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程思政對高職教育培育德技雙修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內容泛化、片面、形式單一的問題。本文以威職《物流入門》課程為例,從課程目標調整、思政內容的開發與設計、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評價改革的角度探討了如何進行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關鍵詞:課程思政;物流入門;教學改革
一、課程思政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課程思政簡單說就是將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相結合,在上好專業課的同時,實現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功能。在系列重要講話中都談到培育時代新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務。“時代新人”不僅體現在知識和技術方面與時俱進,還體現在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價值規范等方面。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服務產業,行業發展對人才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思政使我們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專業課程有了新的落腳點和更深層次的時代含義,能將專業學習和為國家、社會服務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教師的思政素養有待提高
有的教師將課程思政停留在意識形態教育方面;有的則是將所有與素養有關的內容都納入到課程思政中,導致思政內容泛化;有的教師將相關性不強的思政理論或案例生硬的套用在教學中,缺乏內涵。
2.授課形式單一
部分教師只采用案例教學法,在每章內容的導入部分引入思政案例,之后完全進行專業課程授課,沒有將思政內容有機地融合到專業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缺乏參與,感受不深刻,不能達到“內化于心”的目的。
3.知識點選取片面
教師只選擇某些專業核心課程或者某些知識點提取思政要素,沒有將思政教育貫穿到整個課程體系中。
三、《物流入門》課程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改革思路
(一)調整課程教學目標
傳統的課程教學目標通常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其中素質目標包含了部分思政的元素,教師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煉、補充、修訂,突出思政教育目標。《物流入門》可以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制定課程目標,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責任擔當、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進一步開發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
《物流入門》是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第一學期接觸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知識面寬,案例豐富。在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中從國家社會宏觀層面、行業企業中觀層面和個人發展微觀層面3個維度對原有課程內容進行重構,進一步挖掘思政點。
(三)豐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高職物流專業大一學生理論功底較差,時勢素養不夠,但思維活躍,可塑性較強。要提高思政教學的有效性,不要讓一種或兩種方式貫穿課程的始終,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物流入門》課程可運用案例教學、小組辯論、方案制定、企業調研、畢業生采訪等靈活多變的活動形式。比如,在物流包裝項目中,讓學生在菜鳥驛站進行一次快遞包裝的主題宣傳和回收活動,加深學生對資源節約的認識。教師要借助教學平臺,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讓學生在課余碎片時間也可以進行思政學習。
(四)改進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改革是實現思政和專業課程融合的重要推動力。《物流入門》課程的考核比例可將專業知識和技能縮減至80%,思政要素增加至20%。考核指標包括道德品質、職業素養、價值取向、奉獻精神、創新精神。由于思政教育的效果包括很多情感因素,難以都進行量化。因此,除了考核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比如思想匯報、活動參與情況、思想觀點等之外,還可以將課堂教學之外實戰項目納入到課程考核中。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目前有雙十一、“櫻桃寄”客服兩個生產性實訓項目,還有菜鳥驛站實訓基地,可以通過學生在工作中的表現,形成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任課教師和企業教師、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四、結語
高職物流專業如何結合專業特點,深化課程思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改革,是一項長期工作,面對時代發展、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教學手段日益多元化,教師應主動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養,不斷更新課程思政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真正發揮物流專業課程思政的德育功能。
作者簡介:
王秋芳(1982.12—)女,漢族,山東威海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