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包含豐富數學定理的邏輯推理學科,也是一門考驗學生認知和理解能力的抽象化學科;初中數學在知識層面和難度上都有了一定的升級,對于初中數學的深度學習不僅有利于為學生突破數學學習障礙,還有利于在學生高效參與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新時代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的背景下,教師應該致力于構建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度學習課堂,發揮數學教學的科學指導作用。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數學;核心素養
一、 引言
深度學習是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提出的課堂教學新方向,強調學生從理念、內容、方法等角度對學科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學習主要是指為學生轉換抽象概念、幫助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思維和建模思維,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學習質量。教師要立足于當前數學教學的大背景,從學生學科學習狀況和能力出發,尋找科學的授課方式,構建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深度學習課堂。
二、 常態化深度學習對培育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作用
(一)解析抽象概念,加深知識理解程度
基于深度學習在學生學習效果上的強化作用和在學生理解能力上的訓練作用,建設初中數學的深度學習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本復雜數學定理的熟悉程度,在課堂練習與課本知識的交匯中訓練學生數學語言轉換能力,引導學生把晦澀難懂的文字語言轉換成直觀的圖形語言和簡明的符號語言,進而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為良好的知識運用提供前提和基礎。
(二)形成數學思維,強化知識運用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建模思維和邏輯思維兩個方面;學生在對數學科目進行深度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完整認識,還能在高效的題目訓練和思維訓練中把握建模思維的核心,形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和規范的解題思路。
(三)提高運算水平,強化數據處理能力
對數學知識的高效、深入學習可以收獲多重學習效果,提高運算水平和數據處理能力是其中最直接的一種。在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上,學生不僅可以從根本上理解數學運算規律,還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精準建立不同運算公式間的關系,抓住核心數字進行快速運算。
三、 開展深度學習,助力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
面對深度學習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上的重要作用,教師必須從轉變教學方向出發,彌補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表面化學習問題,借助差異化教學、現代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素材、科學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為學生打造一個能夠進行高效數學學習的課堂。
(一)用科學教學觀念指導數學深度學習課堂
在長久應試壓力下,部分數學教師把學生的成績發展作為指導數學教學的主要依據,導致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重進度而輕效果、重成績而輕素養的問題,缺乏對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思考。為解決陳舊教學觀念與新時代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從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出發,一方面,建立以數學核心素養教育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把構建深度學習的課堂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注重對學生的數學理念教育、思維教育、方法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用深入學習助力成績提高”的觀念,建立師生互動的深度學習課堂。
(二)把差異化指導引入數學深度學習課堂
差異化指導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選擇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和方向上的指導。由于初中生在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上存在差異,部分數學基礎較差的同學在教師進行集體授課時難以跟上課堂節奏和教學進度,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差異化指導,就會導致這部分學生機械性地跟著教師的步伐,對自己不理解和沒有掌握的知識持放任心態,造成數學學習流于表面的狀況;而另一部分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則可能對教師授課內容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把握,教師的基礎性教學只能起到鞏固作用而達不到深化效果,導致這部分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差。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差異化指導,可以幫助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掃除在數學學習上的知識盲區,借助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程度,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深化數學課堂效果的目的。
1. 借教學內容差異化提高學生知識接受度
教學內容的差異化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課本知識出發,根據學生的能力層次準備不同能力要求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完成數學課堂的深度學習。
比如,教師在進行“提取公因式法”的教學時,可以聯系課本前后小節的內容,把本節課授課內容劃分為三個階段:(1)為學生復習上一小節“因式”的具體內容,舉簡單的除法式子讓學生回憶因式的相關概念;(2)講授公因式尋找的內涵和方法,帶領學生進行尋找最大公因數的練習;(3)為學生講解公因式提取過程中的符號變化問題,帶領學生進行綜合性練習題的訓練。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在每一部分教學內容轉換的過程中留1-2分鐘的時間,鼓勵有問題的同學進行提問,也給其他同學提供消化吸收的機會;在全部教學內容講授完以后,教師可以為能力較強的部分同學提供印制的課外練習題,幫助這部分同學在課堂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深化和提高,借助這種方式滿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不同的學習訴求。
