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思政教育;勞動教育;大學英語教學
一、幾方面的理論依據支撐
1,大學英語課程實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要求“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此外,大學英語這門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其課堂也應該是傳授英語語言知識與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的主陣地。思政教育的加強,有助于高職學生能更理性地對待大學英語學習中的碰到的一些文化沖突,辨別是非。
2,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他明確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3]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3,語言教育與勞動教育不是割裂的。
恩格斯認為,勞動是一切人類活動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基于此,語言起源于勞動這種理論也被廣大學者認同。所以,我們不要把英語學習單純地歸屬語言聽說讀寫,場所只拘泥于教室。我們應走出課堂,探索英語教學與勞動相結合的模式,使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多元化。讓英語成為勞動者用來交流溝通的媒介,回歸語言學習的最根本用途。在語言教育中結合勞動教育,也能增加英語課程的趣味性,實用性,提升課程內涵的深度和廣度。
4,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是統一的。
教導學生熱愛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這個過程就是思政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應該堅持貫徹“五育并舉”,“三全育人”理念,加強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的一體化建設,堅持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理論依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勞動價值觀,切實增強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奮斗意識、奉獻意識,使其深入理解勞動開創未來的理論邏輯與現實價值。[4]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實踐探索
去年本人曾經發表過一篇關于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貫徹思政教育的論文,主要探討了疫情時期的愛國教育實踐。今年在此基礎上,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增加了比較多的勞動教育因素。具體方法為:讓學生對所處環境里的有效情境,通過觀察,親身參與,總結(資料整理),介紹所見所得所學,獲得語言實踐和勞動實踐的有效結合,既強化語言輸入和輸出,又提升勞動能力。經過上個學期的愛國教育,學生已經建構起中國國家強大,文化自信的心態。大學英語教學從看世界,看中國,進階到--介紹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時逢農歷新年,我給學生布置了寒暑假作業,參與春節家庭勞動、慶祝活動、收集相關信息。然后,循序漸進,再介紹杭州和一道美食。作業以PPT以及視頻等方式上交,在課堂上由同學用英語進行展示和解說。
1,用英語介紹春節。春節是中國最大最重要的節日,是合家團聚的傳統佳節,春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遷徙。其習俗文化為比較典型的鄉土文化,不同省份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該作業要求為:首先,每個宿舍為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作業,每個人至少參與一個習俗的勞動全過程。其次,需要對中國的春節進行大致的整體介紹。然后,要求對組內所有同學的家鄉風俗進行介紹、甚至進行比較,對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陳述。
最終,每個班交上來7、8個小組作品,作品形式主要以PPT為主,內容包括文本和圖片、視頻等。作品主題主要涉及到年獸、年夜飯美食、紅包、春晚、拜年、家庭娛樂、家鄉節日景象等,學生們參與勞作的身影在作品里不斷出現。每個班花了差不多四五次課的課前時間來展示。通過互相欣賞,作品被反復修改和完善,春節詞匯和文化的英譯知識被反復強化。通過組內分工合作,促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團結協作,同學們已經熟知如何介紹地域文化。通過對各自家鄉的風俗介紹,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互相了解。通過“打聽-觀看-參與-記錄”這樣一個勞動實踐過程,學生完成了文化介紹和文化傳承,建立起向世界介紹中國,主動進行文化輸出的意識。
2,用英語介紹杭州。眾所周知,杭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最近幾年,浙江省進入了“數字經濟”和“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建設階段,作為省會的杭州,其發展也是日新月異。2022年杭州將是亞運會的主辦地。時逢在網絡上有一段視頻,浙江省委書記在視頻里用英文對杭州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向全世界發出了邀請。基于此背景,我一方面鼓勵同學們踴躍參加亞運會志愿服務報名,一方面作為知識儲備,布置了用英語介紹杭州的作業,希望學生能在省委書記視頻的基礎上,對杭州進行更全面更具體的介紹。要求依然為小組合作,希望學生親身體驗所介紹的每一部分內容,杜絕做網絡的搬運工。如果說介紹春節的作業一開始會讓學生覺得有壓力,介紹杭州的作業帶給學生的則是興奮和期待。學生絕大部分不是杭州本地人,很期待能用腳步丈量杭州,深入了解杭州-他們的第二故鄉。同時,作為亞運會主辦地的大學生,有機會在亞運會志愿服務時向世界介紹杭州,是一件令人激動而自豪的事情。
交上來的作品中,學生主要用PPT或視頻,對杭州的歷史,一些地標如錢塘江、西湖十景、湖湖,杭州的高新技術、著名人物、著名公司如阿里巴巴,杭州特色美食等方面對這個城市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相較于春節的鄉土文化,杭州的城市文化對于學生們來說是更加具象和有現實意義的。走過的每一塊古磚石,跨過的每一座小橋,拍下的每一幀畫面,記錄下的每一個故事,查閱過的每一個史籍,不僅豐富作業,更能滋養心靈,激發學生為建設杭州貢獻一份力量的滿腔豪情。不管明年能否當選亞運會志愿者,學生都不會后悔自己曾經為此做過的努力。
3,用英語介紹一次中華美食制作
在鋪墊了春節美食,杭州美食的介紹之后,這次的作業落實到做一道菜上,比前兩次更微觀更具體。具體要求為:選擇自己喜歡的任意一道菜或美食,在放假回家時親自加工制作,并對菜的英文名稱,菜的加工過程,菜的配料,進行完整記錄和中英介紹。提交的作品,視頻形式為主,附英語講解配音和中英文字幕,直觀清晰。介紹得最多的美食是水餃餛飩、西紅柿炒雞蛋、可樂雞翅、青椒肉絲等家常菜。美食制作的過程并沒有一帆風順,有些學生說,看似簡單的菜做好了也難,還有的學生說,從此,我學會了一項生存技能,即使以后一個人生活也不會餓死了。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用英語介紹中華美食,還學會了勞動技能,領悟了再簡單的東西也是來之不易,需要辛勤勞動的道理。
以上三個作業,從國家到美食,從宏觀到微觀,就是三個有效的勞動情境,作品呈現的是學生的勞動成果,這個勞動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從思想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了健康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從語言學習層面,學生了解并傳承了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并學會用英語進行文化輸出。從勞動層面,參與這些情境既是參與日常生活勞動,增強了個人生活能力。同時,通過學習視頻剪輯,配音軟件,文案撰寫,把介紹做得兼具知識性和觀賞性,更是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的生產勞動。
三、結語
在當下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探索,但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的融合探析尚處于初步探析階段,本人也只是初步實踐,有待深化。作為一名高職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明白,新時代的高職大學英語教育,既要關注英語語言學習,也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一個也不能落,“三全育人”任何陣地我們都不能輸。要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生活環境中的勞動素材,利用恰當的時機,找到語言教學與勞動教育的契合點,開展合適的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思政教育與英語語言習得互融互合,同向同行,致力于培養出新時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5]
參考文獻:
[1]新華網,2016-12-08。
[2]人民網,2018年10月。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4]李仙娥,劉躍強,勞動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路徑探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總第 655 期。
[5]冷珊珊,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聯動耦合必要性探析。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第23卷,第7期,2021年7月。
作者簡介:
魏睦棋(1977.11---),女,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