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業長青”是每一家企業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下,企業的生存、發展都面臨極大的挑戰。在動蕩的環境中,經營哲學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阿里政委體系”的研究,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阿里巴巴如何通過“阿里政委體系”將企業經營哲學的宣貫落地,并分析了“阿里政委體系”成功的制度土壤——“湖畔合伙人制”的創新理念,最后為中國企業經營哲學的落地以及“政委體系”的借鑒提出建議。
關鍵詞:經營哲學;企業文化;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一、引言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由馬云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杭州創立。作為電商交易平臺,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在2016年9月16日的美國股市周五收盤時,阿里巴巴集團市值達2664.13億美元,居亞洲上市公司市值之首。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云廠商市場份額數據中,阿里云市場份額位居中國第一,相當于二至九名總和。2019年1月,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在香港會議上講話時表示,阿里巴巴的云業務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50%。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互聯網市場上,面臨騰訊、京東、蘇寧等企業的沖擊,阿里巴巴經歷20多年的發展已經坐穩了國內電商的第一。對于阿里巴巴而言,具有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但建立起其屬于企業的經營哲學同樣十分重要。馬云在2019年5月舉行的Viva科技大會上表示,他的成功與科技或商業能力無關。馬云認為,讓客戶和員工滿意是阿里成功的關鍵。正是持有這樣以“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經營哲學,阿里巴巴將科技、營銷與管理更有效率地運用起來。
阿里巴巴在不斷強化企業文化與經營哲學的過程中,同時進行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機制設計,并最先由馬云提出建立“阿里政委體系”。阿里巴巴在經營哲學方面注重由上至下的宣貫,包括培訓、價值觀考核等,但在由上至下的宣貫過程中,“阿里政委體系”起到了傳遞經營哲學與監督、評價的作用,為阿里巴巴經營哲學宣貫的落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對“阿里政委體系”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阿里巴巴經營哲學落地的成功案例。
二、經營哲學——企業文化的核心
“經營哲學”,又稱企業哲學,是指導企業戰略運行與經營管理活動的系統性的方法論。日本著名的“商人思想家”稻盛和夫是經營哲學的提倡者,正是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十二條》讓我們理解何為經營,以及深刻體會到經營哲學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作為經營哲學的提倡者,稻盛和夫打造了京瓷、KDDI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并成功拯救日航。“敬天愛人”、“以心為本”以及“管理永遠在現場”是“經營之父”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哲學的主要內容。稻盛和夫在回答“經營為何需要哲學”時提出了三點理由:第一,經營企業必須有一套由全體員工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即企業內部的“哲學”,如果沒有“哲學”的指導,企業的發展將受到必然的影響;第二,經營哲學是描述企業將要實現的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需要的一系列的方法與價值觀;第三,經營哲學是企業優秀品格的體現。在稻盛和夫的“哲學觀”中可以總結出經營哲學是描述企業未來目標及為實現目標需要的一系列體現企業優秀品格并影響企業發展的方法與價值觀。
稻盛和夫在解釋何為經營哲學時,用到了人生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哲學是對世界本質的解釋,是世界觀層面的科學。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指出,哲學是解決人生切要、根本問題的學問。作為其他學科的總和,哲學被愛因斯坦稱作“全部科學之母”。在創立京瓷公司以后,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的含義是其個人在松風工業時代的工作心得和新的經營感悟進行整理歸納所形成的員工共有的價值觀。在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中,“哲學”是一個概括性的、總結性的描述,也是京瓷成功的重要秘訣之一。
