能的初衷,提升小學體育實踐教學質量,體育組按照“學、練、賽、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小學體育籃球技能教學機制進行具體的實踐優化。
有助于更新教育理念、深刻理解結構化教學,繼續推進“學、練、賽、展、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升中學體育教師籃球技術示范能力和教學水平,推動課程改革健康發展。
例如:我校有關于籃球技能教學的研討活動集理論知識、實踐體驗、評價交流為一體。首先,李教師講解了本系列研訓活動的目的和周期計劃,圍繞“教會、勤練、常賽”主題,強調“學、練、賽、展、評”籃球技能的教學實施,并對結構化教學作了深層剖析。隨后,由黃教師陳述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之籃球模塊教學中《持球突破》的教學設計,其中就如何在體育課堂中實施結構化教學深入講解。接著是技能培訓,由黃教師給參訓體育教師上《結構化教學下的持球突破》的課改示范課。最后,結合本課設計,李教師作了《籃球模塊課堂教學改革策略》解讀。結構化教學比以往的碎片式教學在實踐運用中更具有效性,課堂中,教師們通過對體驗積極探索有效練習方式,得到體現了研討主題。碰撞發生啟迪,實踐產生智慧,每位教師都留下了汗水收獲了課堂教學的變革方式。
這種形式的“學、練、賽、展、評”教學模式新穎有效,活動中注重了理論的學習還讓教師們在實踐中體驗課程變革的方向。教師們在研討中表現出很強的問題意識,不僅能提出問題,還能嘗試去解決問題。
我校教師的課堂是體育組“學、練、賽、評”一體化籃球實踐教學的集中體現,按照“教會”“勤練”“常賽”的原則開展籃球素養培育教學。教學有法,著力點清晰,遵循規律,循序漸進;練習實效性強,練習途徑多樣,場地布置、器材選用合理,練習密度和生理負荷適宜,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比賽中鞏固與運動,在賽中激活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各校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變革陳舊教學方式,探究如何運用結構化教學踐行學科核心素養,并就 “結構化教學”、“穿越魔鬼區”進行內化,進行深入探究,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課堂質量,讓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水平有質的飛躍。
三、結束語
隨著“雙減”教育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原則在教育體系之中不斷上升,重視度不斷增加。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籃球教學時,通過有效的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從多個途徑之中幫助學生理解籃球知識,在實踐練習之中感悟籃球運動的魅力,深化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形成體育素養。這種融合了“雙減”教育理念與德育教育理念的籃球教學模式貫徹落實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實現了高質量的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1] 李明偉. 健康中國背景下籃球運動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分析[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0):148-150.
[2] 梁毅. 如何在籃球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J]. 體育畫報,2020(14):95-96.
[3] 陳賢彪. 提高初中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業余籃球隊在體育方面的教學實踐[J]. 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3):80-80,81.
[4] 李宏. 中職學校籃球教學中對學生德育培養的 實踐分析[J]. 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0):93-94,97.
[5] 張桂林. 籃球教學在高職學生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探討[J].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1):17-19.
[6] 周永漢. 小學生的籃球教育與小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探析[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10):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