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時也需要不同的文化形式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作為高素質專業應用型人才培訓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取得了不凡的發展,不僅為社會提供了各行各業的專業型人才,同時也在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改革創新之下,提高了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文明城市的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高職院校舞蹈專業具備很強專業性的課程,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前提之下,對學生的舞蹈專業素養與表演實踐也十分注重。本文就高職院校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改革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舞蹈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23-092-03
【本文著錄格式】程春玲.高職院校舞蹈人才培養與學演結合的綜合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12(23):92-94.
引言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舞蹈專業是具備較強實踐專業的課程,其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批專業素養極強的舞蹈人才,由于舞蹈專業在高職院校開創的時間較短,其專業定位難以確定,培養的目標和模式模棱兩可,大多數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舞蹈專業理論知識方面人才欠缺,專業舞蹈技能不夠扎實,在社會位置上定位不夠準確,因此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畢業的學生與社會脫節,畢業后就業難度比較大。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教育教學理念上以及模式上進行創新改革,不僅要重視理論方面知識的傳輸,對學生的舞蹈專業能力進行系統的強化,還要對學生學演結合一體化進行教學的研究,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今后高職院校舞蹈專業畢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上獲得一個較為好的工作崗位。
一、目標培訓和創新改革
(一)培訓目標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的不斷改革,漸漸地進入時代背景之下。傳統的人才培養已經不適應如今社會所需,隨著專業演出院團的改制和撤銷,舞蹈人才漸漸地已經是藝術院團的后備胎,因此,高職院校舞蹈專業必須進行創新改革,優化改革目標,根據市場所發出來的信號、未來工作崗位上的需求,進行綜合素質培養及多技能培訓專業的舞蹈人才。其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做到愛崗敬業,愿意付出自己的汗水,去強化自身素養能力,具備專業技能上能創編、會表演、能教學,三位一體的綜合素養。在工作崗位上能勝任中小學生舞蹈課程教學、文藝演出團的表演,以及對相關企業文化舞團的編劇、策劃等工作[1]。
(二)培養現狀和思路改革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舞蹈專業在招收學生的時候,主要有兩種招生模式,其一,只招收15—16周歲左右的學生進行五年制度的專業技能培訓;另一種是招收17—18周歲左右的學生進行三年制度專業技能培訓。在高職院校舞蹈專業招生過程之中,三年制度招生模式的學生存在一定問題,雖然他們已經在一段時間內接受過一定程度上的專業技能培訓,有較好的舞蹈專業能力,但是,由于長時間的學習舞蹈專業技能,從而忽視了對文化課的學習,在高職院校招生時,許多有較好舞蹈功底的學生,因為文化課成績較差,很難被優秀的高職院校招收。此外,還有一些在文化課上以及舞蹈專業技能上都有著很好的成績,但是這些學員往往會選擇本科大學的舞蹈專業,從根本上導致了三年制模式招收優秀學員困難的問題[2]。相比較于三年制招生模式,五年制招生模式就輕松許多,招收的學員可塑性很強,只要在未來5年時間內進行嚴格的、系統的文化課知識學習和專業舞蹈技能素養的培訓,就能夠很好地在社會上勝任相關崗位的工作。
在高職院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學校不僅要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方面進行加強和提高,還要提高學生專業的課外實踐能力,老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表演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表演技能。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針對教師進行專業技能的加強,定期地為舞蹈專業老師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加強宣傳,鼓勵老師帶著學生進行社會性表演活動,優化高職院校舞蹈專業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素養。同時還要與校外的企業進行合作,定期定時地向企業輸送舞蹈人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3]。此外,應該培養高職院校舞蹈專業人才的優良品質,讓學生根據自身的不足之處,安排好學習計劃,有效地掌握自己課程的相關知識。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避免單一的、枯燥的訓練,積極應用互聯網平臺,通過視頻教學、實時溝通研究,進而提高專業技能。
二、學演編結合一體化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
(一)師資建設
高職院校舞蹈專業人才培訓最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在于教師需要有較好的專業技能素養、業務服務能力和高尚的品德,這就需要對師資建設的加強。
首先,加強高職院校舞蹈專業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求教師有積極探索、優化課程的教育能力。傳統的舞蹈教學模式下,教師不管學生的學習進度,只是一味地傳授動作,不會根據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情況來進行進一步的指導,忽視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與藝術素養的培養,教師有如機器人一般對學生傳授單一、枯燥的舞蹈動作,學生僅僅是老師的模仿者。為此,現代化改革傳統舞蹈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使用綜合性、專業性舞蹈教學模式,打破為教學而教學的瓶頸,應當結合舞蹈理論知識、舞蹈創編的體會教授舞蹈技能,將舞蹈動作和道德品質相結合[4]。一個優秀的舞蹈演員必須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素質以及高尚的品質。教學中應當注重講解各種舞蹈所體現出來的不同文化、不同情感、不同思想,指導學生思考舞蹈文化的形成,了解舞蹈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是怎樣一種心情,把握好輔導所帶來的魅力,獲得和提取舞蹈動作中所散發出來的情感和知識。
