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明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和公司治理架構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農村商業銀行逐漸建立以業務、合規和審計等部門為主體的“三道防線”機制體系,形成相互制約、互為補充的立體式案件防控系統。當前,有人認為,合規和審計限制了業務轉型;有人則覺得,業務轉型發展觸碰到合規和審計的紅線。其實不然,組成“三道防線”的任何一個主體均不能獨立存在和相互替代,是相輔相成、聯動互動,推動業務可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環節和保證。
關鍵詞:三道防線、相輔相成、轉型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等科技的高速發展,銀行業經營環境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方面,農商行業務發展遇到瓶頸期,各項業務發展受限于經濟市場蕭條、利率市場化、各大商業銀行戰略重心下沉等因素,利潤空間不斷受擠壓、監管指標達標壓力大、信貸資產質量管控難度加大。另一方面,隨著網絡金融的興起,傳統業務發展受到沖擊,“點多面廣”的網點服務模式不再是優勢,產品創新和科技短板凸顯,線上獲客渠道缺乏,業務發展的后勁不足。在這種互聯網科技充斥遍布各行各業的環境下,業務轉型成為農村商業銀行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抓手。然而,業務轉型涉及到產品創新、渠道服務、戰略選擇等關鍵環節,在這些關鍵環節里,如何平衡業務轉型與審計、合規的關系變得尤為重要。總體來說,業務轉型不能獨立于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而發展,必須在以合規為前提,以審計為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業務轉型,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真正讓業務轉型經得起考驗,才能真正實現農商銀行的長久發展。
一、農商銀行業務發展的現狀
(一)以物理網點服務為主體,以電子銀行和中間業務發展為兩翼的發展模式。目前,對比其他商業銀行,農商行具備“點多、面廣、線長”的網點服務特點,曾經以此標榜為農商行優勢的特點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成為了農商行業務發展轉型的負擔之一。物理網點業務量持續下降,電子銀行使用覆蓋率不高,中間業務收入空間收窄等成為了農商行發展的主要問題。以粵西地區某農商銀行為例,2018年,柜臺的業務量為 501萬筆,2019年,柜臺的業務量為458萬筆,2020年,柜臺的業務量為333萬筆,業務量逐漸減少,且下降的幅度增大。由此可見,哪怕是在農村,銀行網點離柜率也在不斷上升,線上獲客渠道日益重要。
(二)存款業務受阻,貸款營銷困難,利差收窄,市場占有率下跌。農村商業銀行作為扎根三農,服務城鄉的金融主力軍,有牢固的群眾基礎,但隨著各大商業銀行戰略重心下沉,商業銀行憑著靈活的存款產品、更為專業的電子金融、更快捷的金融服務,逐漸搶奪農村客戶,農村商業銀行的農村金融主力軍地位岌岌可危。為了生存發展,存款議價上浮利率、貸款利率市場化等成為農村商業銀行攬儲、放貸的基本條件,導致攬儲成本高、資產收益低,利差空間被壓榨,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因此,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紛紛作出了“活下去就好”的吶喊。
(三)后疫情時代,加快企業貸款戶的風險暴露。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但是隨著全國疫情的不斷蔓延,外國對疫情欠缺有效防控手段,全國經濟增速放緩,波及中國的生產端、供應端,企業外需不足、內需不旺,生產的后勁欠缺,雖然國務院、央行推出減費讓利政策進行穩供給、促生產,但是后疫情時代,涉及“節日經濟”的旅游、餐飲、批發行業陷入低迷,消費需求持續萎縮,對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的影響,經營好轉難以快速恢復,企業貸款戶的信用風險暴露仍然不容樂觀,對農村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管控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脫離合規和審計談業務轉型發展,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上述種種發展現狀下,業務轉型成為農商行的唯一出路。在當前經濟發展環境復雜多變、企業發展前景欠缺明朗的情況下,穩健的轉型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穩健的業務轉型需以合規經營為前提,從源頭上預防風險,接受內部審計,規范業務發展,才能更好地為農商行發展創造價值,才能更好地位農商行發展夯牢基礎。
(一)合規是明燈,為業務轉型引領方向、保駕護航。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縱觀金融世界,因合規意識淡薄而導致經營風險的案件頻頻發生,跳出合規框架推出創新產品的做法層出不窮。2021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寧波中心支行發布行政處罰公告,寧波某銀行因違反多項反洗錢規定收到總額286.2萬元罰單。緊接著,2021年7月23日,央行成都分行連發5張罰單,對四川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身份不明客戶進行交易等四項違法行為處以罰款630萬元,對相應責任人罰款合計23.5萬元。樁樁件件都再次印證了“以合規為本則能久遠,視合規為無物則會消亡”的事實,只有立足合規意識,營造合規氛圍,才能為業務轉型指明方向、保駕護航。
(二)審計是“試驗田”,為業務轉型當好“驗金石”。
內部審計、合規管理作為銀行業務發展的兩大重心,是建立管理組織框架、完善業務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內部審計建設體系“以風險、合規為導向,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大數據監測,有效整合內部審計力量,切實發揮“眼睛”“利劍”“參謀”的作用,充當業務轉型發展的“試驗田”和“驗金石”。對于違背章程、漠視合規的業務轉型,審計則會“大刀闊斧”,整頓有章不循、有章不知、違規操作、管理松懈的惡劣現象。根據國家審計署的資料顯示,2016年期間分別對轄內多家大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財務收支、業務轉型、風險管理和廉潔從業等方面進行審計,并發現涉及問題金額高達數千億元。銀行內部審計是國家審計署的一個小小縮影,若能發揮好內部審計的“眼睛”和“利劍”作用,業務發展就多了一層保護膜,就能避免“一葉障目”的情況發生。
(三)精準用活“審計體系”,審慎對標“合規標準”,助推高質量發展。
目前,各農商銀行樹立“以風險、合規為導向,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審計理念,形成一套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審計標準”。對于農商銀行轉型發展,可以精準用活“審計體系”,對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經營管理的合規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風險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會計記錄及財務報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信息系統的持續性及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本行運營、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等情況進行風險審計,審查評價并督促農商銀行在業務轉型中改善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內控合規和公司治理效果,促進穩健發展和價值提升。同樣,合規為轉型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創造良好的氛圍,形成具有標準化的“合規標準”,為農商銀行的轉型發展保駕護航,推動農商銀行實現高質量發展。
銀行是經營貨幣的風險行業,風險伴隨著經營的全過程。一著不慎,會造成全盤皆輸。以業務及管理部門為第一道防線,合規與風險部門為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部門為第三道防線的風險管理體系,是確保農商行業務轉型朝合規、合法、正確、有序方向發展的管理機制。三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有效發揮審計與合規的“護盾”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在合規路上謀發展,在審計標準上求創新”,保證農商行業務發展的經久不衰,才能在金融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獨領風騷。
參考文獻:
[1]沈欽.金融科技創新 引領零售轉型——江蘇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合規發展轉型之路.[j].電子銀行網.2020-9-19;
[2]劉曉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合規功能——關于健全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的探討.[j].未知名公眾號.20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