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育改革;課程思政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 如何將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結合起來,關鍵在于深挖大學英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課程思政融入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功能的大學英語教育,則是實現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環節,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人才,是高校英語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
一、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的重要性
大學英語是高職院校受眾最廣的主要通識課程之一,是課程思政的重要陣地,高職英語教師有義務肩負起實踐課程思政這項重任。大學英語是高職公共基礎必修課,不論大學生學習何種專業,都需要學習大學英語這門課,課程思政是指學校所有教學科目和教育活動,要以課程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充分挖掘專業知識中的德育元素,實現通識課、專業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將德育融入、貫穿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涵蓋面和影響力是非常廣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不僅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更提升了廣大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人文素養。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指一種教學理念,應當在教授學生各種英語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英語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和思想品德修養的混合式教學的雙重效果。
大學英語因其特殊的文化特性,不僅是一門教授語言技能、學習英語溝通能力的工具型課程,也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的文化素養課程。學生在學習大學英語各單元課文或視聽說材料的時候,除了關注單詞、句型和語法等英語語言知識之余,也會對教學內容中介紹的一些外國社會文化背景和時事新聞感興趣,大學英語教師在講授課程內容的時候,要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特點,拓寬知識面,在提高文化素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工具,我們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更好地對外交流,學好英語就是為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同時,也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的國際局勢,了解國內外時事新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強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要學會如何用英語把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新時期對外交流,需要大學生掌握較好的英語溝通交際能力,這樣在全球化時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們也需要在思想上引領大學生,讓他們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加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新時代大學生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國家,為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的實質就是在教學中融入育人理念。根據大學英語學科的人文屬性,“文以載道”,融入傳統道德教育、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遵循中國傳統道德,弘揚傳統文化,這是人文學科的必然共性。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受眾面廣,內容豐富、師資隊伍龐大等特征,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效力是巨大的,對學生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在我們樹立跨文化思維,提升跨文化表達能力的同時,一定要堅持正確思想道德觀的引導,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思想導向模糊,容易受西方糟粕文化的影響,在多元文化思想的沖擊下, 迷失自我,造成價值觀扭曲,學生就會產生道德困惑。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實現路徑
首先,實現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必須把課程思政作為一個必要組成部分貫穿始終,并加以強調。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日歷的制定過程中,都應該強調課程思政元素的體現。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了深厚的優良文化傳統,我們需要強調我們的優秀文化輸出,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學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掌握了基本英語技能的基礎上,我們把學習重點放在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上,特別是學習如何用英語去表達和輸出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我們把學生分組,給出英語口語題目主題,比如志愿者精神的傳承,分享身邊最讓你感動的事等等,作為小組作業進行準備,并以演講、視頻展示、幻燈片展示、小話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積極查閱各種資料,設計各種活動,通過小組配合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們一方面通過這些活動了解了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協作能力,學習效果非常好。其次,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也是實現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方面。教書育人,立德為本,首先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積極提高自身政治理論水平。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有效地、巧妙地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進去,在講課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思想健康成長。大學英語教師本身也應該加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增強文化意識,提高文化修養,加強思政能力水平,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把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另外,大學英語教師也應當在教學之余,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大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挫折,激發學生的正能量,將課程思政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讓大學英語課堂更具人文關懷。
再次,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素材的課程思政元素,結合當下時事新聞進行了課程思政拓展,增加很多豐富多彩的內容,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文化活動,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以實現大學英語的課程思政融入。我們學院經常舉辦各種英語知識競賽,比如英語口語大賽、英語單詞大賽、閱讀大賽、寫作大賽、翻譯大賽,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熏陶,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形勢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英語課堂是我們提高學生思政素養,加強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在講授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貫穿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實現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努力開創大學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全面融合的新局面。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在大學英語課堂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加強自身思政修養、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把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在大學英語課堂融入課程思政這一重要目標,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提高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
參考文獻:
[1] 丁正午.淺論高校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合[J].海外英語,2020,425(7):34-35.
[2] 陳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探索[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4):31-33.
[3]王卉.基于泛在學習環境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融入路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4-55.
作者簡介:——陶衛,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教育教學研究。