無論是作為一門學問,還是作為一種經營理念,哲學具備“頂層設計”的特點。企業的正常運營,需要哲學的指導;企業的制度變革,需要哲學的先行。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在面對激烈競爭與市場不確定性時保持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財富,是企業在管理實踐中所遵循的組織形態與意識形態的總和。當前國內學者普遍認可企業文化的同心圓說。該學說認為,作為全體員工所共有的群體規范與價值觀,企業文化具備四層次的結構,即表象層、實體層、理論層及核心層。其中,經營哲學能夠體現企業的優秀品格,是企業未來發展目標的方法論與價值觀的總結,符合企業文化核心層的特征,即經營哲學屬于企業文化的核心層。從企業文化與經營哲學的概念與內涵來看,企業文化與經營哲學的關系是:企業文化與經營哲學的目的一致(實現企業未來目標),但企業文化與經營哲學存在包含關系,即經營哲學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經營哲學作為企業全局性的戰略規劃,是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指導,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作為企業文化核心層的內容,經營哲學凝練了企業的經營理念,起到增強企業內部向心力以及凝聚力的作用。
對于阿里巴巴而言,“六脈神劍”以及“獨孤九劍”體現了阿里的經營哲學。
自1999年創立以來,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如下表所示:
在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作為企業文化核心的經營哲學也隨企業文化的發展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如:在初創期,阿里巴巴的經營哲學是“西湖論劍”的六字訣;在發展階段,阿里巴巴的經營哲學是以創新為首,以激情的態度、開放的胸懷,提供高質量的產品;2004年至今,阿里巴巴的經營哲學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作為占據企業文化核心層的經營哲學,與企業文化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是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與基礎內涵。
阿里巴巴有良好的內部氛圍,體現在內部關系的和諧、創新機制的激勵、始于高層帶頭的經營哲學的宣貫。從阿里巴巴成立天貓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創新精神;2019年移動社交招聘平臺大街網發布的《95后求職意愿調查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員工滿意度高達86.1%,居互聯網大廠之首。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的研究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在電商平臺市場份額高達58.2%,阿里巴巴在市場上的強勢表現也持續證明著阿里巴巴經營的成功。在以客戶第一為首的“六脈神劍”的經營哲學的指導下,阿里巴巴不斷力求突破,坐穩了國內電商第一品牌的寶座。
三、“阿里政委體系”——經營哲學的落地
“政委”全稱政治委員,1929年古田會議后毛澤東對軍隊進行深入改革,加強了軍隊的政治建設,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政委自設立以來,就負有凝聚軍隊士氣、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從而提升軍隊戰斗力的職責。在軍隊設立政委,能夠最大程度地確保軍隊的領導權不旁落,軍隊的凝聚力與士氣不萎靡。對于我黨軍隊改革并設立政委的制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HR)可以從中借鑒有關企業意識形態,即企業文化的落地所必須的重要機制。
阿里巴巴在不同時期的經營哲學通過由上至下的宣貫實現由企業管理層向全體員工的傳遞。阿里巴巴管理層在不同的企業文化階段通過系列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如:員工招聘與培訓、激勵政策與員工考核等)向企業全體員工傳遞企業經營哲學。在經營哲學由上至下的宣貫過程中,阿里巴巴設置大小政委,通過大政委與企業高層的對接確保經營哲學的建立能夠符合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并能夠利于理解,小政委與企業各部門對接以確保企業全體員工的工作能夠得到有效的監督,使員工的業務工作不偏離企業經營哲學的指導。在“阿里政委體系”中,大小政委是企業經營哲學的“捍衛者”,必須對企業經營哲學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堅定的認同。阿里巴巴所實行的“政委體系”始于2004年,主要包括:
一種能力: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兩個層級:大政委和小政委。
三重角色:專業HR、企業與員工的溝通橋梁、合作伙伴。
1.一種能力
阿里巴巴“政委體系”旨在打造“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政委。“上得廳堂”主要指懂業務,具備專業能力與素養,對企業政策與價值觀有深刻理解;“下得廚房”主要指能與員工進行深入交流,理解員工需求,與員工建立廣泛聯系,成為員工與企業之間交流的橋梁。這種“能上能下”的能力是政委能夠提升企業內部凝聚力的重要保障,使“政委體系”能夠將企業的經營哲學傳遞到企業內部每一名員工之中。
2.兩個層級
阿里巴巴“政委體系”包括兩個層級:大政委和小政委。其中小政委負責與業務部門、基礎性工作部門對接,以一對多的形式,在企業基層建立起與全體員工、各個部門之間最為廣泛的聯系;大政委負責與高級管理人士進行搭檔,以一對一的形式,確保企業戰略(含:人力戰略設定、前瞻性規劃等)不偏離企業文化與經營哲學,提高了企業決策的準確性和可行性。雙層級的“政委體系”使阿里巴巴在經營哲學的設立及其宣貫的全過程實現了企業內部的全覆蓋,大政委使經營哲學“不變味”,將企業所信奉的經營哲學歸納起來,并督促落實;小政委為員工提供一個平臺,并在每一項經營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審視,在最大程度上確保企業業務活動及決策不偏離經營哲學的指引。
3.三重角色
阿里巴巴政委的三重角色是“阿里政委體系”在企業之中發揮作用的關鍵。
(1)專業HR