其次,要求教師有著無私奉獻、以德育人的高尚品質。教師應當將教育學生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偏不倚,平等對待任何一位學生,并且對每一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解答。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不斷的思考與探究,對每一個舞蹈動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對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力求至善。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舞蹈才藝,還要為學生做出榜樣,給孩子們提供避風的港灣。只有這樣的優秀教師,才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關護,用愛澆灌,用心撫育才能夠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舞蹈表演人才。
再次,創新建設高職院校舞蹈表演師資隊伍。高職院校要針對舞蹈表演教師進行統一整合,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調整,有外聘內培的方式,從社會上邀請頗具名望的舞蹈藝人在校內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聘請其他高等優秀大學的著名舞蹈教師、著名教授對本學校學生進行講座、兼職授課等。把本校優秀的教師送入專業的培訓機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同時鼓勵本部教師進行考研考博。加強教研室主任、優秀教師、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形成高中和初中結構的合理,新老教師的和諧搭配,加強高素質綜合性舞蹈教師隊伍的建設。
最后,整合、優化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一個課程團隊,培養出高素質的、多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通過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增強青年、老年教師的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意識,在工作中不斷地提高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2]。
(二)加強教學場地建設工作
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院校舞蹈專業是一門擁有很強實踐性的專業課程,若想要提高舞蹈專業的教學成效,建設一個設備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職院要根據本校的實施情況、舞蹈專業學生的人數,對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合理、統一的規劃,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使用校內的舞蹈器械,讓舞蹈實訓室始終處于飽和的狀態,既不會人滿為患,也不會出現空置的狀況發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著足夠的訓練時間。同時相關工作人員要看護好和維護好相關舞蹈器械,對學生使用舞蹈器械的時間和使用的次數進行記錄,最大程度地避免舞蹈器械的損傷情況,即使出現損傷情況也要及時地進行處理維修[5]。同時,在實訓室設備方面,諸如,小提琴、鋼琴、音箱、鏡子等,在采購的時候要注重其質量,不能以次充好,同時在引進新型多媒體設備,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適時地利用這些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更直觀地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不斷地去完善實訓室相關的配套設施,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興趣[1]。
2.校外實訓場地建設
在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校外實訓場地的建設,最重要的是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校外實訓基地平臺,高職院校在學生畢業前夕,不可以少于兩個在外界企業實習的機會,老師要仔細了解校外實訓基地的基本情況,并在課堂上如實告訴學生,由學生自主選擇,針對校外實訓基地存在的隱患,學校要仔細排查,防患于未然,從根本上保證學生的實訓安全,此外,在校外實訓過程中,多給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他們更加地適應工作崗位,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而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曝光率、金錢方面而去演出,切實保證好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2]。
三、創新培養
(一)設置特色專業課程
要實現高職院校舞蹈專業學演編一體化結合教學的有效實現,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高職院校還需要不斷地創新,改革建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機制,設立特色的專業課程,通過對舞蹈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課程進行改革創新。加強團隊隊伍的建設,不斷地去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以及教學課程的內容,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老師自身專業技能對課程內容進行改編,形成本校特色的舞蹈專業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保障在未來獲得較好的工作崗位,并實現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4]。
(二)創新人才培養機構
