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霞
摘要:美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地區校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學科,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農村地區的初中美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由于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缺乏健全的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等因素,阻礙著初中美術課程開展情況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美術教師應提高對美術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并采取相應措施來改善當前現狀。本文基于雙減政策為背景,分析農村地區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以及其解決對策進行研究,以期更好的減少初中生的學習負擔以及課業壓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農村地區;初中美術
引言
美術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學科,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意義。通過開展美術教育能夠培養農村初中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學素質,讓他們在生活中得到美的熏陶。但是由于農村教師深受傳統應試教育因素的影響,對于美術教育沒有過高的重視,使得學生也嚴重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雙減政策下,初中美術教師應積極改善現階段的教學情況,以真正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并采取不同形式和手段改善教學的質量。
1 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
1.1對美術教育不夠重視
普遍的農村地區學校中的美術教育都比較薄弱,沒有得到教育部門與學校的足夠重視,且很多學校都把升學率作為衡量學生好壞、教學質量高低以及辦學規模大小的重要標準,卻忽略了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綜合發展的培養。除此以外,學生也將美術課程當做是娛樂、休息的陣地,導致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并且沉悶的課堂教育氛圍也是讓學生逐漸喪失美術學習興趣和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1]。
1.2教師專業素質待提高
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專業美術教師或者是專職美術教師的數量比較缺乏,大部分美術教師都是兼職教師,這就導致美術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難以保證。并且有些教師的專業素質較差,同時加上教育觀念落后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美術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將完成好的作品展示給學生,或者是簡單的向學生講解知識后,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繪畫,而這種方式不但無法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藝術創造意識,更無法培養學生對繪畫學習的積極性,不符合雙減政策的相關標準。
2 雙減下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改進策略
2.1提高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
在雙減政策下,要求減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以及學業壓力,但是部分農村地區的學校與教師過于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美術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使學生的學業壓力逐漸加大。為此,提高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是解決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現狀的重要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減少其課業負擔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一方面,學校應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中的相關要求,嚴格要求不允許出現“占課、搶課”的現象,并且要安排擁有專業美術知識與繪畫能力的教師為學生進行授課,以此來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教師必須要加強對“雙減政策”的理解與認知,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美術課程的教學大綱,提出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并創新美術教學的手段,以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美術的課堂教學效果,并良好的訓練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造力,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發展打下基礎[2]。
2.2打造高質量的美術教學團隊
雙減政策中不僅要求教師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還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升農村初中美術教育質量、推進農村.教學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美術教師不僅要擁有專業的美術繪畫能力,還需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和敬業精神。因此,學校應針對于培養教師的職業素養開展培訓活動,以此來培養教師的責任意識與責任心,引導教師對自身的職責有著清楚的認知,從而促使其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美術知識與繪畫能力,保證雙減政策能夠更好的落實于課堂教學中。其次,政府還需要積極引進年輕美術教師到農村進行支教,同時提高支教教師的薪資福利待遇,并制定完善的激勵政策,提高教師對工作的積極性,促使農村地區初中美術教學隊伍的穩定性與質量的不斷提高。
2.3“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材施教”是指由老師按照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選用不同的課程和教學手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并在尊重學生之間個體差異的情況下,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鼓勵學生更好的體驗美術創作為其帶來的樂趣,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新性、個性化特點,以此來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能力[3]。
例如,在學習《 漂亮的手工燈飾》這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燈可以照亮漆黑的夜晚,你們知道是哪位科學家發明了燈泡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能一下回答出教師的問題。接下來教師再向學生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問題:“那么一盞漂亮的燈是如何營造出特定的效果的?”通過教師一步步的引導,并帶領學生一起制作一盞漂亮的燈飾,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到燈飾制作的技巧,并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燈飾進行大膽的創造,以此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后,在學生全部制作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其他的同學進行分享,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感,還能夠充分體驗美術創造為其帶來了樂趣,促使學生朝著個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3 結束語
在農村地區的初中教育中,美術課程教育是一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初中生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村初中美術教育都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沒有將雙減政策有效落實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因此,無論是學習還是教師都應積極正視初中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提高重視程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等措施,為農村地區的初中美術教育中更好的落實雙減政策夯實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郗華,邱云飛.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實施價值[J].教育界,2021(39):41-42.
[2]丁吉萬.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美術審美的培養方法[J].新課程,2021(37):134.
[3]王瑜,林涓.初中美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究[J].大眾文藝,2021(1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