阿里政委肩負著人力資源管理的重任,首要任務就是要落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HR專業知識對于阿里政委而言是必備技能,專業HR也是成為阿里政委的先決條件和基礎要求。專業HR要求阿里政委具備薪酬管理、績效考核、員工關系管理、員工激勵與考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角度解決問題。
(2)企業與員工的溝通橋梁
作為企業經營哲學的“捍衛者”,無論是大政委還是小政委,都必須與員工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員工保持溝通除了與員工談心之外,政委還需要擔當為員工打分提供依據的責任。阿里政委有50%-60%的工作時間都在與員工進行交談,在企業中最了解員工工作狀態的莫過于阿里政委。而在阿里進行員工打分時有50%的分值是與員工價值觀表現相關。根據價值觀指標與業績指標,阿里巴巴對人才進行打分、盤點時將員工歸于不同的位置,在人才九宮格中進行展示,如下圖所示:
(3)合作伙伴
阿里政委所擔負的職責不只是專業人力資源業務和與員工溝通交流,還包括了作為顧問為企業運營活動提供咨詢、建議,對企業業務進行監督,對員工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的權力。2010年阿里集團內部提出了“三民主義”,即民要、民有、民治,使阿里政委“從雇傭到合伙”,阿里政委及各級員工不再僅是老板的下屬,而是為了達成目標、自我實現而共同努力的合作伙伴。這種合作伙伴的角色轉化,在人力資本尤其是高尖端人才人力資本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要件的今天,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對于阿里政委而言,“合作伙伴”的角色讓他們自覺履行本職,做好監督、評價、建言的工作,讓阿里巴巴經營哲學能夠通過大小政委的“言傳身教”以及企業由上至下的宣貫得以落地。
“阿里政委體系”是阿里巴巴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所創立的具有創新性的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管理體系。阿里巴巴經營哲學通過由上至下的宣貫得以向下傳遞,在經營哲學的宣貫過程之中,阿里政委是阿里巴巴經營哲學落地的執行者,大小阿里政委通過自身對經營哲學的學習與理解,以自覺、主動的合伙人精神,在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向全體員工傳遞經營哲學,并在業務進行與企業運營的全過程中,通過監督、評價的方式對經營哲學偏離的情況進行及時矯正。阿里政委權力的行使以及職責的履行,是阿里巴巴經營哲學落地的關鍵。基于對“阿里政委體系”的研究,可以得出阿里巴巴經營哲學落地的全過程如下圖所示:
四、“湖畔合伙人制”——阿里政委的制度土壤
阿里巴巴富有獨創性的“阿里政委體系”是阿里巴巴經營哲學落地的體系支撐。在“阿里政委體系”背后,“湖畔合伙人制”起到了制度保障的作用。
“合伙人制”是近年來企業管理實務中的創新發展。“合伙人制”改變了傳統企業老板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使員工與老板之間不再只是雇傭關系。2010年阿里巴巴正式確立了合伙人制,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合伙人從“十八羅漢”到“湖畔合伙人”的轉變,也表明阿里巴巴將“湖畔合伙人”上升到制度層面。“從雇傭到合伙”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也為阿里政委提供了制度土壤。
HRBP(Human Resources Business Partner),即人力資源業務合作伙伴,是企業面臨擴張壓力與競爭壓力下所探索出的創新模式。在HRBP模式下,企業重視放權與人才隊伍的培養。HRBP對“合伙人制”的探索給企業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對于“阿里政委體系”而言,HRBP是阿里政委體系實行的重要保障。
1.合伙人制催生政委體系
阿里的合伙人制與傳統法學意義上的合伙人制不同,阿里的合伙人制更重視精神層面的“合伙”,故被稱作“合伙人制度的合伙人”。在阿里合伙人制下,只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便可以被提名為合伙人:(1)在企業工作五年以上;(2)對企業文化高度認同;(3)對企業做出積極貢獻并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在阿里“人人都能成為合伙人”的合伙人制度下,“勞動雇傭資本”使阿里巴巴構建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并有效實現對企業的控制。在阿里合伙人制度下,合伙人與企業命運休戚與共。阿里合伙人制體現了阿里開放、創新的企業文化,并催生“政委體系”以更好地維系、傳承企業文化和經營哲學。
2.合伙人制有助于政委的角色定位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是對傳統合伙人制的創新,而“阿里政委體系”更是人力資源管理與公司治理中的新創造。“政委體系”是阿里所實行的HRBP創新模式的外在形式。在合伙人制下,每一位政委都是企業的合作伙伴,這增強了政委的組織認同感。根據尤里奇提出的HRBP四角色模型,阿里巴巴對其政委進行了角色定位,并將阿里政委的四項工作概括如下:
(1)通業務:阿里政委必須懂業務知識、HR專業知識,并與員工共同學習企業文化,做企業文化和經營哲學的堅決“捍衛者”。
(2)聞味道:阿里政委需要有敏銳的嗅覺,能夠對行業變化和發展趨勢做出正確的判斷,能夠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服務以助力企業業務的經營。
(3)照鏡子:阿里政委能夠及時、正確地認清自己的優劣勢,并能夠向上級反饋工作中的問題,積極建言建策。
(4)搭場子:阿里政委需要努力成為員工與企業溝通的橋梁,為員工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起到“結點”的作用。
3.合伙人制提升政委的工作效率
