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妮 趙明陽
摘 要: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穩步提升人的們健康水平,已成為新時代的重大理論、現實問題。體醫融合應運而生,它可以解決困擾當前社會的醫療健康問題。體醫融合有利于人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了運動、醫學專業人員的高度關注。
關鍵詞:保山市;體醫融合;現狀;構建
1995 年,我國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國民逐漸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全民健康意識得到加強并且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2016 年,《“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頒布,極大地推進了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等方式來提高全民的健康。在健康中國的發展下大眾開始意識到體育與醫療相融合將大大提高健康水平。
1 體醫融合對促進全民健康的意義
從生理學角度分析,運動對促進人類的健康起到基礎性作用。通過科學的體育運動可以有效刺激人體的各個系統機能狀態,起到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物質代謝的作用,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能量代謝,對于糾正肥胖、三高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問題具有積極影響;在運動的過程中,結合適當的醫學理論,可以使運動的效率更高、更有針對性、安全性。體醫融合不僅在生理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心理上的作用也是不可代替的。缺乏運動或體育運動不足、過度運動都是不合理的鍛煉方式,通過個人、家庭、社區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用體醫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引導人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進健康的主要內容。
2 保山市隆陽區城區體醫融合現狀
2.1體育俱樂部模式。
目前,保山市城區健身俱樂部發展迅速,有規模較大的健身俱樂部5家,據了解,5家健身俱樂部會針對會員進行相應的健康監測,有效了解會員的身體健康情況、運動中的醫務監督和指導、結合會員的需求,制定并實施個性化運動處方等。然而看似完善合理的組合沒有醫務人員的參與導致體醫融合模式并不完整。
2.2醫院健康指導中心模式。
保山市區所有的醫院的體檢中心屬于一種以醫院為主體,同時包括體檢、治療、診斷在內的一種“體醫融合”模式,該種模式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定位十分清晰明朗。到體檢中心體檢的人群,可以根據體檢結果,得到醫生的指導包括藥物、飲食和運動方面的處方和建議。
3 保山市隆陽區城區體醫融合模式的制約因素
3.1相關政策、制度的缺失
無論醫院還是俱樂部包括社區都認識到體醫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體醫融合實施辦法、程序沒有進行全面進行說明、體育部門和醫療衛生部門的協作需要相關條例規章保障指導。《綱要》的頒布,將體醫融合提升到國家政策的層面,但缺乏體系化和針對性的實施細則以及配套政策法規,使得體醫融合在實踐中難以操作。以北京康曼俱樂部體醫融合嘗試為例,該俱樂部聯合醫院體檢中心、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對客戶進行體檢和體質監測,根據反饋數據開具運動處方和運動鍛煉的指導,過程緊緊貼合體醫融合理念;由于缺乏市場經營政策規范的引導,康曼俱樂部體醫融合模式運營后不久便開始出現三者利益分配不均、責任劃分不清等現象,最終導致合作的失敗。體醫融合需要政策制度的保障下逐步推進,解決當前政策法規的缺失問題尤為必要。
3.2 體育與醫療部門協作不足
體醫融合的過程中,體育部門與醫療衛生部門是主體,從體醫融合的特點,決定兩者應攜手共并進,但現實卻并未如此。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體育部門和醫療衛生部門工作交叉少、各行其職,它們有著各自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模式 。3.3 專業體醫人才的缺失
體醫融合模式要求相關人才應同時具備體育和醫學的復合型素養。然而在當前人才培養過程中,大家都認識到知識全面性的重要,但在體育、醫學方面融合度不夠,它們注重各自的技能培養,對跨領域培養還不夠重視 。雖然目前我國很多體育院校開設了運動醫學專業,并培養了大量學生,但是受到師資力量和觀念的影響,運動醫學專業的學生存在相關醫學、健康學知識注重理論學習,而實踐技能有限。由于以上原因,體醫人才還存在就業難的問題,如果到醫院就業,他們沒有相關資格證書;到學校擔任體育教師,他們的專業素養又不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的偏頗、就業的壁壘,限制了運動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數量,從而進一步造成體醫專業人員匱乏。
4 保山市隆陽區城區體醫融合模式的路徑構建
4.1政策法規體系的創建
體醫融合模式的科學構建,需要有完備的政策和法規體系指導。體育與醫療的融合是多層次、多要素的,涉及經濟、政治和教育多個領域。政府應多途徑的加強保山市公共體育資源建設,這是體醫融合的重要物質基礎。第二,政府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體育與醫療衛生行業的深度學科溝融和融合。第三,頒布相關體醫融合在市場經營、文化宣傳教育、衛生管理等等各指導性實施政策文件,形成以國家高層直至地方辦事處的豎向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包含商業教育衛生部門橫向具體實施細則體系。
4.2 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
面對保山市醫療資源較為緊缺的問題,增強全民體質迫在眉睫。在調查中得知,保山市公立醫院醫療資源較為緊缺,尤其是醫生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在談到體醫融合的時候,他們知道其重要性,但是沒有體力、心力去學習。鑒于此,應適當增加醫療人員的編制,在業余閑暇時間,體現其公益性。醫療部門也可以定期組織活動,到社區、健身俱樂部等進行健康指導和培訓。醫療機構和教育部門應打破壁壘,引進復合型人才,醫療機構可直接引進運動醫學專業人員;教育機構則可以在體育專業中加強醫學常識教授,醫學類專業應注重體育素養的培育。以保山市的兩所高校為例,應加強保山學院體育學院教師與保山醫學高等專業學校的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培育本土的復合型人才。
4.3優化體育與醫療健康產業發展
體醫融合模式,要融政策、融人才、融管理,更要融經濟產業于一體。體醫融合構建要融在根基、融在發展。經濟產業是根基,決定兩者的存在和發展,必須要優化產業結構的升級、鼓勵新業態的發展,給體醫的相融提供物質保證。
作者簡介:
楊曉妮(1982.9-),女,副教授,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運動與健康促進。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2020 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保山市城區“體醫融合”服務模式構建研究 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編號:2020J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