2. 借啟發性問題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教師還可以借助啟發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和差異化指導,為學生創造圍繞不同數學課題進行課堂交流和探討的機會,引導學生發掘數學知識背后的道理。
比如,教師在進行“特殊三角形”章節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小節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或者最不熟練的內容進行學習和拓展,也可以直接設置譬如“勾股定理和圖形面積關系有沒有聯系”等啟發性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巡視各小組的研究狀況,小組成員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向教師提問,最后把學習成果以小文章或者題目解答、題目解析的形式上交給老師,一方面,加強單元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把學生的數學探究意識與教學課堂融合在了一起。
(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深度學習課堂
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課堂相融合是現代化教育推進中的重要內容,在學校教育中主要以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互聯網使用的形式體現出來。初中數學涵蓋了豐富的圖形知識、數理知識,部分概念具有強烈的抽象性,呈現出了知識內容多、理解難度大的特點,深刻影響著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進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授課可以幫助教師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用教學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具象化,為學生展示完整數學模型的構建過程和規范的解題步驟,解決由于教師刻板授課和單一板書帶來的表面化學習問題,在深度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技巧。
以“圖形與坐標”的教學為例,教材在這一章節設計了坐標系的認識與建立、圖形在平面坐標系中的位置變化等富有動態特色的內容,在針對建立坐標系、確定點的位置進行授課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PPT中為學生設計一個內容完整的坐標系,根據課本上的案例用鼠標為學生標記點的位置,把文字敘述的知識立體化鋪開,提高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在進行圖形位置變化的授課時,教師則可以上網查找5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為學生展示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三角形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變換位置的案例,形成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動態認識,讓學生深入理解探究圖形位置變化的意義和內涵,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與深度數學學習的良性結合。
(四)將生活化素材帶進數學深度學習課堂
生活化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的知識體驗感,使學生形成對學科知識的深度把握。把生活化素材帶入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就是要讓教師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尋找一個與課本內容密切相關的知識切入點,借助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深化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
教師可以把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東西作為一個教具或者觀察對象展開授課,也可以在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把生活經驗與課本內容相聯系,幫助學生站在生活的視角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以“圓的基本性質”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教室的鐘表作為教具引導學生一邊學習課本中對圓對稱軸、直徑半徑的敘述,一邊觀察墻上的掛鐘,以指針為依據尋找鐘表的直徑半徑,為學生樹立邊學邊用的數學學習意識,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培育要求中的知識運用能力。
(五)用完整的評價體系支撐數學深度學習課堂
課堂評價體系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就是要讓教師抓住課堂時間的最后幾分鐘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本節課的疑點和盲點,評價和認識自己的學習效果,在及時的整合、及時的修正、及時的自省中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比如,教師在進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單元教學時,可以在每一小節授課結束后都為講清本小節的知識目標和能力要求,然后為學生提供與小節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分析直線與圓、三角形內切圓等題目內容尋找自己知識上的疏漏點,形成對自己章節內容掌握情況的完整認識;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的授課時教師可以在最后的幾分鐘里為學生過一遍一元一次方程在解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評價學生在解答應用題上的正確率和技巧使用情況,鼓勵學生自主復習課上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與同桌之間建立合作評價關系,互相分享課堂筆記或者課堂作業,評價內容效果并提出自己的問題,一方面,在雙向評價中進行互補學習,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積極性。
四、 結束語
實際上,深度學習課堂的完善不僅需要教師關注到數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還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在科學、高效的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素質,進而打破表層數學課堂給學生發展帶來的障礙,實現學生能力素質在“質”上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闕建華.關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9):52.
作者簡介:董鴻武,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錦城第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