“合伙人制”構建了一個穩定的管理體系,并設立起一系列的監督機制。這一高效的體系運作極大地激勵了員工的積極性。對于以監督、評分、溝通為主要職責的阿里政委而言,“合伙人制”作為物質層面的精神激勵,能夠在無形之中起到員工激勵與價值觀引導的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委的工作效率。在“合伙人制”下,阿里政委對員工的引導能夠有制度作為支撐,提高了阿里政委的溝通效率,使全體員工為自我實現而奮斗,使企業全體員工朝著“合作伙伴”的目標而前進。
五、總結與啟示
新時代中國企業必須著力于構建凝練中國企業文化靈魂的中國經營哲學。“阿里政委體系”的成功案例對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和經營哲學的落地具有借鑒意義。在阿里巴巴案例下,經營哲學的建立、政委體系的創建、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與貫徹以及“湖畔合伙人”的制度支撐,使阿里巴巴由上至下的經營哲學的宣貫通過“阿里政委體系”成功落地。基于“阿里政委體系”的研究,可以總結阿里巴巴經營哲學宣貫落地到位的原因如下:
1.經營哲學先行且便于理解,能夠體現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經營哲學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屬于企業頂層設計的內容。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強調經營哲學的作用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阿里巴巴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并以經營哲學先行,無論是“獨孤九劍”還是“六脈神劍”,都便于員工理解,也只有員工的理解和認同才能夠促進企業文化的落地。在阿里巴巴全員上下的努力打造下,阿里巴巴的經營哲學體現了阿里巴巴客戶至上,開放、創新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這為企業經營哲學的落地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
2.“阿里政委體系”起到了上下連接的作用,在履行政委職責的過程中將企業經營哲學傳遞給每一位員工
新時代下,傳統HR已經難以跟上時代變革的腳步。阿里巴巴實行的“阿里政委體系”是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創新。阿里政委肩負的監督員工表現并作出評分、矯正偏離企業文化的經營行為、與員工建立廣泛聯系并進行溝通的職責使企業培養出一批企業文化的忠實“捍衛者”。阿里巴巴通過大小政委對企業全部業務和全體員工進行全覆蓋,阿里政委在每一項企業經營活動中履行職責,并將企業經營哲學傳遞給每一位員工。
3.“湖畔合伙人制”為“阿里政委體系”提供了制度保障,激發了員工的斗志
“阿里政委體系”對經營哲學宣貫的落地具有重要作用,但阿里政委的職責履行與權力行使能否順利、成功地完成需要企業制度的保障。“湖畔合伙人制”通過物質層面的制度設計,滿足員工自我實現的高級需求,從而激發了員工的士氣,使員工與企業融為一體。“阿里政委體系”在“合伙人制”的保障下,能夠合理、高效地運轉,阿里政委能夠有執行權力的制度土壤,企業經營哲學的宣貫才能不流于“假大空”的口號形式而實現落地到位、貫徹人心的重要轉變。
參考文獻:
[1]蔡弘志,祝慧敏.阿里巴巴企業文化對競爭力影響的研究[J].電子商務,2017(01):34-35.
[2]陳春花,劉禎.阿里巴巴:用價值觀領導“非正式經濟事業”[J].管理學報,2013,10(01):22-29.
[3]鐘放.文化視角下的稻盛經營哲學與企業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8.
[4]董金移.論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哲學[J].學術論壇,2012,35(04):137-141.
[5]趙美嵐.新時代中國企業文化塑造研究——稻盛和夫企業經營哲學的啟示[J].企業經濟,2018(12):103-108.
[6]稻盛和夫,曹岫云.經營哲學的“知識、見識、膽識”[J].中外企業文化,2019(10):76-77.
[7]陳毅賢,袁雋.《利潤裂變》.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
[8]艾亮.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2012.
[9]陳麗琳.企業文化四層次結構理論及應用[J].經濟體制改革,2007(05):78-80.
[10]丁洋.淺議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作用——以“阿里巴巴”文化體系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7(26):25-26.
[11]駱正清,張薇.創業型企業的企業文化落地——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13):47-51.
[12]鮑春梅,鄧康明.阿里巴巴的政委體系及其他[J].管理@人,2010(11):43-47.
[13]趙珂珂.讓HR做“政委”[J].企業管理,2016(08):90-92.
[14]焦晶.阿里巴巴的“大政委”[J].中外管理,2007(09):83-84.
[15]何斌,王沁橙,李媛媛,張韞.政委體系:讓HR與業務無縫連接[J].企業管理,2017(08):66-68.
[16]智榮.馬云的“組織掌控法”[J].中外管理,2019(11):84-89.
[17]馬廣奇,趙亞莉.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及其創新啟示[J].企業管理,2015(02):120-123.
[18]梁金如,卓康俊.淺談HRBP創新模式在大型企業中的應用[J].人才資源開發,2018(24):68-70.
[19]鄭志剛,鄒宇,崔麗.合伙人制度與創業團隊控制權安排模式選擇——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6(10):126-143.
作者簡介:陳俊儒(2000-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企業戰略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