高職院校要不斷地深入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理念,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搭建出一個可以讓展示自己的平臺,制定出詳細的教學教程規劃,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力,培養學生永不言棄、開拓創新的學習精神,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符合市場的要求。還要加強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通過舉辦高層領導會議研討各大院校、表演院團、藝術劇團用人單位的意見建議,從而獲取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情況、用人的標準、專業方面的需求,針對性地開展活動,讓本校學生更符合用人單位的標準,抑或讓用人單位和學校共同研討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地與一線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讓學生能夠快速上崗[6]。
(三)搭建教學平臺
要想實現高職院校舞蹈專業學演編結合一體化實踐教學,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強化性人才質量培養,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能讓學生自主發揮的平臺,清晰明白市場以及觀眾的需求,對自己進行精準定位,打造好與外界企業的合作關系,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才能更好地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內容以及各種技術技能,提升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運用的能力。各高職院校應該為學生搭建這類教學平臺,并根據企業以及市場的波動,對舞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項目、課程設施、學習方法、技能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更符合企業以及市場的需求,在學生進入企業崗前實習時,邀請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企業教師、社會知名舞蹈表演家來為學生進行一場演講講座,給學生提供有益的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提升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在短時間內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快速地進入到工作之中[6]。
高職院校要要求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進行社會實踐、并對社會實踐進行記錄和追蹤。與此同時,學校還要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更多的實踐機會,大力安排有關的學生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比如:院校進行舞蹈技能爭霸比賽、優秀原創作品展示比賽等,教師要積極地去參加縣級、市級、國家級的相關比賽,不要為了排練舞蹈課程而放棄參加相關的比賽,比賽也是實踐的一種,對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也能更好的提升學生和老師自身的榮譽感和自信心。以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舞蹈表演專業為例,每一個學期學校都會給學生提供至少三次機會去參加廣東省舉辦的各種大型文藝演出活動,以及全國、全省、全市的相關文藝表演活動。同時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學以致用,從進校開始就會開展各種類型的舞蹈培訓中心的助教活動,通過選拔考試獲得舞蹈教師資格證后,選拔出優秀的學生來擔任少兒、幼兒培訓班的舞蹈指導老師。從最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后用人單位反饋情況來看,與各個單位共同合作培養出來的學生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實習單位相關領導與高職院校舞蹈教師對學生能力的肯定,也為下一期將要完成畢業的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口碑。實習學生留崗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與考證,能夠很快地成為單位業務骨干,通過實習實訓,高職院校表演類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8%以上可以看出就業率高與培養模式密切相關[5]。
四、結語
由上述可以看出,高職院校舞蹈人才培養與學演編結合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養,以及未來得到更好的就業崗位,都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搭建學習平臺,能夠更好地推動校企合作、學演結合不斷地通過實踐來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雙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健康有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卉.高職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J].明日風尚,2019(23):137-138.
[2]王繼陽.如何開展高職院校舞蹈藝術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讀天下(綜合),2019(17):251-252.
[3]張靜.藝術院校“院團合一學演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探索——基于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原創舞臺劇《太湖傳奇》的實證研究[J].大眾文藝,2019(21):250-252.
[4]曾華美,張云鵬.高職藝術院校舞蹈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探究[J].廣東教育:職教,2020(4):21-24.
[5]吳思慧.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地方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資訊,2020(1):152.
[6]寧鑫.舞者核心素養與表演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研究[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20.
作者簡介:程春玲(1963-),女,安徽,副教授,國家一級演員,研究方向為舞蹈表演、教學、編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