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信用可以進一步對會計行為主體的自覺性進行有效約束,從而使會計行為主體能夠誠信執業。面對當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部門中存在的嚴重誠信缺失的現象,需要進一步強化會計制度建設,健全會計信用體系,有利于為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行為標準,從而為市場行為做出榜樣,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整個社會的信用度,促進國家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會計制度;會計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的制度規則,在信任的基礎上對雙方進行的當期或跨期交易進行有效的利益維護。這種制度規則在法律的范圍下,既包括平等競爭原則,也包括合法經營規則,同時不得損害其市場競爭者的合法權益,會計行為主體在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的規范下,如實準確地生成、提供或鑒證相關會計信息,即為履行會計信用的過程[1]。會計信用的主要表現為會計行為主體真實、合法、完整、及時地向需求者提供財務會計報告,為需求者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會計信息作為參考。會計信用的評估標準主要是會計行為主體是否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即會計行為主體是否具備較高的會計信用度[2]。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事業單位的職能也發生了轉變,會計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做出更加準確有效的經濟決策,會計信息的質量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會計行業的信任危機也在不斷加劇,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的健全和行業曝光的深入,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層出不窮,會計造假事件也日益增多,嚴重阻礙了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行,應進一步加強會計制度建設,完善會計信用體系,既能夠有效地推動會計行業的穩健發展,也能夠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騰飛奠定良好基礎。
一、會計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1、政府信用缺失引發了會計信用缺失
在會計信用體系中,政府信用是基礎與核心,一旦政府信用出現了問題,那么必然會對整個社會的會計信用體系造成影響,最終導致會計信用體系的崩塌[3]。目前,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現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沒有正確處理好政府的職能轉變,使政府功能出現嚴重錯位的情況,對當地的經濟活動或市場活動進行過度的人為干預,導致政府信用被嚴重透支。其次是政府在介入經濟活動時,存在嚴重的違約情況。最后,是由于部分政府在管理活動中過于看重自身利益,導致政府信用缺失,嚴重損害了政府形象。還有部分政府為了使當地經濟發展形成一種繁榮的景象,采用地方保護主義,認為通過造假能夠刺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假反而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因此對會計行業層出不窮的造假事件視而不見。從上述地方政府的信用缺失表現來看,這些信用缺失的行為會進一步導致會計信用的缺失,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對會計事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影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作。
2、誠信理念淡薄
事業單位會計的基礎職業道德就是誠信,這是推動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發展的基礎要求。然而,當今社會對事業單位會計的信用體系持有較高的懷疑,無疑給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目前我國的經濟運行模式正在不斷變革,社會的傳統價值取向也正在接受不同思維模式的碰撞,事業單位會計信用缺失事件層出不窮。對于事業單位會計信用缺失而言,主要分為兩點:其一是在事業單位中,巨大的利益誘惑導致人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限制人們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僅僅依靠誠信的道德品質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顯得難上加難。其二,是由于當今社會的欺騙和虛假現象層出不窮,事業單位的會計從業人員也在自己的崗位上遭受著市場與社會的雙重壓迫,面對各方面的干擾與壓力,會計人員很難堅守自己的職業底線,導致誠信理念受到沖擊,最終做出錯誤的判斷。
二、強化會計制度建設、健全會計信用體系的有效策略
1、正常發揮政府的功能
由于市場存在一定的無序性和自發性,因此,政府的宏觀調控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我國仍然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使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存在不成熟的情況,這就更加需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但政府的宏觀調控需要注意界線,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廣度和深度,才能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健發展,避免對市場經濟造成破壞。政府應該抓住會計制度建設中的重點工作,而不是對整個會計行業大包大攬,應該將具體的微觀經濟活動交由市場調節,同時盡量避免使用計劃經濟手段的想開調控,靈活地處理調控措施,避免一管管到死或者完全不管的錯誤行為。因此,健全會計信用體系建設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升級,提高政府綜合治理的能力。同時,還要進一步明晰產權,推動法人制度的完善,是信用責任制度能夠得到進一步落實,依照法律處罰違約行為,為會計信用體系的建立打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2、規范法律制度
進一步加強會計法律制度建設,是推動事業單位會計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作出明確的規定,并落實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監管責任,嚴肅處罰,向社會和公眾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行為。同時進一步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對于會計信用缺失的相關單位和個人實行市場禁入制度,從而嚴肅會計信用體系的建設要求。還應該對會計信用實施檔案管理制度,對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會計信用進行級別評估,從而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會計主體行為。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制定更加先進的會計準則,使其能夠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能夠避免因過于頻繁的會計政策變化而產生的風險行為,降低會計失信產生的可能性。
3、培養社會的信用道德
信用問題并不僅僅是一個經濟上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重要體現。因此,信用危機會給社會不穩定的風險,對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在全社會進一步加強信用教育,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美德,將公民的信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落實信用教育。只有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規范,才能為事業單位的會計信用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土壤,使相關從業人員能夠自發地遵守會計信用。
結語:
綜上所述,強化會計制度建設,建立會計信用體系,有利于進一步規范會計行業的行為準則,減少會計信用缺失的現象,使會計行業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為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國川.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2021(12):170-170.
[2]李軒宇.對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進行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12):26.
[3]李亞蕓.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誠信體系,健全內控機制[J].2021(9):55-56.
作者簡介:
劉敬花 ? ?出生年月: ?1976年8月 ? 籍貫:山東省平邑縣卞橋鎮
性別 : ?女 ? 最高學歷: 本科 ? ?職稱:高級會計師 ? ? 職務: ? 財務審計科科長 ?,研究方向: ? 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